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控、重用户体验,揭秘这家消金公司稳健发展的“法宝”

财经
2021
04/06
14:36
亚设网
分享

近期已有包括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等在内的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公布了2020年业绩报告。

整体来看,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0年多数消费金融公司呈现增速放缓态势,个体差异化发展较为明显。

针对消费金融市场出现的这些变化,一些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的“举动”往往备受行业的关注。自2019年以来开始推进开放平台战略的马上消费金融,如今又有哪些变化?在“变”局之下,又会呈现怎样的发展?

数据背后有“真相”

长期以来,各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年报数据被认为是衡量其全年整体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马上消费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马上消费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2亿,累计交易额达5463亿元,累计纳税32.88亿元;2020年交易额2047亿元,实现净收入76.04亿元,净利润7.12亿元,总资产524.84亿元,纳税7.85亿元。这些数据说明,在2020年艰难环境下,马上消费依旧以稳健的发展态势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数据背后,是马上消费持续推进的开放平台战略,建立“AI+场景+交易“模式和将消费聚焦到以“自营+开放平台+金融云”为核心的数字轻资产模式运营。长期以来,消费金融公司依靠重资产、重人力的展业模式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造成风险积压。而在开放平台生态体系下的数字轻资产模式下能够进一步提升运营的效率,形成自主开放的获客模式,并基于精准客户画像,为不同场景下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和风险定价。目前,马上消费科技赋能机构数量超过100家,户均贷款余额约3500元,合作金融机构超过200家,场景方200余家,覆盖消费场景百万个。以风控能力和用户体验为核心

作为没有自有场景的消费金融公司,马上消费的开放平台输出能力的核心又是什么呢?在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看来,风控能力和用户体验二者缺一不可,这也与企业的创业价值观密不可分。

赵国庆认为,风控能力最直接体现在审批的通过率和额度上。审批通过率背后又是由风险能力决定。在均等条件下,快速的迭代或将更占优势。而在审批额度方面,审批通过率和合同金额会对交易额产生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审批通过率的标准不同,导致交易金额也会存在较大差异,遇到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在客户最需要资金的时候给到他最适合他的额度,额度准、审批率高就成为了关键因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兼顾审批率高的同时还要控制好风险。

“审批速度快,就很容易产生风险,因而风控能力尤为重要。”赵国庆认为,最终决定风控能力的是一个企业的创业价值观。“你的创业价值观是什么样的,决定你会采取什么样的风控决策。

关注用户体验也是马上消费开放平台输出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用户体验需要与合作的互联网巨头服务的体验相一致。这要求作为消金公司与巨头线上模式的合作要求体验必须一致。举例来说,当合作伙伴要求做到三秒钟审批,而公司只能做到三分钟审批时,这意味着公司的产品永远不可能上线。

此外,用户体验中还包括用户的投诉。这些因额度少、审批时间长等导致的用户投诉都值得引起关注。

行业内卷加剧

如今的消费金融行业已经告别了“规模为王”的时代,自去年5月以来,包括《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价办法(试行)》等多部法规条文的颁布和实施,监管常态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是监管的常态化趋势,另一方面,从2017年互金专项整治开始,再到去年的反垄断、数据确权等,监管也在积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与此同时,近期随着滴滴入股杭银消费金融获得监管批复,包括滴滴、蚂蚁、小米、新浪等在内巨头的发力将进一步冲击现有的消费金融市场格局,行业内卷加剧。

从目前看,消费金融公司对于优质客户和优质资产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争夺这些客户需要更大的流量、更好的运营、更低的资金成本。赵国庆表示,马上消费金融会持续走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的路子,将“卡脖子”的业务解剖出来,坚持闭环原则,真正做到自主可控。

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在后续的竞争中,如何凭借成熟的模式、过硬的风控水平、优质的用户体验以及多场景叠加等在内的综合实力,走出一条稳健经营之路或许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流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