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捧月。
今年6月1日起正式发布的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以下简称“双创50”指数)刚一面世便成为了各家机构竞相争夺的对象。
新经济e线获悉,“双创50”指数是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反映上述板块中代表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目前成份股中包括乐普医疗(300003,股吧)、亿纬锂能(300014,股吧)、爱尔眼科(300015,股吧)、同花顺(300033,股吧)、智飞生物(300122,股吧)、汇川技术(300124,股吧)、华熙生物、中国通号(688009,股吧)、中微公司(688012,股吧)、传音控股、金山办公、石头科技、寒武纪、中芯国际等等。
这也是继科创50ETF之后的又一聚焦新兴产业的规模指数产品。据了解,“双创50”指数重点布局医药卫生、工业、信息技术领域,占了两大黄金赛道,这也是双创50指数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对此,有业内人士称,与创业板50相比,双创50科技属性更强;与科创50相比,双创50盈利更加稳定,相当于从两板中优中选优。可以说,这一指数覆盖创业板和科创板精华,有业内人士甚至将其比作A股的“纳斯达克”,可见其火爆程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4日,自2019年12月31日指数基日以来,“双创50”指数涨幅达102.82%,同期沪深300、中证500指数涨幅分别为29.42%和27.68%。
14家基金公司争相申报
新经济e线注意到,目前,各家基金公司对于新兴行业等热门赛道的争夺愈加激烈,就在“双创50”指数正式发布前,共计已有14家基金公司争相申报了“双创50”ETF产品。事实上,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布局细分赛道,发行ETF产品的热情持续高涨。Wind统计表明,截至6月8日,年内新成立ETF数量共计101只,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新增募集资金超过700亿元。2020年全年,新成立的ETF数量为100只,募集资金1143亿元。两相对比,年内ETF募集资金占比已超过六成,达61.59%。
2021年5月ETF数目与资产管理规模变化统计数据
若按月统计的话,截至2021年5月31日,沪深两市已上市的ETF数目增加了17只至465只,规模增加484.85亿元至12758.57亿元,规模增幅为3.70%。其中,2021年5月A股ETF数目相较于4月末增加12只,规模增加445.56亿元至8092.87亿元,规模增幅为5.83%。
在其他大类资产ETF中,2021年5月QDII -ETF规模上升,同比上升119.64亿元,货币ETF环比下降,减少104.95亿元。此外,商品ETF和债券ETF环比规模也略有下降。
截至5月31日,A股规模型ETF资产管理规模3899.39亿元,占比最大,超过三成,达30.56%;行业与主题型ETF规模分别为1716.96亿元和2158.91亿元,各占据A股ETF管理规模的21.22%和26.68%,而风格型ETF资产管理规模仅4.43亿元,占比最小。
在ETF管理规模前10的基金公司中,华夏基金管理的A股ETF资产规模最大,达1782.72亿元,占A股ETF总资产管理规模的22.03%。在A股主题与行业ETF产品布局上,华夏基金旗下A股主题类ETF 14只,规模合计402.54亿元;而国泰基金是当前A股行业ETF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旗下A股行业类ETF 6只,管理规模合计491.61亿元。
不过,尽管基金公司布局热情高涨,但也有不少ETF产品日交易量极度萎缩,甚至有些ETF因规模大幅缩水、持有人数量骤减而不得不清盘。Wind统计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当季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非货币ETF共计有38只。比如,规模最小的华安沪深300行业中性低波动ETF仅录得678万元。
同期,包括嘉实中关村(000931,股吧)A股ETF、中银上证国企ETF、富国创业板ETF、易方达中证浙江新动能ETF、嘉实中证500成长估值ETF、医药卫生ETF、嘉实中证中期国债ETF、海富通上证非周期ETF等在内的8只ETF今年一季度末资产净值均不足2000万元。
此外,今年以来累计已有8只ETF清盘,分别包括建信中证800ETF、富国恒生中国企业ETF、华安MSCI中国A股国际ETF、海富通上证周期产业债ETF、中信建投北京50ETF等,这一数量已与去年全年持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经济e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