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 养生保养“被贷款”?不要轻易将重要金融信息交由他人使用

财经
2021
07/20
08:39
亚设网
分享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案例故事

养生保养落入“被贷款”陷阱

2018年11月10日,一直在位于某市的美容美体养生馆(以下简称“养生馆”)做保养的路某使用“某呗”向养生馆支付2.6万元。11月17日,养生馆又向她推荐了一款9.8万元的美容项目,路某接受推荐后,店内工作人员拿走路某身份证和手机,给她办理信用卡贷款和手机贷款共计8.04万元。之后,路某多次找养生馆沟通,但该养生馆称如果要退款,须先交够项目原价全款26.8万元,并表示养生馆可以帮路某还钱,路某只需要支付手续费。经了解,路某在该养生馆做保养时,由于现金不足,店方主动为其下载、安装了多款贷款APP,并代其操作办理贷款8.04万元,分12期还款。该养生馆每月可以替路某按时还款,以保证其个人征信记录良好,随后养生馆再通过POS机将月还款额刷出,路某需付刷卡金额百分之一的手续费。

路某认为该养生馆的行为构成欺骗,已经向该市公安机关报案。在警方调解下,该养生馆将贷款本金及利息共110772元返还给路某。

目前不少医疗整形机构,包括手机上的医疗美容APP都可以贷款,并要求贷款人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偿还医疗整形费用。据《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称,近期接到涉及医疗美容整形类的纠纷投诉明显增多。不少求美者急于变美,但对医学美容项目、收费知之甚少,很容易被“套路”。

法律分析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签下的合同,另一方有权撤销

本案例中,银行方与业主签订的分期业务合同真实有效,合同中列明“车位分期手续费不因提前还款、期数变化而调整”,且相关内容以显著方式向业主进行披露,不存在投诉人所述违规情形。后银行方提供两种方案以解决投诉人的车位分期问题,系出于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最终双方妥善化解纠纷。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入误解宣传。”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本案例中,该养生馆主动为路某手机下载贷款APP,并代其办理贷款业务,替其每月按时还款,随后通过POS机将还款额导出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他人通过带有目的性的误导,让当事人虚构事实签订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因此可认定合同无效,该养生馆理应退还贷款金额,但同时,路某知道自己通过贷款支付了美容款项,也应负一定责任。

案例启示

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要认真阅读贷款合同要约

1.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手术等服务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美容机构,不要被“免费”“优惠”“便宜”等字样误导。在与服务机构签订合同时,消费者应让商家对所有项目的费用、风险等事项作出详尽的说明,尤其是要在合同中对退款条件及流程、贷款中止后续还贷事宜等重要细节进行明确约定。

2.消费者要自觉提高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号、支付宝用户名、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不轻易将重要金融信息交由他人使用,以避免信息被他人利用开展不法活动。

3.金融机构在追求业务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防范业务风险,把好贷款审核关,保证金融消费者能以适当方式确认其接收到完整消费信息,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堵塞业务中发现的漏洞。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