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耶伦出席听证会 美联储面临两难境地

财经
2021
03/23
04:33
亚设网
分享

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货白银在今日(3月22日)周一亚盘开盘以后,临近欧盘时段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2%,目前白银的报价为25.6附近;转看黄金依旧震荡在1740附近,目前跌幅0.32%,只是非常轻的下跌而已。周一黄金白银走出的分化,在众多因素之中最有可能影响投资市场仍旧取决于美联储和美国财部长的货币政策,所以今日我们来普及一下美国1.9万亿刺激计划救济金究竟是怎么回事?目前美联储无限印钞是为了什么在买单?

提及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我们还是老样子普及一下美联储这个机构的性质,首先美联储一直都在将货币政策如何独立,实际上到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这一代这样的话已经完全并不能相信了。因为本届美国财政部长是美联储前任主席耶伦,也就是上一届美联储主席摇身一变成了美国财政部长。那么美国的货币政策当代美联储主席和耶伦两个人大概率是一个鼻孔出气。为什么要把耶伦和美联储的关系阐述清楚,这是因为本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和财政部长耶伦将会共同出席一个听证会,届时会有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我们会到后面提到。

鲍威尔耶伦出席听证会 美联储面临两难境地

那么我们回到正题:拜登政府的刺激法案1.9万亿美元获得通过,那么这1.9万亿刺激目前还并没有着陆,美联储从去年懂王特朗普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无限印钞,本次新的刺激法案会不会引发通货膨胀?这是全球都在质疑的核心问题之一。解释一下引起通货膨胀的原理:美国企业和美国人民通过劳作获取美元,美国企业和个人都会缴税到美国政府,那么美国政府同时也是有钱的,钱就这样在每个人手中来回循环,这样的状态下经济循环良好。如果拜登政府想要一口气拿出1.9万亿美元出来,可是每年的税收收入都是有限的,美国政府历年也没有什么存款结余,所以他们是没有办法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美元。

所以这个时候转接经济矛盾,只能发布美债,我们可以把美国国债理解成为美国政府打得欠条,通过1.9万亿的欠条美国向全球借钱支付救济款。那么都是一些什么人来买美国国债呢?我们说的是美国的个人和企业以及投资机构,以及不少国家也都可以入场,美债购买没有限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美元现金不会增加,钱依旧在市场上正常运行流通,这样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那么有一种例外的情况:如果美联储下场买了美国国债,会有什么样的效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美联储并没有税务可收,也没有用于赚钱的手段,并不处于经济循环里面。虽然美联储手里没钱,不过它却可以凭空印钱,它并不属于经济循环里面的任何一个位面,这个时候如果它下场购买了国债,那么就等同于印钱了,随着热钱增加美国整个经济循环就会引发通货膨胀了。

鲍威尔耶伦出席听证会 美联储面临两难境地

那么在眼下的这个时间点我们应该怎么看?跟着凯枫的思路一步一步往下看:现在美联储并没有表态说未来肯定会购买美国国债,所以目前来看拜登的1.9万亿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他们有一个通货膨胀预期,这是因为在去年特朗普时代他们印了很多钱,买了很多的国债,甚至买了很多的企业债各种债券,所以去年印钱的效果今年要体现出来了。所以现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果来源去年印钱种下的因,跟现在的拜登政府1.9万亿并没有太多的关联,我们在做经济分析之中并不能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这也是去年疫情已经接近顶峰了,为什么黄金并没有出现迅速回落反而一直持续到今年才开始下行,这里面的考究的经济因素有很多,宏观经济是一方面。简单一点来讲可以理解为拜登政府1.9万亿是预期通货膨胀,是未来的事情并不会发生于当下。

从上面的我们可以得出的理论是拜登政府并不等同于印钱,那么为什么拜登政府的刺激计划为什么会引起美国债率上升?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美国国债也会存在供求的关系,美国债券的供给端就是美国政府,那么需求端是美国企业、个人以及外国的各个国家(这里统称为外资),我们不难发现外资在去年购入国债已经停止增加了,而2020年美国国债的一半以上都是由美联储购入,也就是说在外资不买的前提下,美国本土企业和个人很难消化。而去年因为经济瘫痪导致去年的印钱并没有引起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今年经济恢复货币开始流通,在现金大量增加的前提下通货膨胀就有可能会上升,按照道理来讲今年赶紧收缩货币政策防止通胀,而今年拜登政府上台以后重新发布了1.9万亿救济,这可难到了鲍威尔了。如果加息会让去年的热钱锁紧,可是这样利率下降以后会直接影响到收益率,导致美债收益率下降,可是不加息热钱还会有更多的流入市场了。

所以本周就需要看看耶伦和鲍威尔这两人如何给美债站队了,两人前后同时在美联储主席这个职位上任职,尤其是耶伦现以升为美国财政部长,那么本周他们两人将会在周三晚间同步出席听证会,两人同时站队美债发出一样的声音,这时候也是发挥他们的力量看看美债的炒作如何运行了。我们且做为一个吃瓜群众且吃且看,弄清楚美债对于美元以及黄金的影响以后,我们就不用那么着急了,看空黄金依旧是不变的,毕竟事在人为而且对于疫情的消散抛售还并没有完全走完,所以我们这周认真关注美联储官员的讲话以及态度即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陆凯枫。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