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最新研判!牛市大格局未变

财经
2021
08/29
22:33
亚设网
分享

1、中信证券(600030,股吧):9月是布局四季度行情的最佳窗口

预计国内经济将在8月见底后逐月修复,政策纠偏和舆情规范有利于改善风险偏好,信用风险亦将有序释放,A股将在9月迎来布局四季度行情的最佳窗口,建议坚持成长价值均衡配置,并强化对价值板块的左侧布局。

首先,疫情扰动缓解和财政货币政策微调积累下,预计国内经济运行在8月见底后将逐月修复;而中报如期兑现后,市场对成长和价值的增速预期将收敛。

其次,政策误读和信用风险对市场压制的高峰已过,随着舆情规范和风险有序释放,市场风险偏好也有望在9月探底回升。

最后,美联储9月宣布Taper的预期下降,海外流动性忧虑暂缓,综合考虑场内杠杆、基金仓位与申赎、外资的行为,A股市场流动性紧平衡有望改善。

配置方面,建议继续在成长制造和价值消费间保持均衡,且重心逐步向后者转移。成长制造需更重视估值盈利匹配度,以及景气持续性,推荐三季度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的机械、军工、化工的中上游高弹性品种。同时,左侧布局价值板块中有景气优势的消费和医药,推荐次高端白酒、服务机器人(300024,股吧)、疫苗,以及港股的啤酒、服饰龙头。

2、海通策略:牛市大格局未变 将以众乐乐实现收敛

年度视角下,今年A股目前的分化程度无论是从行业、个股还是基金的维度看都已经来到了历史前列,而根据历史规律,分化最终都将走向收敛。那么往后看,目前较为极致的市场分化将以何种路径实现收敛?站在当前时点看,我们认为本轮牛市大格局未变,而历史经验显示,随着牛市到了后期,此前强势和弱势的行业均会有所表现,即牛市将以众乐乐实现收敛。

①当前A股分化程度居历史前列,今年宏观背景类似2010年,流动性更优,但个股与行业表现的离散度已经高于10年。②牛熊市分化的收敛方式不同,05-07年、13-15年牛市后期,通过普涨的方式降低离散度。③宏微观基本面和统计规律看,市场具备机会,兼顾智能制造和传统中下游制造,并注意洼地行业,如券商等。

3、安信策略:宁组合+中小盘仍是主线,配周期首选新能源的周期

前期调整发生时,我们明确指出调整是机会。近期市场主要股指均出现明显反弹。我们认为,资产荒已是目前最大的现实,结构牛将继续。我们认为未来半年到一年中国货币宽松加码程度有望超预期,在股市中寻找结构性机会是理性选择。股市中的一些方向因为基本面或政策担忧阻力较大,在这种环境下结构牛的基础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正在增强。

在这一政策与基本面环境下,配置宁组合的资金在年内再切回白酒医疗的难度较大,金融地产低位可以阶段补涨,但因长期逻辑本质难成机构配置的主战场。对于周期股,只讲供给逻辑并不牢靠,尤其是只靠执行限产政策维持的供给逻辑可持续性差,未来面临需求下行和限产修正两方面边际恶化风险。

我们认为,配周期,要首选有新能源高景气需求+碳中和高耗能供给约束的周期,特别新能源需求的上游周期品,如锂、工业硅、纯碱、氟等。随着经济增速下行继续,新能源的时代巨轮还在向前。调整就是机会,坚持宁组合+中小盘(如专精特新组合等)是核心配置不变,中期来看,大众消费在机构中的配置比例会上升,但景气恢复需要一个过程。

行业关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化工、有色、军工、半导体等,主题方向关注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新基建等。

4、中金:A股短期配置仍偏均衡

我们在8月初开始强调“短期淡化指数预期”、“成长控节奏”、“配置更均衡”,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1)7月经济数据让更多投资者意识到中国面临的增长压力。结合A股中报业绩披露期,增长预期重设影响企业基本面判断;2)疫情可能有常态化、长期化的趋势,疫苗成为应对的关键,其对全球经济、政策及资产价格的影响可能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3)市场对监管的担心扰动风险偏好;4)外部环境的担忧,包括美国退出宽松的进度以及部分区域问题等。

当前时点上,考虑到以上谨慎预期已经在资产价格上有所反映,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尤其是大盘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已经略低于历史均值,而部分积极因素正在逐步累积,我们认为往后市来看,尽管担忧仍在,但对市场中长期前景不必过于悲观。

配置建议:配置均衡,中线风格仍偏成长

1)高景气度、中国已具备竞争力或正在壮大的产业链:电动车产业链、光伏、科技硬件与软件、电子半导体、部分制造业资本品等。估值趋高,短线波动加大,近期若出现明显调整可逢低吸纳;

2)泛消费行业:在泛消费,包括日常用品、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轻工家居等领域自下而上择股;

3)逐步降低周期配置但关注部分结构有利或具备结构性成长特征的周期:有色金属如锂等,化工以及受益于财富及资管大发展趋势的金融龙头。

关注部分回调较多、估值已经具备吸引力的“老白马”个股以及“专精特新”等主题。

5、西南策略:当前市场的四大投资机会

当下,市场指数虽然呈现震荡格局,但是结构性行情突出。板块之间表现冰火两重天。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整体呈现下行状态,原材料通胀压力犹存;从中观层面看,行业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效果显著,政策扶持的行业表现持续坚挺,而政策不那么鼓励的行业则表现低迷;从微观层面看,中报即将公布完毕,各行业表现大相径庭,市场机会仍然处于那些景气向上的赛道中。具体而言,我们认为军工、新能源车、资源(有色和黑色)和航运后周期是当前投资者值得把握的四大领域。

军工行业的高景气度不断得到验证。回顾历史,军工板块多数情况下为主题行情,受到资产注入、科研院所改制、中美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十四五期间,武器装备加速列装以及更新换代,全面加强实战化训练,军工板块基本面将明显改善,业绩将逐步释放,行情由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新能源车行业发展已经进入非线性加速发展时期。在经历了2019年的调整期后,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增长逻辑不再靠补贴推动,而是依靠产品力与渗透率的加速提升,由此相对应的是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幅增长,加之我国“双碳”的提出,新能源汽车板块迎来新一轮爆发期。

资源(有色、黑色)供需错配趋势延续。“双碳”+疫情背景下,供给端扩产仍然受限,经济复苏+能源转型,下游需求旺盛,供需错配下继续看好有色金属、钢铁、煤炭开采等资源行业的行情。

全球船舶制造行业迎来上行周期,量价齐升景气度高。全球新造船订单量和价格都有大幅反弹,当下处于新一轮船舶制造周期的起点。

投资策略上,重点推荐军工、新能源车、资源(有色和黑色)和航运后周期四大领域(标的见正文):1)军工作为硬科技,高景气度在不断得到验证,目前估值与业绩匹配合理,同时中美关系的长期紧张,也使得军工的配置必要性增强。2)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经进入非线性加速发展时期,渗透率加速提升,下游销量的增长带动了上游以及中游产业链的需求快速爆发。3)上游资源类供需错配的态势有望延续,“双碳”+疫情背景下,供给端扩产仍然受限,经济复苏+能源转型,下游需求旺盛,供需错配下资源板块继续迎来长景气周期。4)全球船舶制造行业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量价齐升景气度高。

6、浙商策略:后续更精彩

A股新常态下,指数慢牛但结构牛市常态化,我们认为:8月震荡,9月转折向上,Q4进入做多窗口,价值搭台,科创进攻(半导体&专精特新)。

9月转折向上的催化剂,一则,随着经济边际下行,货币边际宽松的信号有望逐步增多;二则,8月底中报披露完毕,基于中报对成长赛道的战略意义,科创板的配置价值显性化。

对历史上的牛市初期走势进行复盘,包括2005年、2008年、2013年、2019年的上证指数或者创业板指等。

事实上,借助复盘可以发现,牛市第一波上涨后,往往会发生回调。行稳致远,这是牛市初期的正常休整。

对科创板而言,底层看多逻辑有三点:产业崛起、基金低配、估值合理。

7月以来科创板的调整性质类似19年4-5月的创业板,是牛市初期的正常休整,随着8月底中报陆续落地,9月转折,从估值修复走向戴维斯双击。

关于科创板的配置方向,一方面,国产替代背景下,半导体产业链步入高景气,关注科创板中的优质龙头;另一方面,重点挖掘,深耕补链强链和“卡脖子”产业等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7、国君策略:市场正在重回上行通道

在调整与反弹的过程中,积极的信号正在逐步形成:尽管经济动能弱化,分子端盈利有所承压,但随着风险偏好的企稳,叠加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市场正在重回上行通道。

行业配置:宽松支撑估值,盈利决定分化的方向。越到2021年四季度,伴随市场盈利增速趋弱,新能源、半导体盈利的相对优势就愈发凸显。但拥挤的交易下,科技成长并非全部。行业推荐:1)宽松预期叠加基本面边际改善:券商(广发证券(000776,股吧))/银行(苏农银行(603323,股吧));2)能源新基建(BIPV/特高压/风电/充电桩);3)产业周期向上:光伏(大全能源/晶澳科技)/新能车(赣锋锂业(002460,股吧))/半导体设备;4)盈利估值性价比极佳的周期成长品种中,优选中期供需稳定的:玻璃/纯碱/钢铁(华菱钢铁(000932,股吧))/轮胎等。

8、兴证策略:乌云渐开,科创主旋律将引领百花齐放

“专精特新”与科创“小巨人”将引领市场百花齐放。1)“专精特新”与科创“小巨人”所代表的“硬科技”属性最能顺应当前中美博弈、迫切提升科技竞争力、摆脱“卡脖子”困境的时代大背景。与此同时,资金面由增量入场转为存量博弈,“无脑买龙头”的时代已过去,市场审美正从ROE转向G,高增速、高景气将成为机构审美的核心,“专精特新”与科创板作为全市场增速最高的板块,将成为战胜“内卷”的优选方向。2)以“专精特新”与科创板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也为以盐湖股份等代表的传统行业带来新的产业需求。因此,以“专精特新”与科创“小巨人”为主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拥抱新的科技赋能为枝干,将引领市场百花齐放。

投资策略:拥抱长期、拥抱大方向,以长打短。继续抓牢以“专精特新”与科创“小巨人”为代表的优质成长核心主线。配置层面:成长依然是推荐的核心主线,但是更关注性价比,更关注赔率更好的方向与个股。包括:1)长期性价比高的“小而美”“专精特新”与科创“小巨人”;2)服务科创需求、有新的成长逻辑、拥抱新的科技赋能的铝、铜、化工、水泥、券商等板块。3)那些基本面不太亮丽领域,提前布局下半年有转机的资产,稳增长“新基建”方向,包括,小家电、汽车、机械,也包括消费细分行业的“龙一”。立足长期而拥抱未来的核心资产,在注册制时代,可以聚焦以下方向来淘金科创小巨人:1)高端制造(半导体产业链、军工产业链等),2)新能源链条(新能源材料、锂电设备、新能源车产业链、智能驾驶等),3)AIoT(计算机、通信、电子),4)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种子等)。

9、华西策略:金秋行情徐徐展开,成长行情仍将延续

华西证券首席策略李立峰认为,全球央行年会中美联储释放的鸽派信号为市场发了“定心丸”,预计海外政策对国内影响有限。月底央行出手维稳资金面,在政策逆周期调节和结构性宽信用力度加码下,宽货币格局有望维持,有助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风格方面,其影响核心因素仍在于盈利的相对优势。具体来看,消费板块近期估值持续调降,接下来将迎中秋国庆双节消费旺季,后续需重点观察消费板块基本面修复节奏;政策跨周期调节的框架下,当前政策更多是“托而不举”,对传统基建(顺周期)的提振可能会慢一些。从企业中报、政策和产业趋势看,成长赛道依旧处于高景气度,硬科技、新能源方向,包括“专精特新”中小市值企业,后市仍是重点配置方向。

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新能源产业链(电气设备、有色、化工等)、半导体、军工”等;主题投资关注:“碳中和(绿色产业)内涵拓展、新基建(智能交通等)、鸿蒙主线、券商板块(偏财富管理主题)”。

10、广发策略:维持寻找小盘成长点状扩散的配置思路

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指出,2021年A股市场分化加剧,整体收益率均值较过去两年大幅下降。基于较为宽松的狭义流动性,A股无系统性风险,结构重于大势,当前市场微观结构仍未健康,我们维持寻找小盘成长点状扩散的配置思路,恰逢中报披露期,我们建议充分利用“净利润断层策略”和“专精特新”主题思路精选市值下沉个股,辅以部分涨价持续受益的上游小盘价值品种。

继续配置“市值下沉”—(1)“政策+技术+供需缺口”多轮驱动的新能源车(锂矿/锂电材料)/光伏;(2)景气改善且性价比佳的成长扩散(军工);(3)涨价持续受益或成本压制缓和+需求边际变化下“量价突破”的上游品种(水泥/化肥)。

(邱利 HN154)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