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镜”窥探大产业 营业收入增8.83%

财经
2021
03/29
04:30
亚设网
分享

小“镜”窥探大产业 营业收入增8.83%

刚刚登陆科创板的青岛上市公司海泰新光于3月27日发布了2020年度报告。根据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公司2020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35.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95%。海泰新光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


无惧疫情影响主营业务稳步增长

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是海泰新光两大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收入27449.74万元,其他业务收入69.99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9.75%,主营业务非常突出。医用内窥镜器械收入20228.8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3.69%。

具体来看,医用内窥镜器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725.82万元,增幅9.33%,主要是因为内窥镜器械产品生产工艺逐年提高,不断取得研发突破,扩大市场,销售额较上年增加;营业成本同比减少245.09万元,主要是因为内窥镜器械的部分基础原件成品率提高,验证费用和材料物耗减少;毛利率同比增加4.10%,主要是因为收入增加,成本管理改善。

此外,光学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532.86万元,增幅7.97%,主要是因为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增加;营业成本减少266.24万元,主要是因为光学产品通过验证,工艺稳定,大批量统一生产降低了产品成本;毛利率同比增加8.35%,主要是因为销售增加,规模生产成本降低。

海泰新光医用内窥镜器械产品主要应用于硬镜系统,以荧光内窥镜器械为主,广泛应用于肝胆、胃肠等腹腔内窥镜手术。

掌握尖端技术销售市场前景广阔

医用内窥镜是集中了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计算机软件等于一体的用于在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中为医生提供人体内部解剖结构图像的医用设备。随着内窥镜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内窥镜工艺技术的提高,医用内窥镜的应用已覆盖消化内科、呼吸科、普外科、耳鼻喉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成为不可或缺的医用诊断和手术设备,也是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增长较快的产品之一。

根据Evaluate Med Tech数据,2019年全球内窥镜市场销售规模达到209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以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83亿美元。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在全球医用内窥镜市场份额划分中,软镜占比27.6%,硬镜占比22.2%,内窥镜相关附件和配件占比26.0%,其他设备占比24.2%。

海泰新光聚焦微创技术,基于公司在荧光内窥镜领域突出的技术实力及产品性能,公司核心产品荧光内窥镜系列被国际主流医疗器械品牌美国史赛克所采用,应用于其在全球推出的首款高清荧光腹腔镜(“荧光+白光”两用腹腔镜)整机系统,成为该设备中核心部件的唯一设计及生产供应商,包括高清荧光内窥镜、高清荧光摄像适配镜头和荧光光源模组。

海泰新光凭借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包括技术开发、质量控制及企业管理能力,借助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契机打开了国际顶尖医疗器械公司的供应链窗口。目前,海泰新光已与史赛克建立了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客户粘性较大,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荧光内窥镜市场中的占比将随着史赛克荧光内窥镜销售规模的提高和荧光对传统白光内窥镜替代效应的增强而进一步扩大。

记者了解到,海泰新光目前正积极进行4K超高清图像技术、光源技术的研发,结合已在国内销售的高清内窥镜器械和境外销售的荧光内窥镜器械,形成了集光、机、电、算技术为一体的自主品牌内窥镜整机系统,致力于为临床医学提供全套解决方案。该部分业务具有较强的成长性,有望改善我国内窥镜市场中低端产品集中、依赖进口的现状,并进一步增强海泰新光的竞争优势,使海泰新光在保持内窥镜医疗器械系列销量增长的同时拓展增量市场,深度参与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技术革新。

此外,公司以光学技术为切入点,通过多年光学器件设计及加工技术的研发和经验积累,积极探索光学与不同细分行业产品技术之间的融合,拓展光学产品下游应用场景,促进了科技成果在细分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已将掌握的核心技术运用于医用光学产品、工业及激光光学产品和生物识别产品,并形成规模化生产和销售,分别应用于诊断设备/仪器、美容机设备、工业激光设备、指纹及掌纹识别系统等终端产品中。

国盛证券认为,海泰新光是自主创新驱动发展的医用成像器械领域佼佼者,从技术到产品能力领先,与史赛克深度合作外销增长确定性强,国内整机布局逐步落地有望加速内销放量。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