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刘庆峰:用AI解决社会问题 需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性创新

财经
2021
10/25
14:30
亚设网
分享


科大讯飞刘庆峰:用AI解决社会问题 需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性创新

“人工智能产业哪怕只是一个种子,还在黑暗土壤中,不知道它哪天发芽,但是这一个生态就要起来了,一定会有一片鲜花在未来盛开。”


10月25日,第四届世界声博会暨2021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在合肥举办,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致辞。如何让人工智能在更多行业中深入解决重大社会命题,如何让更多开发者在解决社会重大命题上有用武之地,成为此次会议的焦点。

用AI解决社会老龄化难题

过去一年,科大讯飞开放平台新增108万开发者,开发者团队人员来源越来越广,应用越来越丰富,从早期的以个人产品为主,到给行业赋能,再到对工业发展产生作用。其中,新增开发者中,60%是应用于工业生产制造。

在人工智能应用中,机器可以模仿个人的声音,不仅会朗读各种文本,还可以对声音进行“画像”,只要说一句话,就大概能够推断年龄、性格特点、喜好,充满了趣味性。

刘庆峰现场还介绍了一个新的应用:检测老人是否患有阿尔海默症,不仅可以提前发现,提前发现之后怎么样通过主动措施,让病症往后延,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2010年我们刚刚开始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时候,只有三项能力,而今天我们已经有400多项能力,这是核心技术的进步。”刘庆峰说。

作为一家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当前的工作更多的是突破“无人区”。

“我们在不断持续打造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领先引擎,包括无监督训练,怎样使我们机器用更小的数据学习更多的知识,用更少的人工标记让机器自主学习更多知识,从而降低推广落地的成本而效率更高。”刘庆峰介绍说。

通过无监督学习,也可以实现小数据学习的算法突破。刘庆峰以模仿声音为例,早期模仿林志玲的声音,需要一个星期时间,后来不断压缩到一天再到三个小时。

再以语音识别和翻译为例,针对一个新的语种,需要人工标记语料,而现在100小时就可以达到原来1万小时的效果。

此外,多模态融合也有突破,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与人脸识别、嘴型识别和手势、眼神结合起来,使得高噪音环境下的汽车驾驶中的语音识别大幅提升。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可以想象20年后,假如没有陪伴机器人,我们的生活将会非常难受。”刘庆峰说,越来越多的生产岗位出现“用工荒”,这些都需要人工智能的深度和广度应用。未来5年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要等社会问题凸显之后再发展人工智能,可能最好的时间窗口就过去了。

2.0战略让开发者低成本破解问题

“解决重大历史命题已经不再简单依靠单一技术,必须要靠系统性创新。”刘庆峰以“双减”为例,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过程性的作业考试数据进行评价,知道孩子的薄弱环节,从而精准给予指导。

这背后,涉及到了OCR自动评分、推理等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而这些技术必须要在底层拉通,同时必须要和管理以及教研等联合起来,以安徽为例,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孩子的无效作业时间降低了50%,“只有通过人工智能过程性评价,没有考试但我们照样可以更精准分析教学进展,分析孩子的兴趣特长和薄弱点”。

同样的,疫情防控时期,机器要对海量信息进行聚合分析,涉及到技术、资源、数据以及管理的深度结合;教育、医疗、养老、工业等领域,也不再是单一技术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牵头系统性创新,让人工智能切实解决社会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历史命题,必须从单点应用突破到系统性创新。

“没有登月计划,就不可能一个个的科学家在做历史性贡献。”刘庆峰说,大量有创新能力的开发者,往往由于不具备资源、资质,被挡在系统性创新门槛之外。

对此,科大讯飞开放平台提出“2.0战略”,将联合行业中有资源和平台能力的行业龙头,搭建行业的“底座”,再把众多场景开放出来,用低代码和零代码的方式,让开发者几乎不用了解核心技术,直接拖拽,就可以解决一个又一个行业的关键问题,涉及从教育、医疗、智慧城市农业到环保等超过18个领域。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文章来源:南方Plus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