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博士“带队”、12轮融资 这家AI“独角兽”要IPO 能否撑起120亿美元估值?

财经
2021
09/05
10:30
亚设网
分享

继旷视科技等同行纷纷决定上市后,这家AI“独角兽”也坐不住了。

近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商汤科技”)已递交赴港上市招股书,中金公司、海通国际、汇丰银行担任其上市的联席保荐机构。

实际上,公司在去年就被传出上市的消息。

2020年3月,有报道称商汤科技推迟了在港股进行的7.5亿美元的IPO计划,转向私募市场寻求5亿美元至10亿美元的融资。对此,公司曾发布声明称,“商汤并不曾有上市具体时间表”。

话音刚落,公司上市的时间表已然清晰。

IPO日报注意到,成立七年多,公司已融资多达12次,最后一轮融资对应的投后估值已高达120亿美元;另一边,商汤科技收入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持续亏损,而这一业绩表现下,公司又能否撑起市场给出的高估值?

高学历团队

公司的运营主体系2014年成立的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Sense Time)。据悉,商汤科技的创始团队源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成员包括汤晓鸥及实验室的核心成员。

翻开这个创始团队的学历可以发现,他们可是妥妥地高学历人才。

其中,创始人汤晓鸥获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自1998年1月起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且自2009年1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晓刚同样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执行董事中,徐立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专注于计算机视觉及计算成像学的研究。

记者了解到,在这样一帮高学历团队的带领下,商汤科技目前开发的人工智能软件主要运用在企业服务、城市管理、个人生活以及汽车出行四个领域。

根据Frost & Sullivan报告,公司在2020年系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按照收入计算),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一起,被称为中国的AI“四小龙”。

据悉,人工智能软件市场可分为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数据科学,主要由四类人工智能模型支持,即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智能内容生成以及智能内容增强。

上述报告指出,人工智能软件将是未来十年增长最快的商业领域之一。

上述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软件市场规模预计由2020年的305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121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9%。其中,中国系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人工智能软件市场,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0年的295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16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1.5%,将成为全球主要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市场。

融资多达12轮

作为中国AI“四小龙”之一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颇受青睐。

打开这家AI“独角兽”的招股书,记者注意到,在融资这一栏里面排列着数十位股东,后者大多系公司融资引入的外部投资者。成立至今,商汤科技共进行了多达12轮融资,其中不乏许多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

记者从天眼查获悉,2014年,IDG资本“打头阵”,以约1100万美元的价格入股公司,成为其首位引入的外部股东,这也系IDG首次“试水”人工智能领域;随后,另一家资本方Star VC投资千万美元入主商汤科技,双方还曾表示将联合建立未来科技研究中心(注:Star VC系影视明星任泉、李冰冰、黄晓明等共同出资组建的明星风险投资机构,股东还有章子怡和黄渤等)。

2016年的B轮融资中,IDG资本、Star VC再度“加码”,同时参与本次融资的还有万达集团、鼎晖投资,以及中金公司旗下的两家企业,涉及融资总额超1亿美元。

2017年之后,随着AI站在了快速发展的“风口”,国内也迎来了AI融资热潮,更多机构开始纷纷筹划入股AI企业。商汤科技也是在这一年开展了多次融资,引入了多位有着明星阵容的股东。除了著名投资人梁伯韬外,参与这场投资“盛宴”的还有东方国际、华融国际、赛领资本、盈峰控股、TCL创投、东方证券、五源资本、基石资本、招商证券等机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入主的热情有增无减,商汤科技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时间来到2018年。这一年,公司又发生了三次融资,包括阿里巴巴领投(通过旗下淘宝控股投资)、苏宁易购跟投的C轮融资,富达国际、深创投、Tiger Global Management等投资机构的C+轮融资,以及软银愿景基金的D轮融资,共计“吸金”超10亿美元。

虽然公司的招股书暂未披露,但天眼查信息显示,2021年1月,商汤科技又进行了一次高达数十亿美元的Pre-IPO融资,本轮融资对应公司的投后估值已达约120亿美元。

一群博士“带队”、12轮融资 这家AI“独角兽”要IPO 能否撑起120亿美元估值?

撑得住估值吗?

与AI“四小龙”的其他三家企业相比,商汤科技的估值是最高的。

在商汤科技赴港IPO之前,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已开启了上市的进程,后三家企业的上市地点均不约而同地选在了科创板。截至记者发稿,云从科技已顺利过会,目前在提交注册阶段;旷视科技于今年3月的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即将IPO上会;依图科技也曾冲刺科创板IPO,但在2021年6月已终止。

不过,这四家企业均未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下称“报告期”),商汤科技实现营业收入约18.53亿元、30.27亿元、34.46亿元,净利润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三年间累计亏损了205.59亿元。

至于为何亏损持续扩大,记者翻阅财报后注意到,研发“烧钱”成为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公司在研发上投入较高,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总额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截至2021年6月底,商汤科技共有3593名研发成员,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持有或正在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包括超过250个博士及博士学位候选人。

至于同行的其他三家公司,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均亏损金额较大。记者翻阅公开数据获悉,主要原因与商汤科技类似,一方面系研发投入的费用较多,另一方面受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账面亏损因素的影响。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IPO日报表示,“业绩与估值背离的现象,一级市场由于是小圈子、估值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市场检验;二级市场是公开市场,对企业价值真实性的检验能力更强,所以一旦业绩不佳又无法合理化成长预期,那么就会出现一二级市场倒挂或跌破发行价等问题”。

此外,公司的另一大费用支出系因此前融资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据了解,公司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加上可转换债券的公允价值产生的亏损,由2018年的31.8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05.64亿元。若不考虑这部分的费用,2018年至2020年,公司经调整后的亏损净额分别为-2.21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

IPO日报发现,本次上市的募集资金用途中,商汤科技计划投入60%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不难看出,未来研发仍是公司的侧重点。

其中,10%的资金将用于扩大公司AIDC的算力,10%资金将用于加强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能力及开发自有的人工智能芯片解决方案,15%的资金将用于提升与人工智能模型有关的能力;25%将用于进一步开发产品,并增强其他人工智能研发能力,以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文章来源:IPO日报)

文章来源:IPO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