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富崛起,这项银行业务要抢先与三百万富豪做朋友!

财经
2021
05/28
14:34
亚设网
分享

日前,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携手贝恩公司首次联合发布《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人民币,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262万人。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预计接近300万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突破90万亿元。

在5月11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被核准筹建的信息,私人银行业务引起关注。

私行业务开启新动能,银行业抢先布局

近年来,银行零售转型风口和高净值客群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如火如荼。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互联网、新能源、新行业迅猛发展,股权增值效应助推新富人群崛起,高净值人群年轻化趋势凸显,年轻群体创富速率加快。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王晏蓉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净值客群增长背后的动因,一是资本市场在过去两年的快速增值;二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三是境内外IPO加速下新富人群的不断涌现。尽管在2008年,工行、建行、交行等就开始涉足私人银行业务,但随着零售业务和财富管理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多家银行将私行业务提升到战略高度。根据各银行2020年报披露,当前招商银行(2.77万亿)、工商银行(1.8万亿)、中国银行(1.85万亿)、建设银行(1.78万亿元)、农业银行(1.70万亿)、平安银行(000001,股吧)(1.13万亿)六家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均已过万亿,其中,招商银行以近3万亿元的规模遥遥领先,私行业务正步入高速运转阶段。作为“零售贷款—零售存款—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整个零售综合金融生态链的最顶端,私人银行业务被称作“皇冠上的明珠”,其对银行业的价值贡献和战略意义是不容质疑的,特别是在资管新规落地实施后,投资者再也不能只看产品预期收益率,而是从过去单纯的产品需求转向专业的服务需求,期待专业机构提供产品之外的综合服务并能有效解决客户财富管理的问题,同时追求线上化、智能化的全流程数字体验,期望通过一站式服务来实现多元资产配置。充分满足上述这些迫切需求,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价值才更能得以体现。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银行业的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会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同。随着资管新规的深入实施,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不断规范,整个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也更加充分,这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所以未来几年,中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还将保持比较高速的增长,而资源投入、重视程度、行内协调机制、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是各家银行私行业务竞争的关键。专属化+一体化,打造立体式私行服务体系

对于私人银行服务模式,《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58%的高净值人群希望使用“人为轴心,数字化支撑”的混合服务模型。除了“一对一”的高端线下服务外,很多高净值人群早已习惯通过微信、手机APP、客户端等数字化方式进行沟通。如何为高净值人群提供既有便捷又有温度的个性化服务,成为摆在银行业面前重要的课题。

当前,金融科技对银行各项业务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渗透与赋能,私人银行业务也不例外。作为零售综合金融生态链的顶端业务,私人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线上化、智能化、敏捷化,更要体现专属化和一体化。

专属、高端是私人银行服务的独特属性,私人银行数字化服务应聚焦于如何提供专属化服务,在基于大数据构建“千人千面”客户画像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趋势和客户持仓体量、投资偏好、风险等级等信息,通过数据后台运算,设计专属化产品和服务适配。像近日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面向高净值客户正式推出“手机银行私人银行专版”,改变了传统银行APP作为移动客户端的单一定位,通过人机协作、相互赋能,打造出“手机银行私行专版+远程视频投顾+私行中心”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新模式。

其次,私人银行服务应着重打造财富生态圈,通过开放平台联结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两类场景生态圈,开展全生态客户服务场景重塑与共建,构建以“数字+场景”为核心的数字化综合服务生态。像平安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将紧密围绕高净值人群的多样化、专属化的投融资需求,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依托个金与团金平台,围绕康养、高端医疗、文体、慈善等领域,搭建完善“金融生活”全方位服务体系。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未来私人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关键词,数字化、专业化与个性化,深谙私行客户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服务为客户带来良好体验的银行将更具优势。为了更好地服务私人银行客户抢占更多市场,银行一方面应当顺应数字化转型的潮流,在获客营销、客户留存方面提升技术手段参与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动态把握客户群体的各项需求,适时推出与调整各项业务与产品,保持与客户的紧密沟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子银行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