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早自习:信号密集释放货币政策仍“稳”字当头;网红期权笑到最后;首批公募REITs平均有效认购倍数超7倍

财经
2021
05/27
10:36
亚设网
分享

宏观要闻

【信号密集释放货币政策仍“稳”字当头 结构性工具将进一步发力】近期,政治局会议、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以及最新发布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等密集释放有关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信号。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一定变化,不过关于货币政策的提法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脉相承,整体而言,货币政策仍是“稳”字当头,不会超预期收紧,同时也更为强调对重点领域加大定向支持力度,结构性工具或将是货币政策下一步发力点之一。在处理好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退出预期的外溢效应上,我国货币政策各项操作仍将“以我为主”。(经济参考报)

【人民币升破6.4,刷新近三年新高】5月26日,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双双升破6.4关口,为2018年6月以来首次。其中,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6:30收盘报6.3930,较上一交易日涨148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099,调升184个基点,亦创近三年高点。市场预期,人民币汇率短期可能进一步走高,但不会改变双向波动的总体运行格局。(第一财经)

【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破除制度瓶颈,奠定股市健康发展坚实基础】新世纪初期,步入第二个10年的中国股市进一步走向成熟,一些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其中以股权分置这一宿疾最为紧要。正因如此,2005年落地实施的股权分置改革,被业内认为是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大手术”。股改破除了阻碍市场发展的重要制度瓶颈,中国股市的肌体得以迅速发育。(上海证券报)

证券要闻

【科创板年报问询“科”味浓 研发投入变化成“热门题”】上市公司年报事后审核问询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科创板年报事后审核问询以多元化、个性化的视角审核科创公司“含金量”,其中与研发投入相关的各种指标变动,小到研发费用增减,大到研发项目进展,无不成为关注的焦点。(上海证券报)

【常态化退市之“退” 衔接的是A股高质量发展之“进”】良性发展的资本市场,需要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看似隔空喊话的“进”“出”之间,其实衔接着A股市场稳步推进的注册制改革和日渐显效的常态化退市机制,衔接着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现在和未来,衔接着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和财富获得感。可以说,常态化退市之“退”,衔接的是A股高质量发展之“进”。(证券日报)

【年内券商IPO承销收入90.6亿元同比增87%】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市场融资规模进一步提升。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1年前5个月(截至5月26日)全市场IPO融资净额达到1269.73亿元,同比增长20%。伴随着市场融资规模扩大,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迎来新机遇。年内全行业合计实现首发承销保荐收入90.6亿元,同比骤增87%。而在行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前提下,年内至少有47家券商的首发承销保荐收入“颗粒无收”。(证券日报)

基金要闻

【首批公募REITs平均有效认购倍数超7倍】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REITs)产品发行成为近期资本市场重头戏。截至记者发稿,首批9只产品有7只产品公告完成网下投资者询价,确认最终认购价格,将于5月31日正式对公众投资者发售。(证券时报)

【部分基金净值已收复失地 “回本”基民灵魂拷问:该不该止盈】今年以来A股市场阴晴不定,让许多基民被基金“伤透了心”。近日,市场悄然升温,持续飘红的基金重回公众关注焦点。然而,基金回本之后,部分基民却打起了退堂鼓,他们很犹豫:落袋为安还是继续持有?(中国证券报)

【三年期将至 首批6只战略配售基金折价渐收敛】三年封闭期将至,首批6只CDR战略配售基金成色几何?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6只CDR战略配售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平均增长率为18.44%,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98%。就折溢价来看,6只产品的折价空间正快速收敛。(上海证券报)

期市焦点

【网红期权笑到最后,上证50东山再起】5月26日,北向资金继续大幅流入,两市成交逼近万亿元;上证50指数冲高回落,期、现货指数最高均达3680点附近,这吸引投资者在虚值期权50ETF购5月3700合约25日大涨32倍之后继续加大筹码押注力度。遗憾的是,该期权合约未能变成实值,最终成为废纸。不过,25日最高涨78倍的网红期权合约50ETF购5月3600笑到最后,在26日继续扩大战果,收盘涨逾20%。(中国证券报)

【错峰限电开工不足,部分产品价格激涨】近期,云南等南方地区出现错峰限电的消息受到市场关注。在生产受限供给收缩影响下,包括黄磷等部分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行。(证券时报)

【商品“盛宴”背后存隐忧 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旺盛】去年11月开始,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启动强劲上涨行情,顺周期行业多头盛宴随之开启。在5月11日盘中,沪铜期货2107合约最高涨至78470元/吨,较去年9月的低点50800元/吨上涨近55%。大宗商品的持续上涨,不仅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头疼,也引发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中国证券报)

(赵鹏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