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一二级市场差价应给谁

财经
2021
11/02
08:39
亚设网
分享

资本市场一二级市场差价应给谁

【念念有余】

差价应该尽可能让普通投资者享有,这对繁荣资本市场有利。

余胜良

近期新股频频破发,引得一些人欢呼,认为这是注册制的威力,是市场化发行的胜利,打新党从此没了立足之地。当然也让打新者很失落,一个少有的资本市场铁饭碗也被打烂了。

股票破发,就是好事儿吗?打新党没了立足地,就是好事儿吗?

我认为一点儿也不好,长期发展还会对市场有所损害。一二级市场应该有差价,而且差价应该尽可能让普通投资者享有,这对繁荣资本市场有利。

有人认为这波股票破发是因为新股供应充分,竞争压力大。这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股票发行太贵,一二级市场倒挂。

股票能顺利发行,背后原因很简单,就是打新人能赚到钱,愿意掏钱认购。这就好比批发零售,批发和零售之间要有价差,货物才好卖出去,这就像河流要有海拔差,电流需要电压一样,水和电才能流动起来。

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首次发行的股票,没有被市场充分研究,没有被交易过,没有被市场情绪影响过,为此要放低一点儿身价,需要折价,才能跻身到资本市场去,这个折价就可以被当做一二级市场差价。

股票破发,背后原因是发行得太贵。发行贵,那是发行方的天然冲动,上市公司想多募集资金,原来股东想多富贵,中介机构想多赚钱。

有一段时间,股票发行价格似乎便宜了一点儿,一二级市场价格差很大,好多人都有意见,追找原因,是有一些机构联合压价,更早之前,是官方规定了一个发行市盈率。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好像吃了很大亏一样。其实之前,那些发行后涨太多的公司股价,多数都慢慢回归,炒新的人吃了些亏。

股票发行一开始,一二级市场的差价很明显,而且被少数机构投资者享有,一直到现在,在一些资本市场也是如此。比如美国大财阀时代,摩根家族可以左右股票发行,发行给熟悉的一些机构,这就好像一个俱乐部一样,外人很难染指。

一直到现在,美国资本市场还是如此,基本上都是发行给机构,中小投资者没有机会,这其中有历史传承,也有一个理论支撑——机构投资者有定价能力。研究认为,中小个人投资者只会盲目定价;机构博弈之后的价格,更能接近市场真实情况。

但是无数案例表明,在机构投资者决定价格的美国市场,以及香港市场,股票破发的不在少数,有些甚至一泻千里。这些都被认为是成熟的资本市场。在香港资本市场,个人可以参与打新,但打新长期处在一个很微妙的地带,经常亏损。按道理,机构认购者和上市公司发行者会有一个博弈,比如小米发行时,这种博弈就有所体现,大大降低了雷军的期望值。但是这种博弈经常不能奏效,从市场表现来看,发行价往往还是太高,这可能是因为资金充裕,想赚钱的人太多,发行者总能找到资金捧场。

我们通常会认为市场会自我平衡,完成调整,其实未必如此。往往是,在错误定价之后,还会继续错误。现在投资者认为A股破发,会让机构认购更为谨慎,会让这些机构调低认购价。这可能也只是美好愿望,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有一段时间,新闻称机构联合起来压价,这当然并不健康,但投资者为了拿到份额不得不抬价,是否就是健康表现?

压低发行价其实才更为合理,这关系到资金是到了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手中,还是到了打新者手中。我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是少数能让中小散户得到确定性收益的环节,这也鼓励并挽留了中小投资者参与,给我国资本市场注入活力,是新股顺利发行的重要原因。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