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物联网+”活畜资产抵押信贷产品落地青海

财经
2021
10/16
20:37
亚设网
分享

“没想到,我的牛羊就能当抵押物,而且放款时间特别快,这个贷款是我们农民的福音。”今年,青海省大通县城关镇铁家庄村村民马长青苦于没有资金扩大规模时,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帮他在五天内成功贷款100万元,用来发展养殖业。

马长青口中的这笔贷款名为“乡村振兴活畜贷”,10月15日,该产品在西宁市正式发布。据悉,农行青海分行因地制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要求,在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和乡村振兴局的全力支持下,创新推出了“乡村振兴活畜贷”。今年2月份,“乡村振兴活畜贷”在青海部分地区试点,目前已在全省推广,截至9月末,已成功投放活畜贷5800余万元,覆盖奶牛、牦牛、生猪等生物资产1.25万头,为破解乡村振兴融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提升“三农”服务质效提供有力支撑。

该产品是全国首个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牲畜活体抵押的信贷产品,填补了活畜资产抵押融资的空白。通过“物联网+政府(全额贴息)+银行+养殖企业”的服务模式,以生物资产为抵押,实现活畜资产一物一码、一物一档,解决了长期以来生物资产由于风险大、监管难、抵押难而导致融资难的“卡脖子”问题。

为使“乡村振兴活畜贷”产品更具有延展性和可持续性,农行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了“金穗农牧云平台”,运用智能耳标为每个活畜资产提供唯一数字身份识别码,实现一物一码、一物一档,随时随地盘点生物资产数量和活动轨迹,使得活畜资产可视、可控。既为广大农牧户搭建了智慧养殖、智慧放牧的数字平台,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又取得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突破。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创新推出可复制推广的“惠农虫草贷”、“拉面产业扶贫贷”和“惠社e贷”等一系列特色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模式,累计发放特色贷款34亿元,满足了客户差异化需求。中国农业银行三农业务总监陈军表示,总行已将青海分行作为全国“基于物联网‘三农’产品创新”的三大试点之一,今后会持续强化政策倾斜和业务指导。下一步,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十四五”期间向青海省县域地区投放贷款1000亿元,为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作者: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 记者 孙海玲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