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子公司高管谈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压降:客户资产压舱石,短期很难替代

财经
2021
10/25
22:35
亚设网
分享

今年6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应当对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实施规模控制;应当确保现金管理类产品管理规模与自身的人员储备、投研和客户服务能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相匹配。过渡期至2022年底。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监管部门召集理财子公司开会要求逐步压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及占比,具体为今年年底前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产品总规模的比例下降至40%,明年底下降到30%。

中邮理财董事长吴姚东10月23日在2021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介绍,当前各家理财子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处于30%至60%之间。

“对于现金管理类产品,首先要承认其在当前阶段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吴姚东表示,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面临净值化转型压力,现金管理类理财作为过渡期的创新产品,因为资产范围广、摊余成本估值、净值稳定,受到客户的欢迎,规模增长也很快。“我们现在的投资者教育、客户对净值化的接受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金类产品当下是很难替代的。”

在上述会议上,农银理财副总裁杨新兰也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一度受到理财机构和投资者的青睐。从理财机构看,现金管理类产品属于净值型产品,也较好体现了银行系理财公司在投资、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从资金端看,现金管理类产品以其流动性高、风险低、收益稳健等优势,受到一些中低收入群体和中低风险偏好者的偏爱。

对于监管部门要求压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杨新兰表示,由于理财公司成立时间短而积累的风险准备金不足,一些公司可能会面临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压降。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发展要把握定位,坚持“合规、专业、创新”的方向,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

“当前现金管理类产品具有相当优势,已发展成为客户的高流动性金融资产,属于客户金融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理财公司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业务规模和风控能力,确立适于实际的业务模式,评估保有科学合理的现管类产品规模,大力加强产品稳健运作,服务好客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流动性管理的需求。”杨新兰称。

吴姚东也表示,监管政策是一个逐步规范化和趋向统一的过程,公募基金走过的这段路程我相信银行理财未来也要走这样一段(货币基金压降),监管政策加快倒逼理财子公司提升投研能力,提升其他主动管理能力,从纯债到固收+、多资产多策略,背后是投研能力的提升,“这个路程我相信压力还是很大,但经过这两年的整改转型,我对我们金融机构的弹性、管理能力和执行力都更具信心,我也对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规范发展很有信心。”

杨新兰还表示,2022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新规过渡期结束,对于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全面实施规模管控,这有助于现金管理类产品的长期稳健发展,有助于调整优化理财市场产品结构,有助于防控市场流动性风险。

(邱光龙 HF056)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