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受基数抬升影响,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但按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上半年增长5.3%,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环比增速也由一季度的0.4%回升至二季度的1.3%,经济仍然展现出稳中加固稳中向好趋势。
从产业角度看,上半年第二产业两年平均增长6.1%,第三产业两年平均增长4.9%,分别较一季度加快0.1和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第三产业,但改善幅度不及后者。这与月度指标展现出的情况基本一致。
上半年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7.0%,较一季度的6.8%加快,且高于2019年末5.7%的增速,显示工业生产已恢复到疫前增长轨道。但由于受到上游价格飙升对中下游生产经营的冲击,工业增加值平均环比增速由一季度的0.64%回落至二季度的0.54%,有放缓迹象。比较而言,服务业增速略低于工业,但改善幅度有所加快,主要同二季度疫苗接种扩大和疫情防控向好有关。
从需求角度看,上半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分别为61.7%、19.2%和19.1%,分别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回落5.3个百分点和加快6.9个百分点,净出口贡献率有所提升。
消费仍然发挥着压舱石作用。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两年平均增速由一季度的4.1%回升至4.4%,逐渐好转,这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回升以及失业率回落相一致,但与2019年全年8.0%的增速相比,仍有较大修复空间。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一季度的2.9%回升至4.4%,同样慢于2019年末5.4%的增速。其中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2.3%小幅回升至2.4%,制造业投资由-2.0%回升至2.0%,房地产开发投资由7.6%回升至8.2%。房地产开发仍然一马当先,制造业投资回升最为明显。上半年按美元计出口两年平均增速由一季度的13.4%回升至13.8%,继续保持韧性,且好于2019年全年0.5%的表现。发达国家经济加速修复和新兴经济体疫情反复,均有利于我国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总体来看,上半年生产端基本上已经恢复至疫前水平,但需求端特别是内需仍然整体偏弱。因此,决定下半年经济表现的关键,还在于需求端的修复速度。
从出口来看,随着全球经济逐渐重启,外需有望保持稳健。但是,发达国家和其他出口国的生产修复,或对我国的出口份额造成挤压,而在经济社会恢复正常之后,居民的商品消费需求将会被服务消费需求所取代,这将导致下半年出口增速渐进回落。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来看,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三道红线+两个上限+两集中”的系列调控政策,今年又加强了对消费贷、经营贷违规进入房市的清理力度,房地产调控持续收紧。5月、6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连续同比下降,市场已开始降温,预计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延续下行。
从基建投资来看,6月9日国常会要求“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释放出了加快基建投资的信号,随着下半年专项债发行速度和财政支出进度加快,增速仍有回升空间。但财政部6月底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要求“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再加上国家对于地方隐性债的高压政策,预计基建投资难有明显改善。
从制造业投资来看,二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8.4%的近年高点,企业整体盈利状况明显好转,加上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支持力度,均有利于制造业投资走稳。不过考虑到出口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等终端需求转弱,中下游企业仍将受到上游价格上涨冲击,预计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将温和回升。
从消费来看,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向好,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效果显现,消费增速有望平稳回升,但还需关注三个制约因素:一是储蓄意愿。根据央行调查,二季度居民选择“更多储蓄”的占比仍然高达49.4%,远高于2010年-2019年41.4%的平均水平。二是杠杆因素。目前居民部门杠杆率已高达62%,将会对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形成挤出。三是年龄因素。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13.5%,即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而老年人的消费倾向通常偏低。
总体来看,在上半年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冲击之下,我国仍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经济答卷。展望下半年,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因此,下半年除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之外,财政政策应侧重于把握专项债发行节奏,进一步提高使用绩效;货币政策应致力于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