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金期货连遭两大股东“抛弃”

财经
2021
06/14
08:30
亚设网
分享


招金期货连遭两大股东“抛弃”

面对政策层面的恶化和业务能力的减弱,民营机构实控人或股东有意剥离这些“毒”资产,多选择向国企投诚或寻求国企帮助庇护。


近年来,期货公司变更股权结构屡见不鲜,招金期货的股权变更事宜目前便正在进行中。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登录山东产权交易中心网站看到,招金集团旗下招金金银拟转让招金期货49.96%国有股权,转让完成后,招金集团方面将完全退出招金期货。

此前的5月,淄博金控刚与新华锦达成合作意向,拟收购新华锦持有的招金期货20.04%股权。

那么,招金期货未来将会在谁的麾下?此次淄博国资会否继续出手?

接盘方之一为国企

招金期货于1993年成立。根据天眼查信息,招金期货目前有三位股东:大股东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下称“招金金银”)是山东招金集团的子公司,持有招金期货49.96%的股份;二股东岜山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第三大股东山东新华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锦”)持有20.04%的股份。

记者注意到,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官网上,招金期货49.96%国有股权被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17311.14万元,价款支付方式为一次支付。目前该项目仍处于征集意向投资方阶段,并将于7月2日结束挂牌。

资产评估情况显示,该部分股权的评估值为15647.47万元,转让后将导致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发生转移。

不止招金金银,第三大股东新华锦也转让所持股权,转让进度则更快。6月1日,新华锦发布转让公告,拟以6943.86万元的交易价格出售其持有的20.04%招金期货股权。交易方为淄博市财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淄博金控”),由淄博市财政局100%控股。

对于转让原因,新华锦称,为进一步聚焦国际贸易主营业务,优化公司业务结构,降低管理风险。至于影响,在5月20日的公告中,新华锦表示,将与公司主业关联度不高的资产进行处置,有利于公司集中优势促进主营业务发展,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从主要财务指标上看,2020年招金期货营业收入为11508.38万元,净利润为1083.06万元。今年一季度,招金期货营业收入为1203.06万元,净利润为155.5万元。

股权变更潮起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期货公司变更了股权结构。

1月20日,证监会发文核准了大连良运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股权变更。变更前,大通证券、良运集团、华鑫信托分别持有该期货公司51%、30%和19%的股权。变更后,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100%控股该公司。接着,3月,“大连良运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更名为“恒力期货有限公司”。

2月2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核准新晟期货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批复显示,大股东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51%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了佛山市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而变更后,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仍持有新晟期货49%的股权。

此外,还有更多期货公司的股权变更正在审批中。海通期货于今年3月申请的《期货公司单个股东的持股比例或者有关联关系的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增加到5%以上》,已进入“接受书面回复”阶段。同时,乾坤期货、晟鑫期货、浙江新世纪期货的《期货公司变更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的申请均在走审批流程。

是否有利未来发展

那么,股权变更对于期货公司而言,有何影响?

“资金的涌入、交易规模的大幅增长,对于期货机构而言,无疑是个重大利好。但期货公司的经营若要持续改善,必须向专业化、机构化出发,大力发展创新业务,凭借专业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独立经济学家、中企资本联盟主席杜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杜猛补充道,近年来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进行产品设计,并在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当中进行风险对冲,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的规模,这是经营的主攻方向。所以,股东转让股份的积极性很高,股权转让行为越来越多。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可以从四个层面解读期货公司的股权变更:

一是政策层面,经过前些年的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或民营类金融机构蕴含了相当大的风险,给整个国家金融秩序增加了一定的风险。近几年来,政府有意对民营机构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限制或压缩,民营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的政策环境恶化。

二是业务层面,2017年以来的去杠杆,让过去的风险暴露,无论是资金、资产还是具体业务机会和业务能力都在减少和减弱,民营机构的自我造血和自我经营能力大大削弱,很多机构生存步履维艰甚至难以维持。

三是股东层面,民营机构的股东原来寄希望这些金融业务能支持自己的主营业务,另一方面还能美化其财务报表,但现实发展没有朝他们想要的方向发展,甚至给实控人或股东增加负担,而且可能会带来更大拖累,这些业务已经变成了他们的“毒”资产。

四是市场层面,面对政策层面的恶化和业务能力的减弱,民营机构实控人或股东有意剥离这些“毒”资产,多选择向国企投诚或寻求国企帮助庇护。如招金期货之类变更股权就不难理解了。

“这些期货机构股权变更可能更多意义是实控人或股东的一种‘断臂求生’,是否有利于期货机构业务本身发展尚需观察。”王赤坤指出。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期货、期权品种增多,部分金融机构便想通过收购的方式持有期货牌照。至于股权变更对于期货公司自身业务发展是否利好,那要看新任股东的能力了。比如,若是控股股东为一家实力雄厚、自身业务发展较好的金融机构,也会带来旗下期货公司的业务量增加,发展进入上升期。”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