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越来越能攒钱,全民投资时代,保险公司能用年金险抓住年轻人吗?

财经
2021
08/24
10:37
亚设网
分享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一片万亿的蓝海市场正在强势崛起,保险公司能否分一杯羹?

最近余额宝发布的一则数据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余额宝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30日,95后攒钱金额同比2020年增长了38%,而其他群体只有4.6%。对比之下可以看出,95后的攒钱速度,是其他群体的8倍。

这实在是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95后作为与互联网一起长大的一代,一直被70后乃至80后称为“月光的一代”,但事实上95后竟然成为了最会攒钱的一代,实在是让前辈们有些汗颜。

同时,另一个数据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2021开年以来,基金发行延续着去年的火热势头,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就诞生了多只“日光基金”。公募新发基金市场的单日募集规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新发基金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1天内突破2300亿元。投资者对基金的购买热情可见一斑。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而这背后则是年轻人与日俱增的投资需求。

回头看2020年,是公认的权益基金大年,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从平均数据来看,20年的公募基金表现也没有辜负新投资者的期望,20年标准股票型基金达54.99%混合,偏股型收益率达59.57%。

一面是年轻人攒钱金额越来越多,攒钱速度越来越快,另一面是他们日益增加的理财需求,而去年的权益类基金规模的爆发证明了做年轻人理财规划是一片蓝海市场,那么面对这样一片市场,保险公司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呢?又是以何种方式参与其中呢?

年轻人越来越能攒钱,全民投资时代,保险公司能用年金险抓住年轻人吗?

去年公募基金到底有多火?

“坤坤”、“春春”都出圈了

去年可谓是公募基金大爆的一年,Wind统计显示,2020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首都超过20万亿元,达到20.21万亿元,这一数据较2020年三季度末(下称“环比”)的17.8万亿元规模,大幅增长2.41万亿元,增幅达13.54%;较2019年四季度末的规模(下称“同比”)增加5.55万亿元,增幅达37.85%。

年轻人越来越能攒钱,全民投资时代,保险公司能用年金险抓住年轻人吗?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公募基金能够在短短两年间迅速积累人气,并且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进入其中,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近两年A股市场出现了机构抱团引发的结构性行情,赚钱效应快速聚集了人气;其次是4G、5G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让相关问题的讨论爆发,明星基金经理IP化也加速了基金行业的破圈;最后是各大互联网渠道让购买基金变得十分便捷,一块钱也可以买,相信不少朋友的基金都是直接从中支付宝或者天天基金渠道购买的。

其中基金经理的出圈成为了去年业内一道非常有趣的“风景线”,其中易方达基金的张坤和景顺长城的刘彦春因为业绩出色且基金规模较大,一度成为了年轻基民中的“基金爱豆”。

对于年轻人来说,购买基金,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是笔者在这里认为,最近两年火爆的公募基金背后,其实还蕴藏着不小的风险。

首先,近两年权益类基金的大涨来自于A股股市的结构性行情,而结构性行情的本质是货币层面宽松,资金大力吹捧白酒、新能源、光伏等赛道,大资金抱团下,几个热门赛道的个股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从而反馈到基金的大涨,但是货币的宽松在未来1-2年内会发生可以预见的收缩,一旦货币收缩,那么这些追捧热门赛道的基金将会迎来较大幅度的回撤。事实上,今年3月份白酒的大跌就是上述情况的一次预演。

其次,权益类资产的波动是极大的,很多热门基金经理的产品在历史上都曾经遭遇过50%以上的回撤,这样大的波动,大部分没有投资经历,“过惯了这两年基金好日子”的年轻人,是否能撑得住,我们要打一个问号。

最后,公募基金究竟是不是适合所有年轻人的投资方式?在正式购买基金前,一般平台都会让用户填写一份风险调查书,但是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并不会对风险调查书仔细阅读认真填写答案,这就导致平台对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会产生误判。

但是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够承担基金的净值波动,所以公募基金并不适合这部分用户。

我们再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年轻人喜欢攒钱,并且有一定的投资需求,其实基金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保险公司的年金产品在很多时候也可以成为不错的投资选项。

年轻人越来越能攒钱,全民投资时代,保险公司能用年金险抓住年轻人吗?

为什么年金适合一部分年轻人?

很多人提起年金,包括现在市场上对于年金主流的说法都是产品条款看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年金险的理解非常简单,实质上就是我们先交钱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集中拿去投资,到了约定的时间,我们再从保险公司领取收益。 我们平时看到的教育金、养老金都属于年金险,只是领钱的时间不同,叫法不一样。

从产品的特点上来看,年金险收益稳定但不算高,平均每年3-4%左右,但这是写进保险合同的,基本算是提前锁定了收益。

其次是灵活性较差,适合长期投资,但是对于一部分人,灵活性差也并非完全是坏事,因为灵活性差就代表了这是一笔强制的储蓄,且在短期内无法支取。

两类分年轻人就非常适合购买年金:一类是每个月都能省下一部分钱,短期内没有支取的需求,但是不知道钱应该放在哪里,又认为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风险过大,无法承受大的波动,那么这么时候,年金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另一类则是省不下钱,但是又希望能够通过改变消费支出习惯来省出一部分钱的年轻人。这时候年金险强制储蓄的功能就会起到协助他们省钱的作用,给未来的自己留下一笔钱,不至于月月光,年年光。

最后年金险安全性又极高,基本仅次于国债。这对于风险偏好性比较低的用户来说,他们的需求就是在本金安全上的基础之上达到资产的稳定增值,而年金险正好符合这样的特质。

当我们在探讨年金险时,现在市场上还是有很多这类产品很多负面的声音,这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在年金险的销售环节中,代理人由于自身的专业性问题或者为了销售业绩而出现了部分的误导销售,但事实上,结合年金险的一些特点,它依旧有不少契合度很高的用户。

年轻人越来越能攒钱,全民投资时代,保险公司能用年金险抓住年轻人吗?

年金险到底怎么更靠近年轻人?

其实年金险的销售逻辑,我们认为也可以参考公募基金的打法,但是由于年金险产品与公募基金又有本质区别,所以并不能照搬照用。

首先,我们认为保险公司亟需重塑自己的IP。一直以来保险公司在大多数用户中的印象就是神秘,甚至有些刻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保险公司的主要客群从60后、70后变成了现在的80后甚至90后,由于客群思维逻辑的变化,传统的保险公司也要变得更加年轻化。我们以平安为例,去年11月平安寿险正式官宣王一博成为公司首位产品代言人,王一博作为娱乐圈中颇具人气的偶像,深受年轻人的追捧。

年轻人越来越能攒钱,全民投资时代,保险公司能用年金险抓住年轻人吗?

图片来源:王一博官方微博

今年王一博在微博上发布的一条有关于平安健康管理专家的微博,获得了65万评论,超100万转发和200万点赞,流量之大可见一斑。而王一博的加盟则让平安寿险的IP显得更加年轻,尽管我们还不能从数据上看出王一博给平安带来了多少保费的转化,新单的开拓,但是一个更年轻化的公司形象,也利于拉近平安跟年轻人的距离。

去年之所以公募基金能够产生这么大的热度,与几位基金经历的“出圈”也是密不可分,尽管保险与基金并不能简单的进行类比,但是保险公司重塑IP形象,是行业亟需的。

其次是在渠道方面,还是以公募基金为例,各大互联网渠道的让购买基金变得十分便捷,最典型的就是支付宝、天天基金。而在过去,大家都买基金可能还需要银行的线下认购,但是现在只需要使用手机轻轻一点,一块钱也能购买基金。而支付宝最近一年来也出了不少有关于基金的活动。

年轻人越来越能攒钱,全民投资时代,保险公司能用年金险抓住年轻人吗?

图片来源:支付宝818基金节

尽管保单的购买和基金肯定不同,但随着用户的年轻化,对产品的理解能力也会随之加强,所以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在风控合格的前提下,与支付宝这些大的流量入口开展一些合作,也不仅仅是卖产品,可以是对年金产品做一些相应的科普,让更多用户能够了解年金险,形成初步的用户教育。同时也要针对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去做一些相应的改革,这里主要包括针对每个月想要进行强制储蓄,逼迫自己剩下一笔钱的年轻人,做一些针对性的营销。

最后就是产品端的改革,这里的产品端改革并不只是针对于产品形态的改革,还是指产品在宣传、销售的逻辑都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不要把简单的东西说的复杂,让更多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认识到年金险的优势缺点,再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去决定是否要对年金险进行配置。过往我们的代理人销售产品时,往往都是只提好的,对缺点只字不提,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对产品认知不够深刻,从而引起了后面的一些理赔纠纷。客观来说,保险行业的名声在人群中并不能算好,其中销售误导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原因。如何把保险行业的名声挽回,是每一个业内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年金险依旧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事物,但是在全民投资的时代,年金险完全可以凭借着他自身的特点打出一片市场,保险公司在这方面还需要多施展些拳脚,多想些办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