仁者寿与仁者爱人的一个现代故事

财经
2021
01/12
08:35
亚设网
分享

 

【一家之言】

冯老师的仁者爱人之心,始终是一如既往地真挚,有温情、有智慧,也有力度。

黄家章

今天(注:2020年12月12日)是个好日子,我们汇聚到美丽的花城南沙,为我们的冯老师贺寿,庆贺《冯达文文集》正式出版,文集的出版,尤其要感谢王书华、陈少明、陈立胜等诸君的推进与玉成。

冯老师是一位有古风雅思更有现代思想的当代仁者,他做到了仁者寿。时间关系,我今天就讲我经历的故事,来印证这一点。

故事涉及我的博士论文。作为冯老师招的第一批三个博士生之一员,我1995年春季入学,2004年春季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夏季获博士学位。这前后经历了九年多的时光,之所以这样,是我在1998年夏修完了所有博士生课程,但没有在当年做博士论文答辩,就离开了中山大学,到深圳加盟长江证券(000783,股吧),从事全新而富有挑战性的证券研究工作。我在工作之余,在2003年下半年,修改完善并完成了博士论文,当即提交给冯老师,冯老师批阅后,允准我答辩。接着,我才听到了一个在1998年后新增的规则:博士生入读后的七年里,必须进行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否则就不能毕业。在此之前,我对这个新规则是一无所知。

我当即以该规则是后出而我不知情为由,向校研究生院申请答辩,不获允准。此时,冯老师不忍看到我花了七年时间与精力来研思写、更凝聚有我心血的这篇博士论文被毙,专门向校研究生院提交报告,提出给我一次答辩机会,回复仍是不允。

巧合的是,不久之后,中山大学当时的两位主要领导李延保书记和黄达人校长先后知道了此事。当我直接向他们反映情况时,简短交流后,黄校长问:冯教授对你的论文,如何看?我答:冯教授同意我参加答辩。黄校长当即说:尊重冯教授的意见。其后,还有时任校领导的李萍、梁庆寅教授等的具体推动,问题得以迎刃而解,我通过答辩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按百度的说法,那段时期,是中山大学的“李黄时代”,是中山大学自1924年中山先生首创后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之一,其中的治校要义,用黄校长三句话来概括,即: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善待学生。我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直接受惠于这些办学原则、思路与具体的践履。

我答辩之后,作为评委之一的黎红雷教授对我说:“家章,你这读了九年答辩通过的论文,在中山大学,是否前无古人,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难以有后来者了。”是的,如果博士生七年必须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且拿到学位的规则不修改,不与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接轨,类似事例将不可能再发生。回眸当年,我这篇论文可谓九死一生——经历了九年的读博期,答辩不了,然后冯老师以仁者之心出手施救,发出了那一封独特的申请信,最后是校领导们的一锤定音,才有我那篇可谓是咸鱼翻生的博士论文,不可思议,但在众善缘的巧合与众仁者的合力合为下,几乎百分之百的不可能,如童话一般,变成了百分之百的现实可能。对于我,这本是求学路上的一次大事故,却最终成为了一个有大曲折却富含尊重与温情的故事,冯老师和诸位师长对我这个普通学子的那份仁爱之心,是我至今仍然深深地感铭于心的,不会随岁月的消逝而稍减一丝一毫。

冯老师是一位当代的仁者。何谓仁者?孟子说:仁者爱人。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冯老师由老师成长为先生,成为了博导的博导,他的仁者爱人之心,始终是一如既往地真挚,有温情、有智慧,也有力度,昨天有,今天有,明天也会继续有。这些,尤其是作为弟子的我们,可以终身学习与奉行的,毕竟,身教比言传更重,更能立竿见影。

借此机会,祝仁者冯老师,在美丽的康乐园,康、乐、寿!我们共同期待着冯老师的米寿。(本文为演讲词)

(作者为证券资深研究人士)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