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闹出上市风波、摘牌危机、“夺权”之变 “港中旅”撤离早已命中注定

财经
2021
01/31
04:30
亚设网
分享

曾闹出上市风波、摘牌危机、“夺权”之变 “港中旅”撤离早已命中注定

“港中旅”撤离嵩山,在很多登封人看来,这是一条必然之路,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其实,早在“港中旅”入驻嵩山景区伊始,就闹出了“少林寺上市风波”,后来甚至发生了5A景区摘牌危机、少林景区“夺权”之变。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港中旅”的入驻,并没有征服登封相关各方的人心,而抛售资产、转让股权、撤离嵩山,只是历史的选择,早已命中注定。

【上市风波】

2009年12月,也就是“港中旅”入驻嵩山之际,一份由登封市政府和“港中旅”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书》以及一份《登封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被媒体意外曝光。

相关内容显示,双方确定斥资一亿元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简称“港中旅登封公司”),少林寺门票经营权等嵩山少林景区资产被登封市作价4900万元入股,占股49%,港中旅作为控股方占股51%。

“港中旅登封公司”授权从事嵩山风景名胜区综合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包括少林寺在内的嵩山景区诸多门票收入全部收归港方控股的新公司“港中旅登封公司”,不再是之前少林寺和相关部门分成。更加引人关注的是,新公司“港中旅登封公司”拟于2011年上市。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少林寺上市”风波由此而起,而少林寺毫不知情。

不明就里的网友,开始大肆攻击少林寺和释永信方丈,骂声不绝于耳。在此情况下,少林寺不得不公开发布《捍卫寺院完整传承,抵制肢解瓜分少林遗产》的声明。

身为方丈的释永信,内心非常焦虑。他说,少林寺上市的可怕程度,比1928年火烧少林寺还要厉害!

“一旦上市之后,失去了少林寺的知识产权,少林寺发展佛教事业、弘扬佛法的事情就很难坚持下去了。”释永信说,师父把少林寺的当家权交给他,而他一再承诺,要对少林寺下一个1500年负责,若上市,等于说就是在他这一代毁了整个少林寺。而他也多次发声,原则问题不会让步。

随着事件的发酵,2009年12月31日,登封市政府在郑州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任登封市市长郑福林辟谣说,合资公司“港中旅登封公司”成立后,将会做到“三个确保”和“四个不变”,保证少林寺不会上市。

有意思的是,直到此次“港中旅”离开嵩山,“港中旅登封公司”也没有按照当初的规划上市。

【摘牌危机】

在“少林寺上市”风波中,“港中旅”在嵩山开局。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也就是2011年10月下旬,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暗访复核小组来到河南,暗访5A景区。他们发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在游览环境、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秩序、管理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与5A级旅游景区标准差距较大。

2011年12月4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向少林景区下达“整改通知”。

暗访调查报告显示,少林景区存在的问题有四大方面,分若干小项。如第一大方面:整体旅游氛围不佳,与禅宗祖庭需要的庄严肃穆文化和5A级旅游区细致服务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也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通知要求,必须于2012年3月底前完成整改,并将落实情况上报。否则,将摘取5A景区这一金字招牌。

随后,少林景区开始整改,2012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受“摘牌危机”影响,少林景区游客人数下滑。

当时,登封市旅游局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市各景区(点)共接待中外游客14.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5%,门票直接收入572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下降9.1%。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正是被国家旅游管理部门要求整改的少林景区,该景区2012年春节的游客接待量为6.1万人次,该数据比2011年下降了41.8%,门票收入则下降了13.7%。

多位知情人表示,“港中旅”拿下嵩山景区一年多,就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轻投入、重效益甚至是不投入、只挣钱的后果。

“我们来登封这两年中,很多工作还处于磨合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正在整改。”时任“港中旅登封公司”总经理钱国平这样回复记者。 而时任登封市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裴松宪说,登封市为此专门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专案组,对景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控打击。

【夺权之变】

少林寺“上市风波”、“摘牌危机”之后,“夺权”之变接踵而至。

2013年7月1日上午,由港中旅登封公司管理的嵩山少林景区售票处等相关部门,被登封市“强硬”接管,其他相关单位也接到了登封市政府部门的接管通知。

了解内情的登封市相关人士告诉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登封市有关部门和“港中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忍无可忍的登封市决定强行接管少林景区售票处。

但到了第二天,登封市政府接管景区售票处的工作,却因出现变故而蹊跷“夭折”。

一位了解内幕的人士透露,登封市政府接管当日,港中旅登封公司一位高管立即向“港中旅”总部汇报,随后登封市在有关部门干预下,此次接管行动夭折。

“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登封嵩山管理委员会和港中旅登封公司的两个主要领导被调离,从而为夺权之变画了句号。”这位知情人说,尽管这场“夺权”之争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平息,但问题得以暴露。

谈及此次“夺权”之争的原因,登封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称,“住建部对少林景区要求限期整改可能是导火索,而根源还在于港中旅没有兑现投资承诺而引发双方合作不愉快”。

双方合作初期,“港中旅”曾宣称,计划3年内投资8亿元至10亿元,开展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开发。然而,到了第三年,非但没有投资,等来的反而是“摘牌危机”,引发了公众对港中旅的质疑,继而爆发了“夺权”之变。

【命中注定】

“港中旅”入驻嵩山景区,从少林寺“上市风波”到5A景区“摘牌危机”,从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要求限期整改到“夺权”之变,表面上是对“港中旅”轻投入、重效益的指责,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利益分配和权力布局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宗教政策保障下,释永信带领少林寺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之路,少林寺成为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登封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围绕利益分配的纠葛,在“港中旅”入驻嵩山景区之后,愈加复杂。

此前,在以少林寺为核心的少林景区门票收入中,少林寺和地方政府三七分成。但双方矛盾不断,少林寺曾称在门票收入分配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但随着“港中旅”的介入,利益分配机制出现了新的问题。居于控股地位的“港中旅”,开始主导这场利益分配,并逐渐引起合作方不满。

曾在登封市文旅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一位知情者告诉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由“港中旅”和登封市合资成立的港中旅登封公司,其经营管理应归董事会领导,但合资公司主要负责人单方面侧重于向港中旅集团负责,甚至出现了两年不开董事会的情况,忽视了登封市的相关权益,引起了登封市的不满。

“股东双方信息沟通不畅,致使合资公司经营理念、策略、方法等与景区实际严重脱离。可以说,从港中旅接手嵩山景区开始,就埋下了隐患。登封人都希望港中旅早点走人,而港中旅则手持嵩山景区这个金字旅游招牌,挣了不少钱,如今旅游业受疫情冲击严重,港中旅一看势头不对,拔腿就跑,一点都不意外,这是命中注定的事儿。”这位知情者说。

(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