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保证远远不够

财经
2021
03/23
08:36
亚设网
分享

口头保证远远不够

【缘木求鱼】

打消人们担心的可靠做法,一是及时立法,二是要有足够的相关技术储备、现实参与和安全预案。

木木

据媒体报道,与电动汽车制造领域诸多专家充分沟通后,美国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在不久前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明确,未来十年,电动汽车的价格有望持续下降,最终降至每辆500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3.25万元)。

这份报告不过再次证明了一个“老规律”。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这个规律就一直发挥作用并直到今天。因此,许多人都知道,在流水线上“拼凑”出来的电动车,售价逐渐走低是大趋势,这实在没什么好奇怪。人们甚至都不用等待摩根士丹利预期的十年时间,5000美元左右的电动车其实已经有了,比如宏光MINI EV,售价甚至不到5000美元,当然还有更便宜的满大街乱跑的老年代步车。

当然,也正是因为有这个规律在发挥作用,凡是有点儿企图心的电动车制造商,都会本能地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强调自己与传统“汽车人”有本质的区别。这也可以理解,先不论二者是否存在区别、区别又有多大,单就传统车企的估值水平,就让造车新势力无法忍受。因此,电动车总是被人往高科技、信息技术、互联网上带节奏,就再正常不过——起码市场估值可以更有想象力。

不过,电动车被人这样带节奏,许多时候也算不上太吹牛,虽然宏光MINI EV很可能没有被赋能,但有不少电动车确实身负了新能力,比如“特斯拉”。不久前,在与用户的互动中,马斯克承认“特斯拉”的车内摄像头可以捕捉、检测驾驶者的目光,并据此判定驾驶者是否足够专心。这次互动的背景是,一些驾驶者因为对路况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特斯拉”FSD beta版本(全自动驾驶测试版)的试用权限被收回。

这件事强力证明,“特斯拉”车内信息系统的收集、分析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或许,今后驾乘“特斯拉”的人,言行确实需要适当注意一些。这应该不是杞人之忧,毕竟在信息实时搜集、实时上传的技术背景下,“特斯拉云”是否足够安全,是否能够屏蔽一些不相干的人或AI听到、看到车内发生的一切,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用户的驾乘体验。去年底,有黑客成功黑进了“特斯拉”FSD beta开发模式,并搞了一次深度曝光。就此而言,人们对“特斯拉”信息系统安全的担心并不多余。

“特斯拉”现阶段可见的小目标,很明显是要实现“零干预驾驶”,也就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特斯拉”做了许多准备,尤其是在信息搜集、上传、分析、反馈、控制等方面,即使行外人也看得出来,公司下了很大工夫,也确实在技术上取得不小进步。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谓的“零干预驾驶”,对用户而言,就是程度不同的“失控”,“零干预驾驶”在技术上做得越彻底,用户对车的“失控”也就越彻底。

目前可以想见的场景是,“零干预驾驶”技术完全成熟后,用户只需吩咐目的地和时间,自动驾驶电动车就能完全自主完成任务,而无需用户的任何参与。当然,对千千万万普通人而言,只要人身安全能得到根本保证、出行也足够顺畅,这种“失控”状态就无所谓,甚至还会感觉很酷,但对另外一些不太普通的人以及不太普通的外部环境以及目的地而言,或许就有或大或小的问题。

前几天,在回应人们的这种担心时,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保证,“不会将收集到的数据用于间谍活动”,并保证中国客户的数据会得到充分保护。马斯克的口头保证,其实暗含了对“特斯拉”系统信息能力的承认,也证明了人们这种担心存在现实基础。从这个角度看,仅有的口头保证恐怕就远远不够。打消人们这种担心的比较可靠的做法,一是及时立法,而且法律法规要有足够的穿透深度,二是要有足够的相关技术储备、现实参与和安全预案。在这个问题上,其他国家的一些现成做法或者管控思路,其实完全可以有所借鉴。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季丽亚 HN00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