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活时代:无感金融服务如影随形

财经
2021
08/20
12:35
亚设网
分享

“上滑付款、下滑收款”,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了数字人民币钱包极为简便的收付款操作。数据显示,不少用户将盒马、天猫超市、美团等生活服务平台作为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消费渠道,解决买菜、骑车等日常生活高频支付需求。

“滑一滑”“扫一扫”,这些简单的手指动作,如今成为百姓享受支付、转账等金融服务最简单和熟悉的操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国家大到经济体制,小到百姓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手绢包钱”到“无感支付”,金融与智能化技术结合,让买东西、看病、坐车这些发生频次极高的日常场景变得越来越简便、越来越无感。

如今,我们已然踏入智能生活时代,银行业的金融服务如影随形,不仅仅体现为金融服务效率的提高、金融产品的丰富,更重要的是,智能金融正在深度改变百姓的消费逻辑甚至生活方式,“金融自由”正在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重要内容。

更难能可贵的是,“数字鸿沟”等问题同时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对老年人同样十分友好的智能金融时代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

乐享指尖:“支付+信用”带来“无感金融”

“竟然比在便利店购物还要方便,看病不用再害怕忘记带社保卡,关键是缴费时连‘扫一扫’都省了,这有点出人意料。”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诊室里走出来,刘雯没有排队也没有进行任何缴费操作,就匆匆赶回单位上班去了。而她的医疗费用则分为两部分在系统后台自动进行了结算,其中医保部分实时结算,自费部分则由签约绑定的交通银行信用卡账户进行了自动支付,随后还款即可。

当支付与信用相遇,一切正变得无感。“医保脱卡支付”“无感信用支付”……关于就医的新概念、新做法正在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渐铺开。自上海首创“一网通办”,3年来,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并不断创新各类智慧金融服务。如今,上海市民可在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上申领和激活本人医保电子凭证,挂号、缴费、取发票等实体卡所具备的功能都可在手机上操作,真正实现了“一部手机跑遍上海医院”,预计每位患者平均可减少候诊排队时间45分钟以上。

毫无疑问,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线上化、非接触式的金融服务起到了催化作用,特别是像医院这样的高风险场所。除此之外,移动支付已经深度融入百姓生活,从早点摊、水果店到奢侈品专柜,扫码支付的标识无处不在,线上购物更是习以为常。数据显示,2021年“6·18”全网成交总额达5784.8亿元,较上年增加1211.5亿元,同比增长26.49%。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现金”支付方式,到改革开放之后“一张信用卡在手,行遍天下”,再到新时代的“指尖支付”“无感支付”,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由科技加持的金融服务不仅给百姓日常生活带来方便,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同时构建起买卖双方新的信用模式,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支付交易成本。

美在初心:金融创新旨在便民利民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革命年代,1934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拉开序幕,其中,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纵队第十五大队是个“谜”一般的部队。他们的武器装备不是长枪刺刀,也不是炸弹大炮,而是160多个扁担挑子。“扁担银行”也由此得名。

这百余个扁担里面,装的是黄金150斤、白银840斤以及大量的珠宝、银元、苏维埃国家银行印制的“苏币”。红军战士把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挑在肩上,走完了两万五千里。在长征途中,苏维埃国家银行仍然尝试利用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帮助红军补充物资,帮助百姓活跃贸易,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最终守护住红色金融仅存的微弱火种。

从“扁担银行”成功发行“苏币”,到如今中国人民银行试点数字人民币红包,历史走过80多年,不变的是红色金融服务百姓的初心。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呈现出多点开花状态,随着地方政府、银行、科技公司和相关机构多方发力,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近日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通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近日,上海和苏州的市民再次迎来新一轮数字人民币红包福利,中签用户的数字人民币礼包于8月16日18时正式生效,可在8月29日24时前使用。“活动结束以后,我还会继续使用。”一位中签的上海市出租车司机表示,在同行中,大部分人对数字人民币接受度非常高。操作简单、安全便捷是他们最看重的方面。

智在网点:开放平台向社会服务赋能

“太方便了,以后办事不用去社区服务中心排队了!”蔡先生拿着在建设银行网点打印出来的“婚姻登记申请书”,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依托建行金融科技应用,该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共同探索政务服务便民创新模式,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网点渠道、稳健经营等独特优势,实现将高效政务服务延伸到银行网点智慧柜员机,使银行网点真正变身成为百姓身边的“市民办事大厅”。

近几年,尤其是随着5G商用的逐步普及,国内银行业掀起网点智能化改造的大潮。目前,农行实现了全行2万余家网点的智能化改造;工行、中行、交行等多家银行推出5G智慧网点试点;建行与京东AI共同打造了智能创新产品“金融太空舱”,在建行首批3家“5G+智能银行”中全面向广大市民开放。

然而,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今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明确指出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金融业信息化发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已有不少银行在加速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加强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改造,从网点内到网点外,帮助老年人全面融入信息化社会,增强获得感。

近日,邮储银行组织各分支机构挑选老年客群较多的网点,通过增设老年人的专属设施,比如在网点提供老花镜、爱心轮椅、手机充电、眼镜清洗机等,为前来办理业务的老年人提供便利,让越来越具有科技感的银行网点也带有温度。

浙江台州银行则特别开设了手机银行“移动营业厅”视频柜员业务,在线帮助中老年群体办理银行业务,客户只要一键接通视频,通过线上视频面对面交流,提升老年人线上金融服务便利度。据了解,该行移动营业厅农村地区的用户占比达到了51.07%,其中,50周岁以上的客户数量约25万户,2020年总接待14.5万次视频。

(邱光龙 HF056)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