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财经
2021
02/07
22:34
亚设网
分享

全文字数:3100

阅读时间:6分钟

前天文章《小宝赚了20万》,聊的是这周最热的快手打新。

我自认为比很多理财号有节操,没借机鼓吹快开户打新赚人头,只说收益,不说风险,更不说中签概率。

这篇写得更清楚——《一觉醒来,自己家的房子塌了!》

事实上,过去大半年,我一再提醒大家港股打新赚钱越来越难,外汇管制越来越严,资金门槛越来越高,对新人越来越不友好,千万别头脑发热随便砸钱进去。

而且文章重点是从快手上市暴涨为切入口,引发我对财富分配和阶层流动的深度思考,我觉得很良心,很干货。

结果还有人各种酸,觉得我在炫富,还说低俗……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理财号讲理财赚钱的事,天经地义,写出来就低俗了?

有人赚了大钱,你没赚到,就是炫富?

还是说,我把世界真相说出来,你觉得很不爽,就要怼?

很多荔枝都说力哥留言墙比正文还好看,我也觉得是。

再发几条给大家看看——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上面这段,是预防针。

中国贫富差距和认知差异太大,你口中平淡无奇一句陈述句,有人眼里就是滔天罪过,其心可诛!

最近我受邀以理财专家身份,录制上海电视台一档理财节目。

我问编导,这节目这么接地气,直接问人家年终奖多少钱,家里几套房……肯定会火,将来会上天(星)吗?

编导摇摇头,不可能。

因为嘉宾都在上海,以上海的收入、消费和资产状况分析,这要上星,被全国人民看到,还不得柠檬炸翻天,得考虑社会影响……

下面写的,我估计又会被不少人喷,就算不喷也酸,抗打击能力不强的小伙伴,建议关了吧。

上海作为最近楼市最火的城市,政府频频出招,我感觉招招精准狠毒,都在针对我……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昨天又出了个新政,新房摇号优先无房户,细则落地了。

这事本来我都懒的写,但昨天看一圈内同行狂怼摇号新政,还用“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来讽刺。

可能他人在北京,对上海新政没有很深入理解,导致最后结论“本意强调公平的政策,反倒促成了更大的不公平”,完全颠倒黑白……

我觉得这兄弟还是心里有气,觉得上海太排外,胳膊肘向着土著,才怼这么狠。

不妨帮大家捋一捋,上海这次调控新政,如何精准打击到我这个土著。

第一弹,增值税免征提高到5年。

之前说过,我妈房子16年下半年买的,还不满5年,现在交易能免增值税(普通住宅),不免个税。如果看房价涨太凶,没准会提前出手,把我妈房票空出来,再去摇新房。但按新规,增值税也要交。个税才1%,增值税要5.3%,等于平白无故多20多万税,肯定没法现在卖了……第二弹,离婚3年内不能买房。

假离婚买房这事,虽然力嫂一直不同意,但理论上我们一直保留操作可能性。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婚姻之神圣,是因为在神面前圣洁立约,而不是在民政处盖个戳,就能神圣起来。

民政处的小红本,本质上是一份合同,两家无限责任公司合并成一家无限责任公司的并股合同书,从此财产共享,债务共担,本质是经济法范畴的问题。

所有律师和理财师,都是这么说的。

广州2月离婚还限额,号一放出来就约满了,你要着急离婚,得花钱找黄牛,这种事从头到脚散发的都是铜臭味,哪里神圣了?

但这么说就把婚姻庸俗化了,一点不浪漫,且有伤风化。

在一线,尤其外地户口单身不许买房的上海,假离婚/结婚早就司空见惯,都是政策逼的。

我去年买的房子,上家就是前脚和我签约,后脚欢天喜地假离婚。

房子归老婆,满五唯一,能省30多万税。

老公净身出户,再去买首套,契税又能省20万。

动不动几十万的进出,谁的钱都不是大风飘来的,谁不想省点?

我和力嫂结婚马上满10年了,她能转上海户口,原本假离婚,我净身出户,又有房票了。

现在规定3年内离婚视同婚前状况,凉凉。

第三弹,法拍房纳入限购,严查经营贷入市,严查首付来源(非直系亲属转账,必须说明资金来源)……都是精准打击各种政策套利。

第四弹,摇号新政。

方法是搞“积分制”。

所有想摇新房的人,即使符合购房资格(外地户口社保满5年且已婚,有一张房票;上海户口已婚有两张房票),也不一定有资格参加摇号。

放100套房,最多参与摇号的只有130户家庭。

摇号户套比130%。

一是总有些人,最后关头因家庭内部原因或资金调度问题,放弃选房。

二是总有些人,摇号排名靠后,看中的房源抢光了,比如只有买两房的钱,但只剩三房,只能放弃。

这是基于实际经验的一种有效甄选方式,也避免疫情期间,几千号人挤在屋子里吵吵嚷嚷。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能否获得摇号资格,以及选房排序,都取决于积分高低。

积分考虑5个因素:婚姻、户籍、当下住房、购房记录和社保。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已婚积10分,单身(离异、丧偶)积0分。

上海本就规定外地户口买房必须已婚,有房票的,这10分都能拿到。

但上海土著不一定都已婚,像我妈属丧偶状态,0分,这条实际上偏向外地户口。

但户籍因素,则偏向上海户口,可积10分。

同等条件下,政府认为本地刚需优先级,高于外地刚需。

我觉得没毛病。

北漂沪漂深漂混不下去,可以回家托父母找关系进体制内混混。

大城市鸡血打拼还是老家安稳过日子,是大姨妈问题,隔三差五就有人问力哥。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但京沪土著没老家可回,只能被动承受越来越恐怖的房价,你让他们怎么办?

香港年轻人更没退路,月薪2万,房价2000万,你告诉他们要对未来有信心,爱拼才会赢?

信你个鬼~

上面两条,其实是对土著和新上海人的利益平衡。

关键是下面两条,名下无房且过去5年没买过房,能拿40分,大头!

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实际上明显偏向外地户口。

外地户口本就只有一张房票,现在还有资格打新,普遍上海无房,更别说购房记录,这40分基本都能拿到。

但上海户口不一定,毕竟土著待了这么多年,名下有个老破小很正常。

这两年上海楼市,二套改善需求远超首套刚需,已成市场主力。

你说先卖后买,不就成无房户,绕过新规了吗?

说这话的,都是想当然……

首先,房价随时可能凸凸,先卖后买,一旦时间节点没把控好,会损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原本换房计划就泡汤了。

其次,二手房置换,尚且时间节点必须精打细算,新房摇号本就是概率问题,和港股打新一样,谁也不敢保证能抢到称心的房子。

先把自己住的房子卖掉(返租或去外面租),再去摇号(一般是期房),只为多20个积分,还不一定中。

这种骚操作,你敢?

很多老土著20-30年前单位分配的老公房,在中高楼层,没电梯,年纪大了,想换个低楼层或有电梯的房子,提升下生活质量。

这需求有毛病?

不少人把北上土著看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上流人士,觉得生在罗马,天然富贵……

哪里都有富人,哪里也都有穷人。

北上广深港这些经济最发达城市,富人数量相对最多,比例相对最高,这是事实。

但绝大多数土著就是平头百姓,这也是事实。

哪怕住的房子市值几百万,一个月也就几千块死工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

有些人靠自身努力攒了点钱,或子女争气,有能力帮父母改善下居住条件,才有改善购房可能。

更多中老年人,一辈子只能住老破小,生活环境比很多农村还差,只能整天盼星星盼月亮,盼着早点拆……

上海楼市新政,对我精准打击……

还有大量需求,是为孩子能上个好学校,不得不一再换房搬家。

新政对这些本地改善需求,都精准打击。

最后是社保。

外地户口买房,本就要5年以上社保,就是60个月+。

上海土著,如果很年轻,刚工作没几年,就很吃亏。

像那个写信发牢骚的博士,刚落户没多久,社保也交不了几个月,同样吃亏。

像我妈这种早退休的,过去17年一分钱社保没交过,0分。

不管是贡献时间还不够长(还无法证明你的忠诚),还是很久以前做贡献的(现在没用了),都被歧视了……

那些已在上海工作十六七年的,最划算。

你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这座城市打拼,相比才交2、3年社保的人,上海的确更感谢你,更亏欠你,应该给你更多政策倾斜。

社保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期权,隐含了你拥有购买(套利)这座城市稀缺核心资产的资格。

就像你为快手工作多年,就能低价获得原始股,上市套利赚一票。

这个积分规则,优先无房户的大前提下,还考虑到本地人和外地人的不同情况和诉求,以及对上海的付出。

我觉得是种比较精密的政策构架,比一刀切好多了。

别说我妈打新彻底没戏,就算我现在马上卖房,充其量只能积40分,也基本无望。

站在个人利益角度看,新政对我精准打击,今后买房无望~

但我还是支持政府,我觉得社会能否公平正义,和谐安定,比我能否多买套房,更重要。

站在绝大多数吃瓜群众角度看,会拍手称快吧~

以小贝、小钱、小林老师为首,我司那群小(bai)伙(yan)伴(lang),的确拍手称快,放假前,还指着我鼻子高声怒斥——

“就不能给你这种资本家继续买房的机会,房子都给你们买了,我们啥时候才能买啊!?”

听到这话,小宝躲在角落,笑而不语~

因为他在广深,早就买好房子了~

果然,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力哥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