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资管部张明合:资管业务发展形势与转型思考

财经
2021
08/23
16:35
亚设网
分享

“要做好资产管理业务,可以从四个‘坚持’入手:一是坚持回归‘代人理财’的本源,二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坚持数字化转型,四是坚持集团一体化协同。”8月14日,在新金融联盟主办的“新形势下财富管理的市场格局与开放合作”研讨会上,建设银行集团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明合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张明合详细阐述了资管新规以来行业的发展形势,提出了资管行业各细分业态所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并对推动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给出了精到的见解。

会上,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财富平台部副总经理陈微、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欣、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也发表了主旨演讲。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证监会、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点评。

演讲嘉宾发言将陆续刊登,以下为张明合发言全文,已经本人审核。

资管业务发展形势与转型思考

文 | 张明合

建行资管部张明合:资管业务发展形势与转型思考

建设银行集团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张明合

一、资管行业规范转型稳步推进

2018年“资管新规”实施以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范转型稳步推进,行业结构深刻调整,竞争格局加剧分化,行业发展进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新阶段。

(一)行业规模恢复至历史峰值,通道类业务持续压缩。

受“资管新规”影响,2018年资管行业规模大幅下降10.9%至106.9万亿元。之后,行业规模恢复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类资管机构合计管理资产规模124.9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9.9%,已经超过2017年124.4万亿元的峰值。剔除通道后的资管业务规模为111万亿元,较2017年的93万亿元明显增长,行业规范性进一步提高。

(二)行业结构此消彼长,理财、信托、券商资管大幅收缩,基金、保险资管快速扩张。

随着刚性兑付打破、产品净值化转型,银行理财对客户资金的吸引力下降,规模从2017年的29.5万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25.9万亿元。“去通道、去嵌套”监管趋严,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专户规模持续压缩,规模分别下降5.8、8.3、3.7万亿元。

受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等因素影响,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私募基金权益类资产投研能力优势凸显,成为资管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2020年管理规模较2017年分别增长6.0、5.9万亿元,基金公司资管规模反超理财。

保险资管因资金来源稳定、受监管影响较小,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资管规模21.6万亿元,成为基金、理财之外的第三大资管行业。

(三)头部机构引领市场发展。

数字化转型加快,资管机构获客、运营的边际成本降低,品牌口碑、客户体验重要性提升,资管行业出现集中效应。

从公募基金看,2021年6月底,前10大基金公司股票及混合型基金规模占比达51.8%,较2017年上升2.6个百分点,个别明星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突破千亿元。

从保险资管看,前2大机构国寿(4.1万亿元)、平安(3.6万亿元)管理规模占行业比重达36%。

从私募基金看,2020年,前50家VC、PE机构投资金额分别占全行业的56%、39%;红杉、鼎晖、高瓴等12家机构募资超百亿,但有42%的机构募资额低于1亿元。

二、细分业态各自面临问题挑战

(一)银行理财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截至2021年6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5.8万亿元,与年初基本持平。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净值型产品占比79%,较年初提高12个百分点。市场主体进一步丰富,28家理财子公司获批筹建,合计管理产品10万亿元,市场占比达39%。中小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快于大行,四大行(含理财子)理财规模较年初下降1.1万亿元,股份制银行逆势增长。

理财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品结构过于单一。上半年,开放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占总额的94%,理财资金投向固收类资产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净值型产品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超过40%,有待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长期限品种特别是权益类产品发行管理能力薄弱。

二是客户基础亟待培育和提升。银行客户总量超过10亿,但理财客户只有6100万人,占比不到5%,大行理财客户渗透率更低。同时,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明显偏低,产品风险评级二级以下占比超过80%,四级以上仅0.5%。

三是经营理念仍待转变。部分银行考核导向未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仍把理财当成调节存款的工具,季末引导客户将理财赎回成存款,理财规模往往下降数千亿元,对资产配置、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

(二)基金行业快速发展,银行系基金相对弱势

资管新规出台后,基金公司在净值化管理、投资研究、中后台运营等方面经验和能力优势明显,行业整体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2021年6月末,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2.9万亿元,近3年年均增速20%,其中股票型基金年均增长48%。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业务受监管影响较大,规模持续压缩,近3年年均下降8.3%。与非银行系基金公司相比,银行系基金公司权益类资产主动管理能力不足,货币基金占比过高,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低。基金行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二季度贝莱德管理资产规模达9.5万亿元美元,超过我国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之和。

(三)信托行业监管环境保持高压,本源业务有待培育。

截至2021年1季度末,信托行业管理资产20.4万亿元,较2017年末的峰值下降了5.9万亿元。从资金来源看,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财产信托规模占比分别为49%、29%、22%,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占比持续下降,集合资金信托占比稳步上升;随着信托公司加大资产证券化信托、财产权信托业务布局力度,财产信托占比持续上升。

随着房地产、政府平台等利润贡献较大的传统业务压缩,信托行业艰难探索转型方向: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目前市场发育有限,未成长为支柱业务;证券投资、股权投资业务尚处在培育期。

(四)养老金行业前景看好,但三大支柱发展不均衡

国家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目标,养老金行业有望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各类养老金加起来超过10万亿元,其中第一支柱占比最大,但可持续性问题凸显,目前替代率已不足50%。虽然职业年金发展较快,但第二支柱发育不足,仅覆盖5千多万人。第三支柱发展缓慢。8家专业养老类公司管理养老保障产品超万亿元,但规范性有待整改。个税递延型产品试点余额不超过4个亿,业内期待商业养老金市场顶层设计和监管规则进一步明确。

(五)保险资管行业快速扩张,资产配置仍较单一。

由于保险资金期限长、期限错配问题小,资管新规对保险资管行业的影响较小,近几年保险资管行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增速达到19%。但保险资管的资产配置以固收类资产为主,权益、股权投资占比偏低,在长期利率下行环境下,资产配置面临很大的考验。同时,第三方业务的竞争也在加剧。

三、推动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未来一段时期,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从需求看,“十四五”时期,居民金融资产规模预计超过300万亿元,其中资管产品占比或达60%。

从服务实体经济角度,资管行业是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重要基础,无论服务优质对公客户还是科技初创企业,都需要更好发挥资管多元化融资作用。

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看,发展轻资本、轻资产业务成为发掘利润增长点、提高估值水平的重要手段,各家商业银行均把资产管理作为转型方向。做好新时期资产管理业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坚持回归本源。核心是适应新发展格局下供给体系、需求体系的新变化、新特点,不断提高资管业务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实现业务模式的新旧转换。功能定位要从服务表内转换为服务客户,从“调节存款、腾挪出表”转变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投资理念要从短期投资转变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资产配置要从债权类资产转向各类资产,从银行间市场转向资本市场。盈利模式要从赚取息差转变为收取管理费。风险承担要从刚性兑付、表内实际承担,转变为买者自担、表内外风险隔离。

(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从财富管理角度,大力发展投顾业务,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从资产配置角度,打通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交易金融全价值链。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拓展普惠性和机构类资管客户,探索开展ESG绿色投资。在银行内部,要注重全量资金和全量融资的考核,不再只关注表内存款贷款。

(三)坚持数字化经营。一是搭场景、拓用户,推动多场景交叉引流,提高场景化获客活客效率,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精准营销、触达客户能力。二是打造数字资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提升风控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强资管系统和数字力建设,丰富被动投资、指数投资产品体系。三是搭建开放共享生态,强化平台思维,相互成就、跨界融合,打造企业级生态圈。

(四)坚持集团一体化协同。要强化协同作战,对内,引导各资管子公司错位竞争,提高集约化水平;对外,加强跨机构、母子联动协同,开展体系型竞争。要在风险隔离的前提下,强化母行和子公司之间在风控、IT、投研方面的共享。同时,强化“双向开放”,与优秀资管机构合作,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往期嘉宾发言

???农银理财段兵:坚守资产管理本质,打造银行理财核心竞争力

???盈米基金肖雯:理财产品销售应先从投教和投顾入手,占领客户心智

???人民银行消保局马绍刚:金融消费者数据安全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工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实行负面清单,建立规范的数据交易市场

???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张健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关于我们】

新金融联盟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新金融政策研讨和业务交流平台。成立以来,联盟共组织各类闭门研讨会、优秀企业参访50多场,议题涵盖金融科技、资产管理、普惠金融等方向。部分研讨成果形成报告,呈送给相关部门,推动了业界与监管的沟通交流,助力理事单位的合作共赢。

建行资管部张明合:资管业务发展形势与转型思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金融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峥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