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之一,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对于国民经济而言,犹如遍布生命肌体周身的基础细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这充分表明,中小微企业在稳增长、保就业、促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多数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更加凸显。
尽管,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持政策,强力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
但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挤压企业盈利空间。这让尚在恢复期的中小微企业比以往更需要资金支持。
“贷”动信心,“贷”来发展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之一。基于中小微企业的庞大体量和巨大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已成为提升我国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的重中之重。今年7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而银保监会在4月底就发布了《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均指出要进一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能力,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推动金融在新发展阶段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数据显示,自去年初至今年5月份,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10.9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3万亿元。而截止今年6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30万户,同比增长29.2%。普惠金融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是一片尚待开发的“沃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微众银行的“微业贷”为例,该产品推出于2017年底,是国内首款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旨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微众银行大楼
据了解,截至2021年6月,微业贷已经服务超过221万企业主,作为国内第一个线上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致敬中国企业家的“没问题”精神。
日前,微众银行微业贷发布了短片——《企业家的经营之道》,讲述了出生于不同年代共存于同一条产业链上的四家小微企业,合作应对重重考验后,最终让远在3000公里外的新疆百姓品尝到带溯源系统的广东荔枝。
中国商业的基础是建立合作,“信心”与“信任” 是合作双方达成共识的重要前提。短片中,尽管四家企业都面临着或转型升级、或技术迭代带来的经营挑战,但他们还是不约而同、斩钉截铁地说出了“没问题”,这正是基于他们彼此之间的“信心”与“信任”,也是基于他们对微众银行微业贷的“信心”与“信任”。
作为一款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产品,微业贷解决了企业主最基础的资金问题,也见证并参与了广大中小微企业在新时期的每一次探索和突破。
《企业家的经营之道》TVC四位企业主,人物海报
科技让生意更高效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而金融科技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可以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让更多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另一方面,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金融科技风控平台,将极大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基于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深耕普惠金融服务“沃土”时,普遍加大了在普惠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
以微众银行为例,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目前该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近10%,远高于同业平均水平,为其发展普惠金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微业贷正是依托该行的大数据风控、互联网产品设计、互联网科技与数字化营销能力而推出的,具有线上化、无抵押、随借随用等特点,可更大程度满足中小微企业获得更便捷、高效的贷款服务支持的诉求,让企业经营更“简单一点” ,让企业主们说出“没问题”时更自信一点。
基于微业贷产品的成功探索,微众银行不断进行延伸与拓展,更强调在应用场景中开发产品,并找到场景和金融之间的平衡。据了解,应运而生的微业贷供应链金融,目前已经应用在粮油、食品、酒水、餐饮等众多行业场景中,较为全面地覆盖了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的生态圈,为数万家供应商、经销商提供了融资服务,有效助力了产业链健康良好发展。
微众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的另一个动力,大概是立足于行业痛点和难点。据悉,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微众银行已推出针对该细分行业的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微业贷科创贷款,助力科创企业腾飞。未来,微众银行微业贷还将不断完善小微企业产品服务生态,来满足企业经营综合服务需求。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这给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向普惠领域的金融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支持小微企业成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企业家有底气地说出 “没问题”,让中国实体经济“没问题”是挑战更是使命。路虽远,行则将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