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大变局上:财险前十换新颜,增速份额连创历史新高

财经
2021
01/14
12:36
亚设网
分享

外资保险大变局上:财险前十换新颜,增速份额连创历史新高

2020年的最后一天,一则并未引发太多关注的消息结尾风起云涌的2020保险业。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

删去第三条:“外国保险公司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合资在中国境内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寿险公司),其中外资比例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1%。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中国入世20载,外资险企落地经营超20年,规模、市场份额、机构、利润、创新……让外资“如鲠在喉”。

联想多年前的“困境”、“瓶颈”、“水土不服”、“悖论”等字眼,相当部分的外资保险公司表现不佳。

外资保险大变局上:财险前十换新颜,增速份额连创历史新高

尤其是财险领域,入华20余载,23家外资财险公司市场份额多年稳定在一至两个百分点之间,过小的体量令之几乎无太多存在感,亦无太多声音。

事实真的如此吗?近两年外资财险画风陡变:

无论是2019年外资放行后海外母公司的不断加码:在华设立保险集团、收购中资公司、拿下更多资管、养老、健康等牌照。如安达收购华泰、安盛吃下天平车险、安联中国控股成立……

还是多年经营后的思路转化:让位中国互联网巨头、交出主导权,启幕喝汤模式。如京东掌舵京东安联、滴滴入主现代财险、阿里吃下国泰财险、腾讯拿下三星财险……

从年入保费2004年的13.6亿元,到2020年的超越300亿元,外资财险的崛起是个不争的事实。

这一次的开放,对中国保险业的影响深远。期间,纵有思路、经营模式的诸多变数,但加快在华布局、做大中国市场之初衷未变。

1

-Insurance Today-

外资财险格局猛烈而悄然的改变:

前十大变脸,老大再换位,华泰财险登顶

华泰财险,这家成立于1996年的老字号中资财险公司,终在2020年变身外资,也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财险公司。

根据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华泰财险保费收入达到63亿元。曾持续蝉联六载外资老大的安盛天平降至外资老三。如果加上即将合并的排名第十的安达财险6.6亿元的保费,华泰财险的领先优势将进一步扩大,超越第二位15亿之多。

老二则是背靠蚂蚁的国泰财险,以55亿保费优势力压安盛天平。至于曾经的外资财险一哥美亚财险,早已滑落至第7的位置。

如是,自2013年后持续多年的外资财险格局猛烈而悄然的改变。

而在2010年以前,外资财险格局一直未有太大改变。美亚财险占据第一之位长达十余年之久,排名前五的也都是东京海上、三井住友、三星、安联等进入市场较早公司,但保费规模都偏低,仅美亚保费超过10亿。

外资保险大变局上:财险前十换新颜,增速份额连创历史新高

2013年,局面陡然生变,安盟跃居外资财险保费第一,超过美亚。事实上,自2011年中航工业入股安盟后,保费一路上涨,并持续位居前列。然而,那时候的保费也不过10亿出头。

也正是在这一年,另一件改变外资财险格局的事件正在发生,安盛集团斥资39亿元收购了国内首家汽车保险公司天平汽车50%,并与旗下在华子公司丰泰保险进行合并,更名为安盛天平。第二年开始,安盛天平成为当之无愧的外资财险第一。

2017年以来,外资财险市场开始迎来了新玩家,互联网巨头开始入场,蚂蚁金服控股的国泰财险加上京东控股的京东安联,一举在之后稳坐外资财险前五之位,保费规模开始成倍增长。

2020年则是,华泰财险由于华泰集团变身外资2020年起保费计入外资成为外资最大财险公司,蚂蚁、京东分别参股的国泰产险、京东安联在疫情影响线上需求增大的情况下跻身外资财险前五。

加之安联独资后,曾主攻车险业务的安盛天平排名首次出现下滑,且连降两位,更换新的CEO后提出做大健康险的战略。观国内健康险之大发展,这同样值得期待。

2019年滴滴入股现代财险,2020年底传出腾讯入股三星财险,未来的外资财险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坐看,外资财险变身后直线上升的保费规模,和江湖体量,和强大的获客能力+专业的保险运营能力又带来多少畅想,还有多少外资财险将与中国或互联网巨头或实业巨头联袂?

2

-Insurance Today-

2020外资财险破局年

份额创新高,增速10倍于中资财险

外资财险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多以分公司的形式开始,政策破壁后或转成独资子公司或是引入中方股东成立合资公司。

如同友邦,美亚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财险公司之一,几乎同期的还有东京海上、丰泰,都是上个世纪90年的初。

中国加入WTO的2000年后,外资财险迎来了第一波扩容潮。随之突破10家。彼时,因中国保险产业的弱小,国外成熟市场百年巨头挟世界500强的身量,令国内险企胆颤,甚至渲染出一幅“狼来了”的景象。

随后的时间里,外资财险数量基本保持每年1-2家的速度增长;至2011年,外资财险数量达到21家。此后,近10年间,几乎没有新的外资保险进入中国市场。

期间,亦有插曲,海外保险巨头垂涎机构颇全的中资财险公司。

典型案例,是2014年,美国史带通过增资控股了大众保险,公司更名为史带财险。至此,22家外资财险的格局形成,一直到2019年底。

还有一则案例,2009年前后,某世界500强险企欲收购当时的一家濒临破产的前五财险公司,但因百亿的价格和当时并不理想的经营环境未成形。多年后,这家巨头以更高的价格收购了一家机构颇全的中小型中资财险,而当年的那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早已成长为保险集团公司。

由于外资财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经营交强险,而中国又是车险为王的市场,无车险注定无法做大。加之粗放的岁月中,“有位才有为”的现实中,外资财险与中国财险的第一波黄金岁月擦肩而过。

2004年时,12家外资财险保费不过13.6亿,相对4300亿的行业总盘子,份额千分之三。即便置身财险板块,也不过1个百分点。2019年,22家外资财险保费达到252.6亿,在4万亿保费中占比增至千分之六,财险板块亦突破2个百分点。

外资财险规模纵然不大,但值得关注的是,相当部分的外资险企盈利胜利颇为不错。2019年,21家外资财险中,仅安盛天平、利宝互助、富邦财险、信利保险4家亏损,其余17家全部实现盈利。同期,实现盈利的中小型中资财险公司并不多。

原因,外资虽未参与车险市场恶战,但各有独门绝活,在非车细分领域甚为不错,如责任险、工程险等。

这一次,伴随车险改革、非车险的崛起,近两年外资财险保费增速明显快于中资财险。行至2020年11月,外资财险的保费增速达到37个百分点,同期中资仅有5个百分点。

这一点在提出财险业务的人身险业务后更为明显,外资财险的财险业务增速几乎是中资财险的10倍。

如果说往昔,外资险企因市场环境,股东资源、政策掣肘等无法租到,那么在寻求中方股东、资源型股东合作后,市场格局会如何?

3

-Insurance Today-

外资财险做大利器:

外资变合资,觅强大中方股东主导资源先行

根据近年的情况看,外资财险公司改变独资子公司转向中外合资的趋势越发清晰,属性变更后保费规模的增长几乎成为必然。

如丰泰、安盟、安联、国泰已有业绩显现,这或许也是现代、三星愿意将控制权让给中资企业,外方仅在专业的风控、技术、运营等方面给予支持的原因。

案例A挂靠大型国企

外资保险大变局上:财险前十换新颜,增速份额连创历史新高

2004年,中国农险大发展前夕,法国最大的农险公司——安盟在蓉成立分公司,然而这家刚进入就被寄予厚望的农险公司表现不尽人意。一度出现保费收入尚不及总经理年薪的尴尬。

原因,农险为政策性业务,外资保险难深入期间。安盟之保费收入一直在外资中处于倒数的水平。2010年以前,6年保费收入累计仅1.47亿元;2010年,保费收入最高的农险不到3000万。此外,安盟自成立以来至2011年从未改变亏损局面。

随后,2011年安盟引入中方股东中航工业,变身合资,借助国企中航集团本土品牌优势和巨大资源支持,中航安盟发生巨变:2014年起中航安盟保费跻身外资前五,并连续数年稳居第二大外资财险之位。

同期,实现盈利。

中航进入早期曾表示公司未来将继续以农业保险为主,在总比将保持60%左右。2013年后,车险又成为中航安盟农险之外的又一支撑性险种。加码车险后,中航安盟的保费也有了质的飞跃。但随着车险市场逐渐紧缩,近年来中航安盟的保费也略显疲态。

案例B 抱住互联网巨头的大腿

外资保险大变局上:财险前十换新颜,增速份额连创历史新高

近几年崛起最快的外资财险,要数互联网参股下的国泰财险和京东安联。

国泰财险成立于2008年,股东为台湾的世界500强级企业——国泰金控。这家企业成长初期,和大多数外资境遇类似,纵可依托零星商业车险、责任险等传统业务,也实现了保费收入逐年增长的走势,但多年未能走出亏损和规模过小的困境。

2010-2016年间,国泰累计亏损额高达8亿元,同时还陷入了多年偿付能力严重不达标的状况。

2016年蚂蚁金服8.3亿入股国泰财险,成为控股股东,公司转向互联网保险方向。根据其官网介绍:将聚焦互联网新经济中所产生的场景化、碎片化的保险需求。

事实证明,与多家中小财险公司磨合后的退货运费险就足够国泰存活。此后的故事耳熟能详,蚂蚁的加持下,国泰财险保费收入大幅增长,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020年前11月,外资财险公司保费收入仍能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一家是国泰财险,另一家是京东安联。

京东安联的前身是安联保险,是全球顶尖保险集团安联在华子公司,2002年在广州设立,2010年完成分改子。与其他外资财险改制不同,安联在国内的发展尚可。

经营第三年,安联保费突破亿元,之后稳步增长, 2017年开始,安联连续三年盈利。安联与京东的合作,旨在互联网保险方向。

安联是国内较早试水互联网保险的公司之一。早年,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常见安联的旅行、意外等产品。2015年,安联曾计划联合百度、高瓴资本成立互联网保险公司“百安保险”,没有下文;后百度和太保传出成立车险公司,仍没有下文。

京东作为互联网第一梯队,早有布局互联网保险之心,老大刘强东多次出手布置,但并不顺利。2020年,京东挖来曾力主平安互联网寿险的,原平安人寿副董事长毛文标。

刘强东与安联一把手的一场会晤后,安联与京东一拍即合。2018年,京东以4.8亿入股,成为安联第二大股东,拿下一张财险牌照。

2020年前11月,京东安联成为外资财险保费增速最快的险企,超过50个百分点,保费规模位于外资第四位。

与国泰如出一辙,改制后的京东安联主要依托于京东商城开展场景化业务,保费主力为退货运费险、家电意外险及健康险业务。

综上,可发行外资财险为改善经营、扩大规模,寻求强大的中方股东是一条目前看来颇为可行的道路。?

这也是滴滴入股现代,腾讯牵手三星的逻辑。未来现代财险业务注定发力打车场景,三星则会更多的适应腾讯的生态。

后记

外资财险的未来:

做大做强联袂中方,还是己身精细化经营

从近年的环境来看,进一步开放,乃国策。

这也是外资保险当前最大的利好,外资保险在华布局亦明显加速。

安达控股华泰、安联中国控股成立皆为期间代表。再看通用再、瑞再、汉诺威再的连续增资,大韩再保险公司的开业。资本的流向一定程度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外资保险在中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已是事实。

纵览全文,外资财险在中国的发展未来不外乎两种形式:改制为合资或是坚持精细化经营

改制合资公司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在中国的市场中,中方股东的资源能就是保费规模的最大加持,同时中方股东会更了解中国市场。

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外资财险中仍然不乏特色者。

还记得2012年,交强险向外资开放,引起一片欢腾,不少苦于业务增长缓慢的公司进入车险市场。然而激烈的竞争中,经营状况并不见改善,导致不少公司先后退出车险业务。

史带财险前身为大众保险,是一家以车险和企财险为主营的国资保险公司,2011年史带国际参股之后,车险接连出现巨亏,2013年达到1.3亿。2014年,史带绝对控股后,大众保险更名为史带财险,变身外资险企,并宣布退出车险市场。

自退出车险市场后,史带财险自2014年起,连续6年盈利。同样宣布退出车险市场的还有美亚财险。

2015年,美亚财险官方声明称:决定调整中国市场的业务重心,未来将更专注境外旅游保险和跨境服务等相关业务的增长。究其原因,乃是不堪忍受车险的亏损。

虽然美亚财险经营车险的时间不长,规模也很小,但亏损额度相当惊人。

以2014年为例,美亚财险只取得了641.12万元的车险保费收入,亏损却达到7000万元,利润率低至-1100%

砍掉车险后的美亚从2016年连续盈利,2016-2019年分别盈利1.02亿、1.33亿、1.39亿和2.29亿。

弃掉车险的两家公司都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开启精细化经营,史带财险主要发力企财险、意外险、货运险等非车业务。而美亚则主要发展旅行意外险、健康险及责任险等业务。

到底是找一颗大树,还是己身精细化运营?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孟思源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