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之下 牧原股份回函阐述“经营逻辑”

财经
2021
03/17
06:30
亚设网
分享

“惊雷”之下 牧原股份回函阐述“经营逻辑”

面对《牧原会是惊雷吗?》引发的猜测和质疑,处于舆论中心的牧原股份终于发声了。3月16日晚间,牧原股份就深交所的问询做出回复,对高毛利、大存大贷、大量工程关联交易等热点问题一一做出解释。

针对固定资产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远高于同行业的问题,牧原股份在回复中表示,主要原因是公司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生猪养殖模式存在差异。此外,在扣除保育、育肥舍后,公司固定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存在显著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不存在显著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情况。

据披露,近年来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养殖模式,较之同行业上市公司代养模式“轻资产”,需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生猪养殖场。

针对与控股股东旗下河南牧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牧原建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的问题,牧原股份表示,公司与牧原建筑之间发生的关联采购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较低,均低于20%。同时,在税务政策和养殖场建设的特殊因素下,大量工程项目均由关联方承建存在商业逻辑及合理性。

牧原股份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双方交易额分别为1.33亿元、10.18亿元、47.38亿元和89.05亿元,分别占采购总额的1.01%、5.88%、19.25%和19.08%。

关于高于同行业的毛利率水平,牧原股份在回复函中称,主要是因为公司生猪单位成本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公司及各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种猪与仔猪来源、生猪产品结构和生猪养殖方式等存在差异。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生猪业务毛利率为63.27% ,远高于同期同行业的温氏股份(38.39%)、新希望(42.6%)、正邦科技(35.72%)、天邦股份(54.06%)。

牧原股份进一步解释称,与同行代养模式相比,公司全自养模式在饲养环节可以大量采用先进、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实现“精准饲养”,提高了人均生产效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从而能够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针对“牧原股份少数股东ROE远低于母公司股东ROE”,牧原股份回复称,主要原因系公司与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合资成立的子公司均是在2019年末开始成立的,项目投资规模较大,但该部分子公司生猪养殖场的建设与产能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导致少数股东权益较大但少数股东损益较低,加权平均少数股东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加权平均母公司股东净资产收益率。

关于“大存大贷”的问题,牧原股份称,公司有息负债规模的变化与公司收入规模、资产规模、经营和建设资金支出规模的逐年扩大趋势是一致的。

数据显示,最近三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公司有息债务余额占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经营和建设资金支出规模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31.46%、74.45%和62.91%。2020年9月末,公司有息债务余额占资产总额、营业收入、经营和建设资金支出规模比例与最近三年末的平均值不存在较大差异。

2020年9月末,公司有息负债余额的增长速度高于营业收入、经营和建设资金支出规模的增长速度,主要因为已披露的营业收入、经营和建设资金支出规模仅为2020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假设四季度的营业收入、经营和建设资金支出规模与2020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值一致,则公司2020年全年的营业收入、经营和建设资金支出规模分别为522.20亿元和646.41亿元,是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经营和建设资金支出规模的2.58倍和3.18倍,与有息负债余额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

公司2020年9月末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大幅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生猪养殖采用“全自养、全链条、智能化”养殖模式,生猪养殖场区的建设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去年第四季度集中采购和工程款支付的需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