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平安银行(000001,股吧)举行业绩发布会,该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项有志对整体数字化经营的规划蓝图进行了解读。
如图所示,平安银行通过赋能客户、赋能一线、赋能风控、赋能管理,夯实科技基础,推进数字化经营,并期望构建全面数字化经营“智慧大脑”。
“作为改革先锋,我们以科技为势,这是我们的利器。”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在年报致辞中指出,在平安银行的转型方针中,科技引领是排头兵,也是该行发展的势能和驱力。
过去的一年内,平安银行对科技的投入持续加大,科技人员(含外包)超过8500人,较上年末增长超12.5%,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同比增长33.9%。
“开放银行建设应该更早一点”
巨大的科技投入带给平安银行哪些改变?
在平安银行零售“3+2+1”战略布局中,其中的“1”就是“1大生态”——以AI Bank为内核,构建开放银行生态。可见,作为新三年的科技工作重点,开放银行建设在平安银行管理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谢永林回忆过去三年收获和遗憾时提到:“过去确实有一点遗憾,就是开放银行的力度应该更大一些,应该更早一点将技术输出去,把流量引进来。”
2020年3月底,平安银行零售开放银行1.0平台正式投产,短短9个月的时间,就发布了402个产品,1309个API和H5接口。6月底,小程序平台1.0版本上线后,也开放了48项能力、254个API接口。
两个平台的上线开启了平安银行开放银行的进阶之路。
零售开放银行平台用以将平安银行账户、理财、支付、保证金、贷款、信用卡等产品能力“输出去”,小程序平台则是将商业消费、交通出行、生活服务、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流量“引进来”。
这种打造开放银行能力,场景化经营的模式,对零售用户过亿的平安银行来说仍带来了一个惊喜。
相对明显的就是获客贡献的快速提升,截至2020年末,零售开放银行1.0平台上线9个月,实现互联网获客406万户,占零售总体获客量的39%。其次是生活场景月活快速提升,口袋银行APP生活场景月活跃用户数超218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9.1%,占总活跃用户数的54.1%。
科技赋能业务发展
2020年是平安银行新三年规划的第一年,目的在于夯实基础,积极应对体量增大带来的基础设施压力,以及未来对敏捷的更高要求。
以信用卡新核心系统为例,新系统的建成更能体现科技对业务“增效降费”的体现。年报显示,2020年,平安银行信用卡新发卡量1014.97万张,经90%通过AI自动审批。在传统给予信用计划的业务架构体系中,发卡周期在2周左右,通过引入创新做法,该行发卡周期成功缩短到了1天。同时,原系统的大型机一年的维护成本、版权费、主机扩容等成本在1.3亿元上左右,运维成本一年可以控制在4000万元以内,新系统上线后,成本大幅节省,单卡成本可降低70%以上,5年成本节约折合14.5亿元。
年报中披露,在零售业务方面,平安银行信用卡新核心系统成功切换投产,是业界首个将关键核心业务系统由大型机集中式架构迁移到PC服务器分布式架构的成功案例;该系统打造了“交易级账户”“立体化额度管理”“多租户运营”三大核心业务能力,支持十亿级交易用户及日交易量,多项技术指标位居业界第一。
对公业务方面,平安银行智慧应用中台投产上线,实现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营销管理、队伍管理、案例库的全面数字化,新场景开发上线时间平均缩短约40%、节省人力成本约25%。
资金同业业务方面,“行e通”系统在平台交互、功能服务、系统架构等方面完成重构升级,持续为同业机构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2020年,平台访问量同比增长214%,线上销量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70.7%。
风险管理方面,智慧风控平台持续迭代升级,完成新系统的全年切换,并开发上线移动端智慧风控APP。
转型四年以来,平安银行打造了鲜明的零售银行、科技银行特色。2020年,平安银行借助生态赋能、科技赋能、渠道赋能,通过高频交易、账户承接,优化负债成本。
谢永林表示,平安银行将一如既往“早布新局、早谋新变”,做到始终领先、不断创新,持续为银行发展注入动能,全面达成新三年起飞目标。
(李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