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 宁德时代,会是宁德的时代吗

财经
2021
07/01
08:35
亚设网
分享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再过几年,宁德能进入“万亿工业时代”?

#关注

01.宁德时代(300750,股吧)冲上万亿市值

福建宁德离“万亿”还有多远

6月29日,宁德时代(300750,SZ)股价再创新高,截至收盘总市值超过1.18万亿元,超越中国平安(601318)和五粮液(000858),位列A股第5位、深市市值榜首位。

城市24小时 | 宁德时代,会是宁德的时代吗

图片来源:wind

28日晚间,宁德时代公告宣布与特斯拉深化合作,被视为今日推动其股价逆势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公告,宁德时代与特斯拉已于6月25日签订协议,约定将在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期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去年2月,宁德时代曾宣布向特斯拉供应动力电池,供货协议有效期限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此次签订的供货框架协议为“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金公司称,此次协议未约定中国市场,意味着宁德时代将以配合特斯拉全球市场供应为契机,推动产品加速走向全球。全球需求提振下,远期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达到30%以上。

解读:在金融股、白酒股云集的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宁德时代的出现备受瞩目。新能源风口之上,宁德时代的总部所在地——福建宁德,也在憧憬一个全新的“万亿工业时代”。

坐落在福建东北部的宁德,东临东海、南接福州、西连南平,北与浙江温州接壤。199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一年后正式挂牌。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宁德经济总量刚刚迈入200亿门槛(202.67亿元),人均GDP仅有6756元;2019年,GDP总量达到2451.7亿元,人均GDP为84251元。

10倍增长背后,离不开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三一二”调整为“二三一”,现已基本形成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能源汽车、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

按照宁德的说法,四大主导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高、行业竞争力强,是支撑今后一个时期宁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其中,“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不锈钢原材料红土矿中的镍、钴是锂电池的重要材料,铜产品又是汽车和锂电池制造不可或缺的材料。”

外界好奇,宁德是怎么做到的?当地的思路是“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一个背景不得不提,宁德是宁德时代“掌舵人”曾毓群的家乡。宁德时代于2011年12月在宁德注册成立。

这个过去常被称为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的小城,正在成长为闽东北的新增长极。早在2019年9月,时任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曾表示,再过几年,宁德工业进入“万亿工业时代”完全有把握。

不过,宁德市副市长杨方去年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预计约4000亿元”——与“万亿工业时代”仍有不小距离。

从宁德市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看,大项目的作用正加速释放。今年1~5月,宁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1%,增幅高于福建全省平均15.7个百分点,继2018年12月以来连续30个月位居全省首位。其中“主导产业持续发力。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2%,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达108.0%,拉动全市增长34.7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9.5%,居全省第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74.1%,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达99%。“主要是因宁德时代、福鼎时代锂电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项目进入投资高峰期,拉动有力。”

02.郑州都市圈试行圈内户口通迁

6月29日,河南省发改委官网消息显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日前,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2021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和重大项目》。在工作要点方面,明确提出深入推进郑开同城化等7大要点23条具体任务。

包括加快郑州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推进阿里巴巴、海康威视(002415,股吧)等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建设;推动设立豫沪合作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打造“信用免押金都市圈”;提速推进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建设等。

在“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共享共用,共建品质宜居的都市圈”方面提到,构建同城化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都市圈内标准统一互认机制,试行都市圈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

这意味着,在郑州都市圈,不少人期待已久的户口通迁即将成为可能。

解读:“七普”数据公布后,郑州的进击之势一度引发热议。1260万常住人口,不仅使郑州一举反超南阳、周口,跻身河南人口第一大市,更力压武汉,成为新晋中部人口第一大城。

过去10年,郑州常住人口增加397.4万人、年均增量为39.74万。有分析指出,郑州的高歌猛进离不开河南巨大的人口腹地优势。从“人口首位度”来看,郑州已从2010年的9.17%提升至2020年的12.68%。

但放在省级层面,从“七普”结果来看,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1610.09万人,与2010年“六普”比,增加595.45万人;同时,外省流入河南人口127.37万人,比2010年增加68.16万人。数据表明,河南省净流出人口达1482.72万人,河南仍然是全国人口净流出大省。

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有分析指出,探索实行区域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有利于加速人才、人口向重点城市群集聚,加速劳动力在区域内部的自由流动,大幅提升整体竞争力。

就在上个月,“七普”数据出炉之际,河南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当中已明确提到,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河南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郑州中心城区落户条件,试点推进郑州都市圈户口通迁。

#动向

发改委:推进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

据发改委官网消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重要部署,推动落实县城补短板强弱项“1+N+X”系列政策性文件,日前国家发改委在江苏常州溧阳召开第一次全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现场会。

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县城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任务。着眼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县城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着眼于保障县城正常运行,推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挡升级,完善市政交通设施、市政管网设施及防灾减灾设施,加强数字化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

广东发改委答“新建广深高速(600548,股吧)城际铁路”:

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

据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6月28日消息,广东省发改委6月23日向广东省人大代表贾英竺作出《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26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称,您提出规划建设联系广州、深圳中心城区的高速城际轨道交通,实现两市中心区一小时通达,对满足广州、深圳之间高频次商务出行需求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新通道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

苏州、常州、徐州地铁上新线

江苏5市已开通轨道交通线路23条

6月29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开通初期运营,这是苏州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的最后一条线路,苏州正式进入5线运营时代。此前一天,常州轨道交通2号线、徐州地铁3号线同时开通。

至此,江苏省已有5座城市(南京、苏州、徐州、常州、无锡)开通轨道交通线路,共计23条。在全国开通轨道交通线路的省份中,江苏位居前列。今年年底前,江苏还有3条线路要开通。南通目前也有两条线路在建,有望2022年迈入“地铁时代”。

“含鸭量”必须超过50%

南京给速食鸭血粉丝汤定标准

据扬子晚报消息,近日,南京市市监局行政审批服务处及南京市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联合召开鸭血粉丝汤标准专家研讨会,并最终确立鸭血粉丝汤速食产品的企业生产标准。为保障南京传统名小吃鸭血粉丝汤的高品质,特征料包(鸭产品)的含量应大于终产品的50%,且特征料包(鸭产品)中固形物的含量应大于该料包的50%。

#数读

15地平均工资出炉:江苏首破10万大关

进入7月,住房公积金或将迎来新一轮的调整。部分单位根据员工上一自然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员工调整其公积金缴纳基数。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5地公布了2020年平均工资情况,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江苏,达到103621元。这也是江苏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首次超过10万元。

城市24小时 | 宁德时代,会是宁德的时代吗

此外,四川、山西、湖南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速均达两位数,分别为13.5%、11.2%、10.5%。

#放榜

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发布

集聚在“北、上、苏、杭、深”

潜在独角兽企业是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6月29日长城战略咨询在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暨苏州合作交流会上发布《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425家,其中新晋248家。2021年,截至5月31日新晋潜在独角兽企业70家。潜在独角兽企业的加速涌现,是中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标志。

从城市分布来看,2020年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于39个城市,北京以117家的数量占据首位优势,其次为上海84家,苏州39家,杭州37家,深圳32家,广州20家,南京、成都各11家,武汉10家,合肥9家,无锡6家,青岛、宁波各5家、天津4家。

城市24小时 | 宁德时代,会是宁德的时代吗

从行业赛道来看,42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布在创新药与器械、数字医疗、人工智能等32个赛道。其中,创新药与器械、数字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数字服务、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的潜在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列前五,合计占比44.7%。42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中前沿科技企业为260家,数量占比为61.2%。

城市24小时 | 宁德时代,会是宁德的时代吗

本组图片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徐帅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