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夫妇又出事!丈夫黄有龙被追债3亿!借钱时正在A股搞事情

财经
2021
07/03
08:30
亚设网
分享

赵薇夫妇又出事!丈夫黄有龙被追债3亿!借钱时正在A股搞事情

影视明星赵薇夫妇最近又出事了。

赵薇商人丈夫黄有龙,前几年借了“高利贷”,近日再度于香港被追债近3亿港元。其中,3亿港元包括1.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5亿)的贷款本金,以及1.5亿港元利息。

01

赵薇丈夫黄有龙被指欠款3亿港元:1.5亿贷款+1.5亿利息

事情是这样的,一家名为“万汇有限公司”(下称“万汇”)的香港注册企业,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起诉书,状告黄有龙拖欠两笔贷款和利息。

被告共有两名,首被告是黄有龙,次被告是逄宇峰。万汇有限公司在上诉状中介绍,黄有龙在2016年8月,向明诺国际财务有限公司贷款1亿港元,每月利息2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66万),一年后还清本金,逄宇峰担任担保人。

同年10月,黄有龙再次向明诺国际贷款50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4160万),每个月利息100万港元,3个月后还清本金,逄宇峰再次担任担保人。

然而,从2017年6月开始,黄有龙除了每个月还部分利息外,一直没有还本金。

万汇有限公司表示,截至现在,第一笔贷款本金加贷款已累积到1.9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6亿),第二笔贷款累积到989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8232万),要求两名被告立刻还清相关款项,并支付还款前继续产生的利息以及相关诉讼费用。

按照该上诉书来看,黄有龙由2017年6月开始,其还款支票便再无法兑现。换言之黄有龙除还了部分利息外,从没有清还本金。之后明诺国际财务在2018年11月,将这两笔债项转让给本案原告万汇有限公司。

02

借钱时正谋划收购万家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该上诉书来看,从2017年初开始,黄有龙就不再按时还款,而当时,正是黄有龙、赵薇夫妻资本事业的“转折点”。

此前以“股神夫妻”高调露面的二人被发现试图以虚假信息空手套白狼:龙薇传媒号称出资30亿元收购万家文化(现“祥源文化”),但其实龙薇传媒从自己口袋只拿出6000万元,其余30亿元全是借来的,杠杆比例高达51倍。

2016年12月,万家文化披露,第一大股东万家集团与龙薇传媒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公司18,5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9.135%)流通股,以总价30.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龙薇传媒。

转让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将由万家集团变更为龙薇传媒,实际控制人将由孔德永变更为赵薇。

经上交所监管问询,公司及龙薇传媒于2017年1月12日披露。龙薇传媒于2016年11月2日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尚未实缴到位,未开展实际经营活动,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为零。

收购资金中,股东自有资金6000万元,剩余资金均为借入,杠杆比例高达51倍。同时,截至2017年1月12日,相关股权质押融资仍在金融机构审批流程中。

一波三折,过了两个月后,也就是2月13日,赵薇改口了,从买29.135%的股权改为我“举牌”买个5.0396%就行,缩水近83%。一下子从收购变成了举牌。原因是融资遇到了难题。

2017年2月14日,公司披露公告称,由于龙薇传媒表示是否能按期完成融资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万家集团与龙薇文化拟将转让股份的数量由18500万股变更为32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5.04%),交易金额由30.6亿元变更为5.3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将不发生变化。

2017年3月28日,公司披露公告称,万家集团与龙薇传媒未在协议约定时间内办理完毕标的股份的过户登记手续。

2017年4月1日,赵薇最后决定,什么收购举牌的,通通不搞了,一股不买,2.5亿元定金也拿回来。

3个多月的时间里,从实际控制人拟变更,到转让上市公司5.0396%股份,再到愚人节之际的“分手”,股价腰斩,这就是赵薇“闹剧”的全过程。

2018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对祥源文化、龙薇文化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公开认定黄有龙、赵薇等5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

赵薇夫妇又出事!丈夫黄有龙被追债3亿!借钱时正在A股搞事情

03

昔日“女版巴菲特”

如今资本版图大缩水

公开资料显示,黄有龙,1976年9月出生于武汉,新加坡籍。2009年与内地演员赵薇结婚,早年曾从事酒店管理工作,业务涉及房地产经营、金融投资管理、建材营销、汽车贸易及旅游等行业,据媒体称还在澳门开设烟厂,大力开发酒店、餐饮与红酒事业。

赵薇和黄有龙结婚后,曾在港股以1.6港币每股的单价,买下了19.3亿股的阿里影业股份,持股阿里影业的9.18%,成为阿里影业的第二大股东,后连续高位精准套现近23亿港元。赵薇与黄有龙还跟随马云一起入股了瑞东集团的投资,上市首日,股票涨幅达到150%,由于股票大赚,赵薇被誉为“女版巴菲特”。

凭借一系列资本运作,2019年赵薇夫妇以45亿元身家跻身《胡润百富榜》第912位。

自处罚后,“股神夫妇”、“女版巴菲特”等词不再伴随黄有龙和赵薇,二人沉寂了几年。而今年4月29日,天眼查显示,赵薇770万股权数额被冻结,执行法院均为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目前,赵薇仍担任4家公司的高管,并入股了8家公司。

众所周知,在投资圈里,缺少的从来不是好的猎手,而是足够优质的猎物。而待上市公司原始股这类几乎可以视作稳赚不赔的标的,更是从来不缺少买家,也正是因此,能够购买到上市公司原始股的人,几乎都可以默认为有足够过人的人脉资源,才可以从容下注。而对比赵薇和黄有龙结婚前的投资史显然可以发现,拥有下注机会和眼光的人,不是赵薇,而是黄有龙。

2014年,赵薇夫妇购买阿里影业股份时,阿里影业当年的年报也对下注人黄有龙有着清晰而直观的表述。年报公开显示,斥资25亿元入股阿里影业的公司为Gold Ocean Media,后者由黄有龙全资持有控制。媒体上之所以能够公开力捧赵薇“女版巴菲特”的名号,原因在于港交所的相关条例规定,股东配偶同样具备相应权益和责任。

而上市公司也愿意引入这样一位有着“女版巴菲特”称号的股东。一方面,女明星本身对宣传媒体和粉丝群体有着天然的吸睛效果,明星股东本身一定程度上即是公司的天然代言人。另一方面,作为屡投屡赚的“女版巴菲特”,赵薇多轮投资的成功显然更容易吸引二级市场上的“韭菜”。于是,在上市公司、媒体和投资方赵薇的各怀心思下,“女版巴菲特”称号大火,除了被收割的韭菜,各方都是赢家。

04

赵薇夫妇在资本圈的投资杠杆越玩越大

2016年,赵薇夫妇选择采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收购万家文化,一时间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年年底,赵薇夫妇自有的公司龙薇传媒公开对外“官宣”将斥资30余亿收购万家文化近30%股份。一时间,万家文化也因为赵薇的明星效应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但有趣的是,30余亿的不菲收购资金中,仅有6000万元是赵薇“自掏腰包”,剩余的30亿元均为借入。而用来收购万家文化的公司龙薇传媒,据公开信息显示注册资金仅200万元,且2016-2020年间并无缴纳社保的员工。换言之,极大可能是一家空壳公司。

显然,赵薇夫妇打得一手好算盘,想要利用手头的空壳公司和6000万元自有资金,去撬动50倍的杠杆,投资一家市值高达100亿的上市公司。而其早早对外“官宣”的收购消息,更是企图利用自身的明星效应向粉丝和股民放出利好消息,从而收割韭菜。

赵薇夫妇在资本市场的频频动作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空手套白狼”的最终结果,是夫妇二人被行政处罚5年禁入市场。

“女版巴菲特”终究只是一个赝品。毕竟巴菲特一贯的投资理念是“放长线钓大鱼”的长期投资,而纵观黄有龙和赵薇的投资史,显然两人一心沉迷赚资本圈快钱,从未在资本的价值增长上把耐心留给时间。

05

终究沦为“韭菜

细数赵薇的快钱投资路径,其资本版图俨然已经跃然于纸上。一方面在一级市场,通过股权低买高卖的资本运作,实现资金的快速积累。另一方面在二级市场,通过有效人脉及明星效应入股上市公司形成双赢局面,收割二级市场的韭菜。

赵薇仅仅是资本局中逐浪者的一个缩影,有人是台前棋子,有人是幕后执棋人。曾经轰动媒体的范冰冰和郑爽,也都只不过是娱乐圈资本局的冰山一角。

资本圈的名利场从来都包裹着浮华的表象,但有的人就是愿意相信。初出校门的少女说:我不够奸诈,做不了商人。而后来她却成了同行里资本投机的典范,坦率直言,要成为一个有钱人。一时唏嘘。不过,对一个人的评判标准,岂会只有“名利”二字?韭菜割多了,自己也难免成为韭菜。

(文章来源:新财富)

文章来源:新财富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