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财经
2021
06/09
20:35
亚设网
分享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大家好,我是无相君。

最近,复旦院领导遇害事件发酵得厉害,相关的流言蜚语也有很多,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排除种种不可靠的消息来源,我们总结了以下脉络:

1.犯罪嫌疑人姜某,39岁,复旦教师(合同工,编制外),被害人王某,49岁,院领导,编制内。

2.犯罪动机,姜某的说法是:“在单位内受到很多陷害,受到很多恶劣的待遇”。警方发布的原因是,姜某自述因工作关系对被害人怀恨在心。

3.事发前几天,王某通知姜某,学院决定不再对他续聘,请他近期办理离职手续。

4.姜某是上海格致中学高才生,获得过首届复旦大学校长奖,2000年复旦毕业,而后申请到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统计学博士,5年后顺利拿到博士学位。2011年后在苏州大学任教,五年期满后,以引进人才的身份任职复旦大学。2009年、2016年、2017年、2019年、2020年均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

5.姜某回国后,立刻被在美国的女友分手,至今未婚,疑似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有不少奇怪的行为表现,被医生诊断为抑郁症。从2019年开始,因为他在上课时言行过于反常,已无法继续上抑郁症无法开展教学工作,遂在6年聘期届满后,做了不再续签的决定。

总结一下,这起悲剧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姜某个人,但是家庭和残酷的学术竞争压力,也不容忽视。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为什么那么说?

首先,早年很多新闻都有曝光,不少海归博士因为回国后不适应两地工作环境,抑郁甚至自杀。

其次,我国高校在教师录用上,学习了美国的模式,即tenure track。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大致是六年合同内,对助教进行学术考核,达到科研目标即可晋升副教授,达不到直接解聘。

不过,美国的通过率一般都在90%左右 ,而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数据是,不到10%。

几十名“青椒”(大学青年教师)争夺一个晋升名额,和报考公务员的压力差不多。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据传武大采用此聘用模式,119人中只录取4人,仅有3%的通过率,可见压力之大,竞争之激烈。

如此环境,对于姜某这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员,或者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人员,是很不友好的。

这种环境当然是残酷的,但,也有他的无奈。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大学聘用制的无奈,和高考、考公、考研的无奈是一样的。

坑位就那么多,但抢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人才”太多,而编制有限,只得采用筛选制度。

你说不淘汰,全都要,统统入编,现实吗?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这样来看,复旦对于姜某,并非残忍,而且还是比较仁义的。

2019年,姜某已经不能继续正常上课,可复旦到了2021年合同期满才对其解聘。

白白养了两年的人,相比于民营企业,甚至包括事业单位,还算比较良心。

群众把怨气都甩在复旦身上,未免有失公允。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但无相君并非为此辩护,学术界不合理的事情,依然存在。

首先,是缺乏温度的聘用制度。

面对 “非升即走”的压力,“青椒”们只能疯狂内卷,由于编制吃了经费大头,合同工只能选择喝汤。

而且喝汤的同时,还要做出比吃肉的人,更好的业绩,否则就留不下来。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这就倒逼“青椒”们主动地去996。

而且为了完成指标,不得不进行内容灌水+人际讨好。

如果能稍微动动刀,让编制内的人,匀一点肉给喝汤的人,是否会好一点呢?

光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不是一件长久之事。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其次,是一刀切的分配体系。

入了编的教师,不仅收入大涨,而且忧患意识大减——除非是因为触犯红线,否则很难被解聘。

这种高枕无忧的环境,容易导致两种情况。

一种是本来挺努力的学者,开始混了,反正单位养老,怕什么?

二是容易产生“学阀”,先入编的利用已有地位,压榨合同工,甚至想办法侵占合同工的成果,比如联合署名等等。

比如数学天才张益唐,在美国获得博士以后找不到工作,宁愿在餐饮店打工7年,也不愿意回国。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张益唐

为什么?

因为气,当年他跟着导师读书,因为提出的课题和导师类似,被导师压了下来,并且在他毕业后,没有给他写推荐信。

在美国,教授是没有什么“编制”的,每年都有指标,你不好好上班,别人一举报核实,照样让你滚蛋,除非你成了极少数的“终身教授”。

而且美国大学教授的博士生不能留校任职,以防止老师学生之间形成裙带关系。

我们不能光学别人怎么取仕,不学别人怎么用仕。

在科研体系,不能让“编制内”和“编制外”的差别、等级、待遇过于悬殊,否则,很容易激化矛盾,而且也影响科研的质量。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最后,我想从个人角度上谈一谈。

古人皆云“伤仲永”,年少成名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孩子从小被灌输过多的名利思想。

2013年复旦大学也曾发生一宗轰动中国的命案。

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因和室友兼同学黄洋发生矛盾,在实验室偷了点剧毒化学品,投放至寝室的饮水机内,把黄洋毒死。

少年之气,恐怖如斯。

科研路为什么难走?复旦青年教师行凶,真的怪复旦吗?

姜某也是年少得志,本来应该是一名优秀的学者,但却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适应不了残酷的竞争,进而出现精神上的失常,产生了犯罪念头。

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亦是可悲可叹。

而作为我们普通人,很难改变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只能试着改变自己。

如果发现在一条道上走不通,不妨转变观点,试试别的路。

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并不是龙门,更不是成为“龙”的唯一途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无相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