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发“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的“苦战”

财经
2021
06/11
20:36
亚设网
分享

抢发“生鲜电商第一股”:每日优鲜的“苦战”

公众号 | itlaoyou-com

来源 | 地歌网

作者|周宇浩

生鲜电商混战数年,前置仓终于迎来上市潮。

美东时间6月8日,每日优鲜递交招股书,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摩根大通、花旗等担任本次IPO的联席主承销商。

成立不到7年的每日优鲜,年营收超60亿元,估值更是在上轮融资后,就超过200亿元。

无独有偶,十余小时后,每日优鲜的老对手—叮咚买菜,在美递交招股书,申请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瑞士信贷等为本次 IPO 的承销商。

从成立时间上看,每日优鲜更早入局前置仓,但摊开招股书看,更为激进的叮咚买菜,在营收、GMV和前置仓数量上,远远领先于每日优鲜。每日优鲜缘何逊色于叮咚买菜?分野

招股书数据显示,成立六年半的每日优鲜,在中国的16座城市中,开设了631座前置仓,累计交易用户超过3100万。

成绩单背后,每日优鲜却在被竞争对手超越。

2019年,每日优鲜实现营收60.01亿元,较2018年增长约69%,GMV达到75.97亿元,增幅也超过60%。

但过了一年,每日优鲜的营收、GMV增速却双双急转直下。2020年,每日优鲜实现收入61.3亿元,同比增幅约为2%;GMV达到76.15亿元,增速甚至不足1%。

2020年,生鲜电商迎来爆发期,巨头纷纷入局社区团购,每日优鲜接连斩获两轮融资,但在业绩上,营收与GMV增速却双双收窄。

随即,叮咚买菜实现快速反超。

2019年,叮咚买菜的营收为38.8亿元,GMV为47亿元,还落后于每日优鲜;但到2020年,叮咚买菜的营收达到114亿元,GMV达到130.32亿元,增速双双超过150%,与每日优鲜拉开巨大“鸿沟”。

整体来看,叮咚买菜2020年的交易规模几乎是每日优鲜的2倍。

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更为直观。2021Q1,每日优鲜营收15.3亿元,甚至较去年同期净减少1.6亿元;对于营收下滑,每日优鲜解释称,由于2020年一季度社交隔离,每日优鲜的送货达到高峰期。

硬币的背面,叮咚买菜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3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

况且,自2020年起,每日优鲜还遭遇到用户增长难题。

截至到2020年底,每日优鲜年有效用户数达到868万人,年有效用户的订单总数达到6506万;但到今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年有效用户数减少78.4万,订单总数也下降到6217万。

而到今年3月31日,转型前置仓四年的叮咚买菜,已经进驻全国29座城市,前置仓个数达到950个。

海水与火焰。

更早成立、顶着前置仓“第一光环”的每日优鲜,却在2020年一年之间,在营收和GMV等核心数据上,被叮咚买菜全面逆袭。

但在亏损上,每日优鲜却是大幅收窄。

2020年,每日优鲜实现11.9亿元的毛利润,同比增长128.5%,毛利率达到19.41%,较上年净增长超10个点;当年净亏损16.49亿元,同比收窄超过40%,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从2019年的46.3%,下滑到2020年的26.9%。

与此同时,叮咚买菜整个2019年的净亏损为18.7亿元,到2020年时的净亏损就扩大到31.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

在大幅的营收及GMV增长中,叮咚买菜是以不断扩大的亏损为代价,几乎是“以亏损换市场”;而每日优鲜在营收增速放缓的同时,亏损逐渐收窄,这是“以增长换盈利”。

两家前置仓“新星”出现分野。

鏖战

从2020年至今,叮咚买菜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截止去年8月,叮咚买菜进驻12座城市,到今年3月底,半年多时间过去,叮咚买菜就开通了29座城市,甚至在一个月时间里,叮咚就上线了十余座城市。

在上海,几乎每所小区门口的道闸、电梯内广告屏均打着叮咚买菜的广告,甚至多条地铁线的到站提醒语音,都在提及叮咚买菜的存在。

2021年一季度,叮咚买菜的销售营销费用达到3.18亿元,同比增长454.3%。

激进的市场扩张换来了核心指标的增长,以及市场份额的占领。叮咚买菜在招股书中表示,国内即时电商赛道中,叮咚的市场份额约为10%。

相反,每日优鲜的发展更为稳健。

2020年,每日优鲜的销售费用为5.89亿元,同比去年减少20%,而从2018年开始,每日优鲜的年度销售费用一直在下滑。

每日优鲜表示,广告投放和营销人员的成本下降,主要是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及提高了员工人均效率。

在部分区域市场,每日优鲜更注重单仓的日单量水平,在上海,每日优鲜近期的目标就是打造“100个日均单量1000单”的前置仓,城市经理可以随时抽调区域内的BD,支援单仓。

另外,客单价上,叮咚买菜今年一季度的数字是54元,每日优鲜的客单价则达到95元。2019年时,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表示,按传统商超20%的毛利计算,客单价低于70元都是在烧钱。

在此基础上,每日优鲜放缓扩张速度,坚守现有阵地,寄希望于通过全国600多座前置仓,在C端业务上迅速实现盈利。

每日优鲜也表示,将把上市募得的资金,50%用于前置仓零售业务的升级,20%用于拓展智能菜场业务,20%用于发展零售云业务。

显然,B端业务也承载着每日优鲜更大的野望。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曾用一个公式来总结每日优鲜的商业模式:(A+B)×N。其中,A是每日优鲜一手开创的前置仓即时零售,B是智慧菜场,N则是零售云。

2020年下半年起,每日优鲜陆续上线智慧菜场、零售云等业务,向菜市场的个体商户及中小型商超,提供零售SaaS产品及相应的新零售数字化服务。

到今年5月31日,每日优鲜已经与14座城市的54家菜市场签订运营协议,现阶段已经在10个城市的33家菜市场开展运营。

每日优鲜曾表示,公司要成为“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而前置仓是在C端满足用户即时消费需求,智慧菜场、零售云才是在B端进行数字化改造。

但外部市场群狼环伺,微盟、有赞是SaaS赛道的长期玩家,美团也在2019年就开始孵化菜市场O2O项目“菜大全”,京东更是在今年3月宣布将改造多家传统菜市场,覆盖地区包括上海、重庆、西安等地区。

B端业务,于每日优鲜而言,将是一场苦战。

不仅如此,2020年,互联网巨头入局社区团购赛道,社区电商风云际会,每日优鲜还在招股书上强调,社区零售业的竞争非常激烈,都在争夺消费者、订单和产品。

每日优鲜表示,“我们当前或未来的一些竞争对手可能比我们拥有更长的经营历史、更高的品牌知名度、更好的供应商关系、更大的消费者基础、在某些地区的更高渗透率或更多的财务、技术或营销资源。”

上市只是新的起点,但在盈利与增长的博弈中,每日优鲜还将陷于“苦战”。

注: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排版 | 雷向波    责编 | 陆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IT老友记。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