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金融】鲁西银行:平原地区的金融奇兵

财经
2021
10/27
08:38
亚设网
分享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红色金融】鲁西银行:平原地区的金融奇兵

文/崔勇  山东省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李剑锋  山东省银行业协会办公室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9期

鲁西银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于泰山西麓、东平湖畔,与北海银行一样,是山东境内诞生的两大红色银行之一,在晋冀鲁豫及华北平原地区有着广泛影响,在中国革命根据地金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鲁西银行的活动范围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在环境险恶、斗争残酷的情况下诞生、发展并壮大,堪称平原地区的“金融奇兵”。

鲁西银行的六年春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要求在敌人后方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1939年3月,陈光、罗荣桓率一一五师进入泰西,开辟泰西根据地。为帮助抗日力量筹措经费和发展根据地经济,泰西银行成立,并在肥城县李家溃村建立泰西银行印刷所,该印刷所当年底转移至东平县戴庙的土山村。

此后鲁西革命根据地逐渐成型,涵盖山东省境内津浦铁路德州至兖州段以西、济宁至菏泽公路以北一带,包括现聊城、菏泽地区大部,德州、泰安、济宁地(市)的一部分及济南市长清县,此时的鲁西区为山东革命根据地六大战略区之一。1940年1月20日,《中共北方局对山东的工作意见》指出,“鲁南、鲁西应统一发行纸币,纠正不统一的各自为政的办法。”2月29日,中共山东分局发出工作指示,“筹办鲁西、鲁北、清河三银行。”3月,鲁西银行在东平县周楼村(今属济宁市梁山县)成立,此前的泰西银行印刷所变更为鲁西银行印刷所,一一五师供给部部长吕麟兼任鲁西银行经理。4月15日,鲁西行政主任公署成立,鲁西银行划归鲁西行政主任公署领导。

根据中共北方局和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的决定,1941年7月1日,鲁西、(小)冀鲁豫两个区党委合并为冀鲁豫区党委,鲁西银行合并冀南银行冀鲁豫办事处,成为冀鲁豫根据地的地方银行,自此,鲁西银行脱离山东革命根据地金融体系,业务范围由鲁西扩大至直南、豫北和鲁西南。

1942年,日伪军对冀鲁豫根据地进行多次“扫荡”,冀鲁豫区进入空前艰苦时期,我抗日武装化整为零,坚持分散行动。鲁西银行在艰苦环境下得以发展,先后成立第三分行、第二分行两个分行,原鲁西银行称作总行。鲁西银行与冀南银行实现通汇,便利了军政民战时金融流通。1943年,冀鲁豫根据地区域扩大,为解决银行服务盲区、分支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根据晋冀鲁豫边区财经会议安排,鲁西银行与工商局合署办公,后来,又将合署办公改为合并办公,实行工商管理税务、贸易、银行三位一体的体制,对未设鲁西银行分行的地区,其工商分局设立信用科,各县工商局设立信用股,办理货币发行及存放汇等业务。冀鲁豫行署发布命令,禁止冀南银行、晋察冀边区银行、北海银行等货币在冀鲁豫区流通,鲁西币作为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本位币”的地位得到强化。

进入1944年,敌我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随着日军在太平洋(601099,股吧)战场上的一再失利,冀鲁豫根据地的日军兵力大幅缩减,且多系新征之老年兵和少年兵,厌战情绪严重,战斗力弱,全区出现了空前有利的形势,我抗日军民开始对敌发起反攻,冀南区和冀鲁豫区逐渐连成一片。1944年6月,鲁西银行与冀南银行冀南区行合署办公,1945年5月,两行正式合并,继续沿用“鲁西银行”的名称,新鲁西银行由2个分行增加到8个分行,业务范围向北延伸到河北省衡水地区。1946年1月1日,鲁西银行并入冀南银行,与工商局分开,改称冀南银行冀鲁豫区行,从此,冀鲁豫区的金融机构纳入了冀南银行系统,但对外仍保留鲁西银行名义,各级金融机构悬挂冀南银行和鲁西银行两块牌子。

1948年10月1日,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成立华北银行。12月1日,华北银行与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原鲁西银行各分支机构并入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鲁西银行完成其使命,走完了短暂却波澜广阔的6个春秋。

流通了近十年的鲁西币

鲁西币作为鲁西银行的官方货币,自1940年5月正式发行到1949年底回收完毕,共流通了近十年的时间。其流通区域随着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由初期鲁西根据地的30多个县,逐渐扩大到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5省116个县,成为战时根据地金融的一支重要力量。

【红色金融】鲁西银行:平原地区的金融奇兵

鲁西银行发行的鲁西币

鲁西币的形制。鲁西币按版别共分37种:本币31种,本票1种,临时流通券5种;按面额共分17种:4分、5分、1角、2角、2角5分、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25元、50元、100元、200元、300元和500元,部分鲁西币印有鲁西南、泰运、湖西、豫东等地名,但并不分区流通,只是作为不同版别的标志。另外,鲁西币相较于北海币等,形制和用料更为丰富,横版、竖版兼有,纸张、油墨因地处平原地区条件艰苦,买到什么就用什么。特别是鲁西两元纸币,千差万别,如果拿出10张两元币,往往会有三四个颜色之多。

鲁西币的印刷。为适应抗日根据地的需要,鲁西银行先后在东平湖及昆山一带、聊城莘县、鲁西南、湖西、鲁西北齐河及东阿县一带创建了6个印刷所,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印刷所以及湖西、鲁西北印刷所。与其他银行印刷所多隐匿于山区不同,鲁西银行印刷所基于地处平原的特点,多在“地底下印钞票”,分散生产,以十几个人为一生产单位,选择群众基础好、地点偏僻的村庄,在空院中挖一大坑,上以木梁支撑柴草盖顶,再覆厚土与地面齐平,出入口则设在民房内不起眼处且便于封死、伪装,以隧道与地下室相连。

鲁西币的投向。鲁西银行发行货币除保障战时军需外,积极开展存款(军政机关团体、公营企业存款等业务)、贷款(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等)、结算汇兑(与冀南银行的票汇、信汇、电汇等业务)、工商业投资(军工生产企业和公营商店等投资)等业务。鲁西银行存续期间,共发行鲁西币24.4亿元,其中用于军需财政透支等业务19.26亿元,占发行总额的78.93%;用于工商业投资与贷款4.59亿元,占发行总额的18.81%;用于农业贷款0.55亿元,占发行总额的2.26%。特别是,在毛泽东主席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总方针后,到1943年底,鲁西银行积极为根据地建设放款出力,农业贷款猛增至2500万元,工业投资和贷款增加到7100万元,发放商业投资和贷款1500万元,为根据地建设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鲁西币的回收。鲁西银行被纳入冀南银行体系后,鲁西币停止印刷,但已经发行的在市面上与冀南币等值流通。为整顿本币,稳定金融,冀南银行决定将本行发行以外的流通券及本票回收,并限期1946年底完成该工作。后期限虽满,市场流通仍多,1946年12月6日、1947年7月、1948年4月27日,冀南银行又多次发布通令、公告等,要求各级银行继续收兑鲁西币。1949年8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冀鲁豫分行发布了关于全部回收旧币的指示,鲁西银行发行的流通券及定额本票在列。1949年底,回收旧币工作结束,仍有部分鲁西币散落民间。

鲁西币在停止印刷后仍流通了近4年,并且历经多次回收而不绝,与其币值稳定、在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信和良好信誉密不可分。以鲁西币比值为例,1940年鲁西币与伪联银券比价为1:2,1945年达到1∶15;再看与法币的比价,1940年大致为1∶1,1945年变为1∶3.5。

印刷所里的抗战故事

面对敌人的一次次“扫荡”“剿杀”,鲁西银行印刷所工作人员紧紧依靠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一边生产,一边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混小子你不管娘了,赶紧回来”。曾任鲁西银行第一印刷所副所长、第二印刷所所长的仪华,在解放后调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让他始终忘怀的,是一次被老大娘救命的经历。

1942年,日军“四三大扫荡”后,仪华任所长的第二印刷所转移至菏泽鄄城北部一带,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以“地下印钞”的方式进行生产。地下印刷所空气流通差,又终日油灯照明,干部职工分两班昼夜连轴转,烟熏墨染,吐口唾沫都是黑的。日伪军正是利用以上特征对印刷所工作人员进行搜捕,破坏性很大。

1942年秋,日伪又一次“大扫荡”,第二印刷所再次被迫转移。负责人仪华突围时,在王满村与敌人迎头遭遇,他转身就跑。危急关头,仪华不远处的一位老大娘大声呵斥道:“混小子你不管娘了,赶紧回来!”面对汉奸的一再逼问,老大娘一口咬定仪华就是她儿子,在惊险的情形下保护了这位八路军干部。

时至今日,老大娘智救仪华的故事仍然在鄄城一带流传。在当时,被大娘认作儿子,或被姑娘媳妇认作丈夫加以保护的印刷所工作人员大有人在。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军民关系,才使得印刷所及其工作人员一次次转危为安。

“这个运输队真稀奇”。1944年,14岁的仪维艮在鲁西银行第二印刷所参加工作。当时,印刷二所的对外番号为“运输队”。据仪老回忆,在战争年代,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为此,印刷二所决定在鄄北黄河故道的地下建设新的印钞厂,这里距离敌人很近,地形险要,上边是一片荒沙,村庄也较少,隐蔽性好,敌人也不大注意。

“运输队”的首要任务是挖地道,他们夜间在地下挖土,拂晓时把新土伪装起来,挖的印记用干沙盖好。路上的车辙脚印用耙一拉,风沙一吹,什么痕迹也没有,就连当地群众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只知道是个运输队。

挖地道和打仗一样危险。每天除满身黄土一嘴泥、肚中还有大沙粒外,也有流血牺牲的。鄄北黄河古道一带,都是沙土层,平时挖个井、掏个洞都会塌方。有一次,挖地道遭遇严重塌方,五位同志被掩埋,其他同志紧挖快扒也只救活一个人,其余四位同志壮烈牺牲。看到战友的尸体,同志们悲痛欲绝,但又不能哭出声,只能默默把烈士掩埋,拿起烈士的掀、战友的镐,继续在地下作战。

据老人回忆,经过十几天的奋斗,地下印钞厂终于建成。投用后的印钞厂严格保密,不在下边工作的人,都不知道下边的奥秘。同志们夜间印钞白天轮休,轮休的同志经常会帮助群众干活儿,有时还演戏、唱歌、扭秧歌,有文化的人也会到村里刷标语、画漫画,这时“运输队”就成了“宣传队”。为此,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个运输队真稀奇,夜间神出鬼没运东西,白天演戏刷标语!”

“只有跟着共产党走,咱家人才能过上好日子”。1942年到鲁西银行印钞三所工作的李永德,从学徒工干起,逐渐成长为正式石印工人,提升为干部,管过金、银、钞票。解放后,在工商银行分支机构工作。据李永德老人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印刷所工作人员一方面坚持印钞发钞,另一方面还要对付日本鬼子的“扫荡”。李永德在鲁西印钞厂工作时,曾经打过三次游击。

第一次是1943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日军进行冬季大“扫荡”,冰天雪地之下,敌人只是抢了些粮食,军政人员没有受到损失。第三次是1943年10月上旬,当与敌人遭遇时,同志们一边做好战斗准备,一边高呼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伪军认为是遭遇手枪队,扭头就跑了。

让李永德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二次打游击,那是1943年农历五月初四,他所在的印刷所接到军区首长命令,赶赴聊城冠县赵庄村抗击日寇。部队掩埋好印刷器材,马不停蹄地赶到赵庄时,敌人已经退却,抢了东西,还掳走不少人。本次打游击后,李老向组织请假,回家探望母亲和姐姐。姐姐见到弟弟后,一直痛哭不止,最后甚至都哭不出声音了,她坚决不让李永德返回部队,不再当八路军了,但母亲却有自己的看法,她不停地劝说姐姐、也反复叮嘱李永德:要跟着共产党打鬼子,因为“只有跟着共产党走,咱家人才能过上好日子!”正因为母亲这句叮咛嘱托,李永德从此更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9期)

微信征稿启事

《中国银行业》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是目前唯一一本带有全行业性质的公开刊物,是沟通监管部门和机构的纽带,是行业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了解银行业的窗口。目前《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征稿邮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我们期待您的稿件。

微信投稿邮箱:zgyhy001@163.com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红色金融】鲁西银行:平原地区的金融奇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