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被通报点名 跟谁学要何去何从?

财经
2021
04/25
20:30
亚设网
分享

两次被通报点名 跟谁学要何去何从?

更名不久的高途集团,正在面临不断的风波。


4月25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消息称,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被顶格罚款50万元。就在前一日学而思网校、高途、网易有道精品课、猿辅导因违规提前招生收费等问题被北京市教委通报。这其中,高途两次通报“点名”。

自去年以来,跟谁学就一直被做空机构盯着,业界对于其业务模式、教师资格等的质疑也从未平息。最新财报数据显示,跟谁学2020第四季净亏损6.27亿元,2019财年同期为盈利1.745亿元;2020年全年净亏损高达13.93亿元,而营销费则为47.74亿元。

当然,市场的看法也明显地表现在了股价之上,其股价自1月底触及历史新高后下跌了80%以上,创始人陈向东身价也缩水了81%至30亿美元。

虚假宣传、预收费等被两次通报点名

4月25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发布消息称,北京百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跟谁学)通过其运营的官方应用程序“跟谁学” 销售的多款培训课程,销售页面显示诸如“¥11998元,联报优惠¥3880”的优惠活动,但¥11998在优惠活动前未实际成交过,属于“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第一款、《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对跟谁学上述价格违法行为分别给予警告和50万元顶格罚款的行政处罚。

4月24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近期检查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通报指出,高途课堂在APP等渠道售卖秋季课程,违规提前招生收费。以明显低于成本价售卖课程,并以不当用语误导学生报名缴费。

事实上,无论是虚假宣传还是提前招生收费,在线上或线下教育机构都屡见不鲜,通过这类营销手段抢占行业风口成为不少公司的标配。

据黑猫投诉平台内容显示,有网友投诉称,“在微信公众号扫码看到的韩宇极速英语公开课听了三天,第四天就开始在群里各种卖课,前多少名享受3980的优惠,还说可以分期什么的,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课,我登录账号进去以后全都是录播课,已经是结课状态,我听了几十节,但效果很不好,就想把课退掉,但他们的工作人员以课程已结课状态为由拒绝退款。”

财经网科技留意到,类似上述称跟谁学诱导消费的投诉并不少,此前亦有媒体曝光此类事件。针对类似事件,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曾表示,跟谁学涉嫌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互联网观察人士认为,不少教育机构依托虚假宣传以及预付费的方式实现了快速扩展,但同时也透支了资金能力,一旦有风吹草动出现,很容易出现资金断裂的问题。另外,不少不良主体也容易利用该模式揽入资金后“跑路”。

针对此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建立学杂费专用账户、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等措施加强对培训机构资金的监管。

更名后股价大跌被质疑模仿新东方

4月22日,跟谁学宣布旗下跟谁学品牌名称聚焦“高途”,原跟谁学品牌将在B2C业务上暂停使用,集团名称将由百家集团更名为高途集团,上市名称及代码也将同步更新。

对于更名的原因,高途集团称,由于高途课堂的业绩已经占到年报的近90%,“跟谁学”已经不能代表现在的业务品牌,为实现更好的业务聚焦,节约营销费用,单一品牌可以更好地服务学员的全周期需求。

意想不到的是,更名后跟谁学股价出现大幅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超10%,截至收盘,跟谁学股价跌至26.9美元,跌幅达9.27%,市值为68.5亿美元,一夜之间市值蒸发7.01亿美元。

事实上,跟谁学此前的财务状况亦不乐观。 3月5日跟谁学公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跟谁学收入达22.11亿元,同比增长136.5%,净亏损6.27亿元,2019财年同期为盈利1.745亿元;2020年全年,总营收71.25亿元,净亏损高达13.93亿元。

同时,跟谁学2020年年报中透露,公司目前存有82.17亿元的现金及等价物,不过其中有56.55亿元(约合8.7亿美元)是在2020年12月通过定向增发进行的募资。

业界认为,对于跟谁学而言,改名和转型是其前途未卜的关键之役。不过,业界有观点认为,跟谁学此次推出的“本地网课”实际上是在抄东方优播的作业,但本地网课更追求小班和适配,与以往跟谁学宣传的“名师+超级大班”并不一样,因此跟谁学还需作出更多的探索。

另外,业界有报道指出,新成立的高途学院瞄准了成人在线教育赛道。不过,从师资构成来看,跟谁学的“新东方依赖症”的确十分严重,有许多的师资都拥有新东方背景。

上述报道称,此前有传言说,新东方一位考研英语名师被跟谁学挖走,微博认证一度已经改为“跟谁学主讲老师”,但离职手续只走了一半,新东方方面出手干预后,将其稳住。如此,跟谁学的风险在于,如果新东方不能持续向跟谁学提供老师,是否会对高途集团的师资供给,乃至转型产生较大影响?

陷入负面争议不断被做空

除了股价的不断崩盘,伴随跟谁学的还有用户数据造假、财务数据造假、高管离职抛股、遭做空机构做空等一系列负面争议。

2020年2月18日,跟谁学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2019财年财报。据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跟谁学全年净收入为21.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2.3%;现金收入为33.5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6%;营业利润为2.157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1,91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3.4%

这份超高速增长的财报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和担忧。

2020年2月底,美国做空机构灰熊研究,剑指跟谁学涉嫌夸大财务数据、大批量刷单、通过关联公司粉饰财报;

2020年4月中下旬及5月初,香橼资本连发三份针对跟谁学的做空报告,针对2019年营收夸大了70%,公司篡改和伪造了审计报告的财务数据;

此后,跟谁学遭遇了浑水、天蝎、灰熊、香橼等机构的轮番做空。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0年针对跟谁学的做空大概15次,几乎每次都直击硬伤:造假、虚报、夸大等等。

在今年4月8日,Grizzly Research发布了针对“跟谁学”的第三份做空报告。该机构在报告中指出,德勤应该会在2021年4月30日对跟谁学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和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但即使是发表意见,对德勤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该机构认为,跟谁学的问题太明显了。主要原因包括:1、费用突然暴增;2、大多数跟谁学老师都是假的;3、长期投资余额是伪造的;4、神秘的私募配售;5、地产收购是明目张胆的资本支出欺诈;6、集体诉讼;7、该机构认为德勤无法签署跟谁学年度审计报告,关键原因是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次日跟谁学发表声明,坚决否认报告中提出的指控,并表示该报告包含大量错误、未经证实的陈述和对信息的误读。

此外,财经网科技留意到,跟谁学还涉嫌涉及部分司法风险。天眼查资料显示,跟谁学曾因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而被他人或公司起诉。另外,目前在网络上,亦有网友在指责跟谁学课程中出现的词源内容涉嫌侵犯其著作权。

监管趋严 在线教育能否回归理性?

早前,一场抛售狂潮席卷美股,而在线教育行业的头部上市公司则处于漩涡中心。

3月26日,包括跟谁学在内的美股教育巨头全线暴跌,其中,跟谁学领跌当日美股榜单,跌幅达41.56%,市值蒸发折合近500亿人民币,盘中一度跌超55%。

3月30日,跟谁学创始人陈向东也公开回应公司股价暴跌原因,其称:跟谁学3月26日股票价格的重大异动,有对可能的政府即将出台对于中小学学科教育政策的担忧的影响,也有对可能的当下中美关系的担忧的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一个美国对冲基金使用杠杆爆仓,从而导致其所持有的跟谁学股票被投行强制平仓,进而对跟谁学的股票价格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当日,陈向东宣布5000万美元的增持计划,并继续执行剩余1.1亿美元回购计划,或受此提振,跟谁学等教育股当日开盘普涨,扭转多日的股价跌势。

业内观点认为,包括跟谁学在内的在线教育的股价,更多是监管部门监管政策趋严的市场情绪反映,也体现出了资本市场对其盈利空间的担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多位专家称国内教育监管政策趋严路线已确定,且是本次美概教育股股价异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3月31日,在国新办贯彻“十四五”规划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作为校外培训的重要阵地,在线教育或也将受到此次治理的波及。

实际上,国内针对在线教育行业的监管已经出现不少的声音和行动。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相关部门可能会从教学内容、时间、宣传等方面全方位对在线教育进行监管,在线教育将要告别野蛮生长的时代。

面对监管的趋严,在线教育机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财经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