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深化改革、提高收入、倡导创新 要成为今后的政策重点

财经
2021
04/19
22:37
亚设网
分享

吴晓求:深化改革、提高收入、倡导创新 要成为今后的政策重点

4月19日晚,博鳌新浪财经青花郎之夜暨第一财经&新浪财经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以十年,敬时光”。活动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进行了分享。

吴晓求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国家迈向现代化国家的起始时期,我们在2020年实现了全面小康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到“十四五”末,中国或许会迈入发达国家的门槛,可能要到2035年我们才能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

“我们绝不是仅仅止于我们的小康,小康是我们的初始目标,未来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现代化强国。所以,这个目标已经确立,而且我也相信我们有能力实现。”吴晓求说。

吴晓求表示,在这样一个迈向现代化国家门槛的过程中,乃至于通向中等发达国家的征途中,我们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个困难和问题,甚至会比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奔向小康时遇到的困难要更大,尤其在外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微妙,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虽然这个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和谐的、协调的,是一个互利的、双赢的、多赢的局面。当然有些情况也不能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行,因为从本世纪初逆全球化的思潮就开始蔓延开来,后来又演变成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而新冠疫情又加剧了这样一个趋势,使得我们整个外部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微妙。”吴晓求说。

在吴晓求看来,新冠疫情可能会使全球的经济、政治、贸易,包括金融的格局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是规则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变化,都会发生。

“但我不相信未来的世界是一个个孤岛,虽然人员的交流受到疫情的影响的确会大幅度地下降,但是经济活动相互的交流还是会在不断地增长,这也是一个趋势。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还是一个基本的趋势,虽然在现在可能会以另外一个形式,比如区域化可能会更加显著。”吴晓求说。

吴晓求指出,我们要深刻理解这样一个困难,因为这种外部环境的恶化,会使得我们在很多关键的领域受制于他人。

“我们过去风行的是一个国际贸易的战略,我缺的到你那儿买,你缺的到我这儿买,我们实现的是互利,实现的是比较优势、比较利益,这是人类社会的理性选择,但是这个格局现在被打破了,我们在很多核心的领域的确已经受到某种约束,我们要深刻理解这样一个困难。”吴晓求说。

在吴晓求看来,未来我国要有三方面的政策重点:

第一、继续深化改革。

在吴晓求看来,国内经济形势比过去也变得复杂了,很重要的是因为我国还是要继续深化改革,继续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继续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

“改革最终是要让所有的市场主体、所有的人,都有积极性、有创造性、有激情,未来有追求。如果一个政策、一个措施、一个规则的调整让人们没有积极性了,也看不到未来,也没创造力,我不认为是改革。所以,改革都是有特定含义的,最重要的是释放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改革。我想我们在这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吴晓求说。

第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我们受制于我们的收入水平,现在我们的消费力还处在一个下降的趋势,实际上会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它会乏力,所以必须要大幅度地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也包括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我们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这是我们未来改革政策调整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整个经济有增长的力量。”吴晓求说。

吴晓求表示,一个国家由贫困走向小康的过程中,投资起很重要的作用。那么由小康迈向发达国家甚至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时候,居民消费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而不能是紧紧依靠外部。

“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外部的需求当然是一个有效的需求,但是一个外部需求不可能决定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成为发达国家,我们必须靠我们内需来完成。所以,重点一定要深化我们内部的改革,要让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吴晓求说。

第三、倡导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

“经济要转型,没有创新是完成不了的,我们不可能再走过去那种的粗放型的发展战略,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所以,我们必须走一个和‘30·60’相适应的一个发展战略,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我们的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完成产业的转型,才能完成我们整个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吴晓求说。

吴晓求表示,除了科技创新之外,还有制度创新、规则创新,甚至是思想的创新等等,这些都变得非常重要。

“创新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它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环境,宽容的环境,要有一个容错的机制,我们不能对失误的人提出过分的批评,要不人就不创新了,因为停在那个地方、等在那个地方很容易。”吴晓求说。

在吴晓求看来,走弯路或者创新的人,我们要容忍,特别是现在社会需要这种机制,因为没有这种机制就没人干活,现在不干活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还是要认真思考它背后的原因。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