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存货“弥天大谎”难圆:计提减值100亿元

财经
2021
02/09
10:31
亚设网
分享

康美药业存货“弥天大谎”难圆:计提减值100亿元

纸最终还是包不住火!

近日,财务造假300亿元的康美药业对其存货进行大额减值,而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造假高手”用一个谎言掩饰另一个谎言。

2021年1月29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美药业”,600518.SH)发布的2020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5亿元至-178.2亿元。

康美药业对2020年报表中的商誉、应收账款以及存货等进行了初步减值测试,其中,存货减值的数值约为100亿元。

2019年4月,康美药业公告称,经过会计差错更正后,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达350多亿元,远远超出了正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规模。彼时,康美药业方面对外表示,所调整的存货账面价值不存在减值迹象。

为何康美药业此时对其存货大幅减值,调增后的存货规模真实性如何? 对于《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2月2日,康美药业证券部方面回应,将会及时通过公告形式披露相关数据。

存货超350亿

调增后的存货金额相当于同期营业成本的3.27倍。

2018年4月30日,昔日大白马股ST康美突然爆出300亿元货币资金“不翼而飞”。

2018年12月28日,康美药业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自查发现,2018年之前,康美药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以及款项收付方面账实不符。

康美药业2018年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显示,公司应收账款少计6.41亿元,存货少计195.46亿元,在建工程少计6.32亿元。由于公司核算出现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末,康美药业的存货账面价值原为157亿元,因少计算了195.46亿元,这一数值更正为352.47亿元。

对比营业成本来看,康美药业的营业成本原为184.5亿元,这一数值变更为107.88亿元。而这意味着调增后的存货金额相当于同期营业成本的3.27倍。

在一位审计人士看来,当数量以及价值不易确定的存货大幅增长,且增长幅度超过同期营业成本的增长,就可能是在提示存在财报操纵。

由此,存货成为此次多计的货币资金最主要的去向,而康美药业高位存货的必要性则引发业内质疑。

2019年5月12日,上交所对康美药业下发了问询函。要求康美药业分类列示少计存货的具体项目、金额以及评估现有存货的价值。

2019年5月29日,康美药业在给上交所的回复中坦承,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实际已支付但未入账中药材金额为183.43亿元,其中,其中根茎类药材123.54亿元、滋补类药材59.89亿元。其次,公司实际已支付但未入账的工程款24.3亿元。其中,存货-开发成本18.04亿元,在建工程6.32亿元。

要注意的是,尽管康美药业的中药材存货规模居高,但中药材贸易以及中药饮片的营收均处于下跌态势。

2012年至2016年,康美药业每年的中药材贸易营业收入均稳居60亿元左右,2017年至2018年的该项营收则呈现断崖式的下跌,仅仅维持在7.9亿元、6.02亿元。而2015年至2018年,其中药饮片的营收分别为37.2亿元、47.03亿元、33.73亿元、41.4亿元。

那么,对于中药材来说,是否会有过期风险? 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秦昆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多数中药材保质期还缺乏系统的研究,药典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事实上,中药材属于农产品,虽然可以采用各种贮藏养护技术,但必然还是有保质期,如果不能及时销售,不可能长期保存。目前有的超市卖的药食同源类产品,如枸杞、菊花等会标注2年、3年,有的饮片厂的饮片产品也会标注。仅有少部分品种,如阿胶与陈皮等存放的时间越久越有价值。

记者从康美药业的一位从事过大宗交易的员工处了解到,根茎类、滋补类的相关药材包括人参等产品。每种药材经过企业加工之后都会标注保质期,由于加工工艺、炮制方法不同,保质期会存在一定变化。“不过,我们在市场交易是按照农产品的模式,根据药材的属性,分别放置在冷库、常温库、阴凉库,储存方法不同,药材的保质期限也有所不同,存放时间既有两三年,也有四五年的情况。”

存货大幅减值

一位康美药业的前员工说:“由于库存的药材分布在各地,很难清点准确,即便是公司造假也很难被发现。”

300多亿元的货币资金像魔术般变成了会计差错中的存货、在建工程等项目,但令人未料到的是,紧接着存货金额中的100亿元将会凭空消失。

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2019年期末存货账面价值314.08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为48.63%,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56亿元,期末存货中包括2018年追溯调整增加的中药材存货209.80亿元,相关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0.39亿元。

2019年5月29日,对于上交所问询的存货是否存在减值或有减值风险的问题,康美药业方面回应,该存货属于方便储存、不易变质、无明显保质期的中药材,可长期储存,存货可用于中药饮片生产或流通贸易。公司调整入账的中药材存货系按采购成本入账,参考相关专家作出的鉴定意见,目前不存在减值迹象。

奇怪的是,一年之后,康美药业便以实际行动将其原本的说法推翻。

2021年1月20日,康美药业对外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亏公告。公告内容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5亿元至-178.2亿元。其中,康美药业对存货减值约100亿元。

在公告发出的同日,上交所对康美药业下发了监管工作函,要求康美药业就存货等计提大额减值的审慎性及合理性,予以准确地确认、计量和披露。

要注意的是,不少投资者对于康美药业存货的真实性有所怀疑,“如果有300亿元存货,在公司流动资金紧张、债务违约的情况下,为何不适当去库存,降低财务压力?库存规模是否属实?”

对于上述库存的情况,一位康美药业的前员工说:“由于库存的药材分布在各地,很难清点准确,即便是公司造假也很难被发现。较为明显的一点是,根据药材的特性,大多数药材存放的时间越久,其价值便有所降低。但从康美药业所透露的信息来看,则是相反的。”

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2018年至2019年,康美药业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767.59天、1182.27天。同期康美药业的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分别为0.47%、0.3%。

难以审计的“林下参”

2012年至2017年,康美药业均未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任何存货减值。

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药业存货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中的林下参,如同深海里的扇贝,难以审计其价值。

在过往的年报中,康美药业并未列出存货的具体明细。康美药业主要将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周转材料、消耗性生物资产等。

公告显示,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是自行种植的人参、林下参等。

不过,外界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真实性有所存疑。

记者梳理发现,康美药业的人参集中于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开河”)和集安大地参业有限公司。其中,集安大地参业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了梅河口康美大地参业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主要经营人参种植业。

以新开河为例,2017年中报显示,新开河的所处行业为中药饮片加工,主要产品为红参,营业收入为0.56亿元,营业利润为-0.41亿元,净利润为-0.31亿元。此后,康美药业对此讳莫如深,并未在之后的年报中继续公示新开河的经营状况。

“新开河的红参其实很好卖,是吉林的老品牌了。在未被康美药业收购之前,新开河是一家盈利非常好的公司,每年固定销售可以达到七八千万元。”一位接近新开河方面的人士告诉记者,“而现在的情况很惨淡,员工的工资只有几千元。”

不过,对于林下参的情况,上述人士表示并不清楚,这块业务属于康美药业总部的人负责。

公开资料显示,林下参是指人工把人参种子撒播到天然林中,任其自然生长,野生抚育短则10年,长则20年,即成商品。

自2014年开始,康美药业有计划地投资开展林下参产业项目。康美药业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库存商品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中的“林下参”账面价值高达33.50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至2019年,康美药业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分别为32.54亿元、37.91亿元、37.56亿元。而林下参也逐渐成为这一库存中的核心资产。

较为奇怪的是,2012年至2017年,康美药业均未对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任何存货减值。直至2018年至2019年,康美药业才对其计提减值准备0.02亿元、0.03亿元。

康美药业的一位离职员工告知记者,“林下参的价值很难预估。由于种植面积较广,林下参在地下生长的情况不详,所以定价由康美药业自己决定,比如今年可以是100亿元,明年就可以是120亿元,外界很难进行复核。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林下参在野生状态下的数量也会有所减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