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发展“自救”未果 9亿中票构成实质性违约

财经
2021
07/12
22:31
亚设网
分享


蓝光发展“自救”未果 9亿中票构成实质性违约

据披露,目前蓝光发展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已达到45.44亿元;存续境内外债券合计170多亿人民币


在被多家评级机构下调信用评级后,蓝光发展(600466.SH)9亿元中期票据发生实质性违约

7月12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蓝光发展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19蓝光MTN001,债券代码:101900912)应于2021年7月11日兑付本息。截至到期兑付日终,发行人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付资金,“19蓝光MTN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据公告披露,本期中期票据发行规模为9亿元,债券期限2年,计息期债券利率为7.5%,应付本息金额为9.675亿元。

蓝光发展称,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自2020年末至今,公司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回速放缓,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加之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宣布到期,导致出现本期债务工具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况。

据南财全媒体记者统计,截至目前蓝光发展债券存续规模105.34亿元,关联ABS当前存续规模3.17亿元,其中将有27亿债券将在7月内到期。此外,目前蓝光发展还存续3期美元债,存续规模10.5亿美元,其中7.5亿美元债券将于明年1月到期。

事实上,就在7月8日,蓝光发展就曾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涉及本息金额24.84亿元,其中21.31亿元被债权人申请法院执行。据悉,申请执行人包括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涉及被执行金额18.95亿元,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申请执行2.36亿元。上述债务逾期涉及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形式,尚未涉及债券、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据披露,截至7月12日蓝光发展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已达到45.44亿元。

据公司公告,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蓝光发展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110.16亿元,专有用途的项目预售监管资金64.27亿元(优先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支出),合作项目资金34.64亿元(公司无法单方面使用),项目开发履约保证金、按揭保证金、银行冻结资金等其他受限资金9.18亿元,上述资金公司无法自由调用偿付金融机构的负债。其中可自由动用资金仅2.07亿元。

蓝光发展控股股东蓝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2015年借壳迪康药业,将旗下地产业务装入蓝光发展,实现借壳上市。蓝光发展也由此开启大幅扩张,自2016年起每年大规模拿地,在2018年总资产超过千亿。

但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蓝光发展的债务压力也越来越大,“三道红线”全踩。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蓝光发展剔除预收的负债率为0.74,净负债率为1.17,现金短债比为0.7。

蓝光发展通过变卖资产试图覆盖债务,实施自救,但如今看来并未成功。4月27日,蓝光发展首席财务官欧俊明在投资人电话会议上表示,二季度公司到期债券规模下降,紧张度相比一季度降低,三季度到期有所集中,但月度分布均匀,年内债券兑付的压力趋于下降;公司将通过经营性回款、支出节奏的把握等方式确保到期债券的兑付,“如果资本市场出现好转,也会进行再融资,但主要还是通过经营性回款来应对各种极端情况。”

2020年蓝光发展作价48.5亿元将旗下物业公司蓝光嘉宝转让给碧桂园服务,在今年4月完成交割。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今年4月27日拿到的上述投资人电话会议纪要显示,出售蓝光嘉宝是高位变现,对地产板块补充现金流,其中20亿元用于2021年4月25日到期的境外美元债兑付。2021年5月,蓝光发展将其持有的无锡和骏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53.17%股份转让给万科。

而据评级机构YY评级测算,蓝光发展2021年下半年到期的有息债务总额约为103.41亿元以非标为主,其中信托产品到期金额达到37.5亿元。这意味着,蓝光发展若无法迅速回笼资金,在今年下半年将迎来百亿规模的债务违约

受此消息影响,7月12日,由蓝光发展发行的LGUANG 11 06/04/22现价29.028美元,下跌-1.767%,收益率228.623%。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半个月前,6月24日,蓝光发展在回复招商银行的问询中称,发行人及发行人子公司不存在其他金融机构逾期债务情况,也不构成该公司两只合计25亿元债券的交叉违约。

今年5月以来,多家评级机构下调蓝光发展债券评级。5月5日,穆迪将企业家族评级从“B1”下调至“B2”。同时,穆迪将由和骏顺泽投资有限公司发行、由蓝光发展无条件和不可撤销地担保的票据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2”下调至“B3”。上述评级展望保持“稳定”。6日,标普将蓝光发展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同时,标普确认了对该公司的“B+”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和未偿高级无抵押票据的“B”长期发行评级。7月,东方金诚、大公国际、中诚信国际等又纷纷下调蓝光发展评级。

大公国际认为,蓝光发展及其控股股东所持子公司股权发生司法冻结,不利于公司稳定发展经营,且反映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流动性风险加大,同时即将到期和回售债券的偿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诚信国际认为,近期蓝光发展多名高管发生变化,或将对其主业经营产生影响,目前公司流动性紧张,债券集中到期压力大,本息兑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蓝光发展在公告中表示,正全力协调各方积极筹措资金,商讨多种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公司将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金融监管机构的积极协调下,制定短中长期综合化解方案,积极解决当前问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