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专利密集产业增加值占GDP13%

财经
2021
10/29
06:35
亚设网
分享

2025年专利密集产业增加值占GDP13%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10月28日,《“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对未来五年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注意到,这是继今年9月下旬《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对外发布后,近期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又一份高层次重磅文件。《规划》围绕五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等。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了八个主要预期性指标。比如,到2025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要达到12件,比2020年增加5.7件;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11.6%提升至13%。浙商证券研报指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系“十四五”新提出指标,较“十三五”规划原有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更强调高质量创新,说明我国在创新发明领域的重心逐渐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顶层设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知识产权领域重磅政策文件不断。

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发布,为我国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作出全面部署。此次,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工作和有关改革的顶层设计。《规划》围绕五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一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协同保护和源头保护。二是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三是构建便民利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四是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主动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五是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和文化建设夯实事业发展基础。围绕五大任务,《规划》还设立了商业秘密保护工程等十五个专项工程。

对于知识产权工作的意义,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要素的有效分配可能对未来的经济潜在增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而要落实这一原则,需要进一步落实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大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要素配置改革工作有利于挖掘人才和智力优势、鼓励技术和知识在经济活动中进一步发挥作用,提高经济潜在增速,充分秉持初次分配的效率原则。

全面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发布的《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出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八个主要预期性指标。例如,《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件;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9万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3200亿元。

与此同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此次发布的《规划》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决策。例如,在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开展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研究。统筹推进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加强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领域立法,出台商业秘密保护规定。完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规。

推进修订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完善与国防建设相衔接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全面建立并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损害赔偿力度。研究建立健全符合知识产权审判规律的特别程序法律制度。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依法及时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立改废释。

此外,对于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此次发布的《规划》也有颇多着墨。《规划》就指出,要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完善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健全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制度,建立跨部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信息共享制度。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