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购操作加量至2000亿,短期内降准预期降温

财经
2021
10/25
18:37
亚设网
分享

对冲缴准、税期、地方债发行放量等。

逆回购操作又有变化。10月25日,根据央行公告,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央行当日开展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0%。

这是央行连续第4个交易日开展千亿级逆回购操作,但与此前三天不同的是,这次操作规模翻了一番。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央行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主要是还是为对冲缴准、税期、地方债发行放量等短期资金面扰动因素,以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与此同时,随着逆回购操作的加量,有分析称,短期内降准的概率有所降低,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的基调,主要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MLF(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等方式熨平资金波动,结构性支持经济。

操作规模为2月以来最高

步入10月,央行逆回购操作放量,尤其是临近月末,千亿逆回购似乎已成常态。

先是10月20日,央行开展10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一改此前100亿元的操作规模;随后在21日和22日,千亿逆回购持续;到了25日,这一情况再发生变化,操作规模由此前的1000亿元加大至2000亿元,这也是自今年2月以来逆回购操作规模最高的一次。

考虑到25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央行当日实现净投放1900亿元;另从近四日来看,央行逆回购操作规模共计5000亿元,对冲到期量后,实现净投放4600亿元。

“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力度,主要是还是为对冲缴准、税期、地方债发行放量等短期资金面扰动因素,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表示,日前财政部明确,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尽量在11月底前发完,预计近两个月专项债发行量同比将明显增加。

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研究员祁宗超也认为,税期来临和政府债券发行是导致央行加大公开市场资金投放量的主要原因。他还称,考虑到三季度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央行如此操作可能还有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的目的,即使短期内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冲高,也不会因此而收紧流动性。

上周以来,地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据光大证券(601788,股吧)研究所统计,上周政府债到期2450亿元,实际发行5308亿元,净融资规模达2858亿元,较前一周多增2494亿元。而本周将有618亿元政府债券到期,计划发行额为4783亿元,净融资预计增至4165亿元,供给压力将有所增大。

另外,10月26日是10月缴税截止日,也给资金面带来一定压力,一般而言,缴税对资金面影响较为集中的时点,主要在截止日前2~3个工作日。

从市场资金利率来看,近来短端利率有所上行。最新数据显示,10月25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涨跌不一,隔夜品种下行6.2BP报1.61%,7天期上行18.7BP报2.243%,1个月期上行1BP报2.38%。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截至25日下午15时,DR007(银行间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加权平均利率报2.1976%,较前一日上涨21.53BP;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6103%,较前一日下跌5.5BP。

业内的共识在于,地方债的供给压力在短期内将持续。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报称,截至10月24日,多地已经发布了10月的地方债发行计划,根据计划,10月新增地方专项债和一般债合计约3600亿元,考虑到部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尚未披露,统计数据并不全面,特别是部分发行大省,如安徽暂未公布发行计划,因此预计最终地方债净融资规模在4500亿元附近。

“再结合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将尽量在11月底前发行完毕的目标,地方债净融资额可能会上升至7000亿元。”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称。

降准预期再降温

随着逆回购操作力度的加大,未来资金到期压力也在提高。一方面,参考以往月末逆回购投放情况,预计千亿逆回购操作将延续至月底,从而呵护资金面平稳跨月,这也就意味着,步入11月后,逆回购到期会为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11月MLF到期余额为10000亿元,为年内最高值。

较大规模的MLF到期压力让市场再次关注央行会否进行“二次降准”,但不少业内人士分析,未来降准的概率已有所降低。“目前看,国内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环境与目前经济复苏基本匹配,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而且目前经济面临问题较为复杂,降准并非完全对症,整体来说,降准概率低。”周茂华告诉记者。

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表示,对于政府债券发行和税收缴款以及MLF到期等阶段性影响因素,央行将综合考虑流动性状况、金融机构需求等情况,灵活运用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动性,熨平短期波动,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资金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在增加流动性总量方面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这被市场解读为,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基调,将倾向运用数量型工具和结构性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明明也称,11月降准的可能性并不高,主要有三方面的考量。首先,在不考虑MLF和逆回购到期的前提下,流动性并不存在较大的缺口,对于资金面的预期明显好于10月,降准必要性降低;其次,目前央行灵活运用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呵护资金面,对于降准工具的需求下降;再次,内外部经济环境制约货币政策宽松。

具体来看,“高通胀导致的结构性分化已经逐渐外显,下游产业的成本压力在上升,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经济增长动能。”明明说道,基数效应和工业品价格高位运行料将导致四季度PPI同比维持高位运行,虽然当前国内经济增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国内通胀处于高位且存在传导扩散的风险、美联储缩减购债(Taper)箭在弦上,国内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空间受限。

东吴证券(601555,股吧)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持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来看,四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较低。今年全年GDP能够达成6%以上增速的目标已无悬念,且根据公布的9月PPI数据,当前我国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胀压力,因此四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较低,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的基调。

“就明年而言,根据三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的表述,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下行压力在明年或将体现,宽松政策在明年有望发力。”李勇称。

(李悦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