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商汤科技冲刺港股:AI故事资本市场讲得通吗

财经
2021
08/28
20:30
亚设网
分享

在经历多次上市传言后,8月27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汤科技”)递交的上市申请。

商汤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和云从科技一起被并称为“AI四小龙”。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随着商汤科技递交上市申请,“AI四小龙”都已悉数亮相资本市场,但前三家的上市之路多有不顺,商汤科技能打破这个“上市魔咒”吗?

收入逐年增长

三年半内累计投入研发约70亿

商汤科技的业务主要涵盖四大板块,分别是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其收入主要来源于软件平台的销售,包括软件许可、人工智能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

红星资本局翻阅其招股书发现,从2018年到2020年,商汤科技的收入分别是18.53亿元、30.27亿元和34.46亿元;在今年上半年,其收入为16.52亿元,同比增长约为91.87%。

在过去三年时间内,随着收入的逐年增长,商汤科技的亏损净额也在逐年增长。

从2018年到2020年,亏损净额分别是34.33亿元、49.68亿元和121.58亿元。不过,在今年上半年,其亏损净额约为37.1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3.33亿元,这一数字有所收窄。

对此,商汤科技在招股书中称,历史期内的亏损净额主要是来自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

独角兽商汤科技冲刺港股:AI故事资本市场讲得通吗

截图自商汤科技招股书

招股书中称,在消除管理层认为不能反映经营表现的项目影响后,2018年到2020年,其经调整的亏损净额分别为是2.21亿元、10.37亿元和8.78亿元,今年上半年约为7.26亿元。

作为科技公司,商汤科技在研发上的投入也值得关注。从2018年到2020年,其研发开支分别是8.49亿元、19.16亿元和24.54亿元。在今年上半年,研发开支约为17.72亿元。

也就是说,在过去三年半的时间里,商汤科技累计投入研发的开支约为70亿元。同时,商汤科技在招股书中称,拟将此募集资金的60%用于提升其研究及开发能力。

除了这60%的募集资金外,商汤科技拟将15%的募集资金用于业务拓展领域、15%募集资金用于潜在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10%资金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自成立已获12轮融资

明星股东云集,软银为第一大机构股东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自商汤科技成立以来,其已获得12轮融资,包括SoftBank(指软银)、春华、Silver Lake(指银湖资本)、IDG、国调基金、上海国际集团、赛领及鼎晖。

据媒体报道,自2014年创立以来,商汤科技历史总融资金额为52亿美元。

目前,商汤科技采用的是不同投票权的架构,分为AB股。在股东大会上就决议案表决时,每股A类股份可投10票,每股B类股份可投一票;对于保留事项,A类股份每股可投一票。

其中,商汤科技的创始人及执行董事——汤晓鸥将通过Amind实益拥有69.06亿A类股份及间接控制18.92亿股B类股份并拥有该等权益,也就是说,汤晓鸥及Amind将成为其控股股东。

从招股书来看,截至此次IPO前,商汤科技的第一大机构股东为软银,各机构股东持股占比分别为软银14.88%、淘宝中国7.59%、春华资本3.08%、银湖资本3.05%、IDG1.42%……

而在企业高管中,汤晓鸥持股比例约为21.73%,徐立持股0.9%,王晓刚持股0.73%,徐冰持股0.33%。另外,徐立、王晓刚、徐冰通过SenseTalent所持B类股票约为12.17%。

据招股书介绍,汤晓鸥、徐立、王晓刚和徐冰先生等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和实践者,在该行业享有盛誉。多年来,他们吸引了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商业人才加入。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截至今年6月30日,商汤科技有40位教授引领其研发工作,并拥有5286名员工,约2/3为科学家及工程师。其中,负责研发的员工约有3593名,占比约为68%。

政府客户较多

存在客户过于集中的风险

商汤科技的商业模型,是基于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ceCore产生工业级人工智能模型,并基于SenceCore为客户开发具有模块化、灵活性的软件平台,快速部署在客户的IT基础设施、云端等,从而实现商业化。

上述申请文件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合计已超过2400家,包括超过250家《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119个城市以及超过30余家汽车企业,还赋能了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

但商汤科技亦存在客户过于集中的风险。根据上述申请文件,截至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商汤科技的最大客户应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8.7%、7.7%、11.9%及22.9%,而截至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前五大客户应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28.4%、 26.3%、31.4%及59.3%。

商汤科技具体提供的服务包括面向智慧商业的SenseFoundry-Enterprise,面向智慧城市的SenseFoundry,面向智慧生活的SenseME、SenseMARS及SenseCare平台 ,面向智能汽车的SenseAuto。根据商汤科技的官网介绍,这些服务的客户有上海西岸、交通运输部、上海地铁、西安地铁、郑州地铁、深圳地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

在上述申请文件中,商汤科技证实了政府客户较多的情况,商汤科技称其智慧城市业务在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产生28.6%,41.9%,39.7%及47.6%的收入。但政府支出会受到无法控制的变化影响,这也会影响到其经营业绩。

同时,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这类以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为主的客户,更多希望采购软、硬件结合的产品,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多被集成在硬件中,集成则意味着毛利润被摊薄。

上述申请文件显示,商汤科技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6.5%、56.8%、70.6%和73.0%。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同行业综合平均毛利率分别为69.28%、68.72%、63.47%、66.61%,商汤科技前两年毛利率低于同业水准,近一年半实现超越。

事实上,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进入深水区,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华为、三大运营商等通信企业,也在争夺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的项目,并且为此争相设置区域总部。

如何撑起高估值?

老股东曾私下交易其股份,但很难卖出

随着商汤科技的上市申请在港交所披露,“AI四小龙”都曾悉数亮相资本市场。不过,在AI领域,亏损是行业内的普遍状态,除商汤科技外的“三条小龙”上市之路多有崎岖。

红星资本局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云从科技曾因财务资料过期而一度被中止发行上市审核,但现已顺利过会;旷视科技一度折戟港股,现转战科创板,刚回复第二轮问询;而依图科技已撤回申请,现在其发行上市审核已终止。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AI领域的估值泡沫正在被戳破。

据商汤科技引用沙利文的报告,按照2020年的收入计算,商汤科技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供应商,也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供应商(市场份额约为11%)。

独角兽商汤科技冲刺港股:AI故事资本市场讲得通吗

截图自商汤科技招股书

这也是商汤科技被外界认为是“AI四小龙”之首,甚至能融资12轮的原因。不过,业内有声音认为,商汤科技估值过高。

2020年11月,据《财经》报道,一位接近商汤科技的投资人称,它此前融资速度过快,估值太高,不少投资人认为现在投进去不划算。一些老股东开始私下交易其股份,但很难卖出。

另有一名CVC投资人曾对媒体表示,包括商汤科技在内的“AI四小龙”都存在巨大泡沫,这些企业还无法实现自我造血,经营能力存疑,仍需资本去做技术投入、市场拓展,一级市场已经不太愿意有资本接盘,上市很有可能就是泡沫破灭的开始。

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中,商汤科技也坦诚称,本公司在业务纪录期内产生巨额经营亏损,且未来可能无法实现盈利或维持盈利,且于业务纪录期内录得负资产淨值或净亏损。

“未来的流动性、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的支付、资本支出计划以及到期未偿债务的偿还将主要取决于我们维持经营活动产生的充足现金及充足外部融资的能力。”商汤科技称。

未来,商汤科技的上市会是泡沫破灭的开始吗?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