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海底捞宣布年底前闭店约300家但并不裁员 市值较高点已蒸发超3500亿港元

财经
2021
11/06
08:30
亚设网
分享


突发!海底捞宣布年底前闭店约300家但并不裁员 市值较高点已蒸发超3500亿港元

“我作为海底捞最大的股东,(对于海底捞未来增长)我是不抱有希望的。”今年6月,一份有关海底捞(06862.HK)的交流会纪要在网上流传,创始人张勇如是说。

一语成谶。

11月5日,在扛不住经营压力之后,海底捞宣布闭店措施,其将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对较低及经营业绩不如预期的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在2020年餐饮业遭遇疫情重创之后,海底捞即便经过了一年的调整,似乎还是没有从颓势中走出来。今年以来,不仅业绩恢复不及预期,股价在二级市场也是一路下行。

与此同时,海底捞的负面舆情不断,从“牛肉粒没了”到“包厢摄像头”,海底捞多次登上新闻热搜。有“火锅茅”之称的海底捞,似乎进入了停滞期。

与危机相呼应的是公司的股价,2021年2月,海底捞股价达到历史新高的80多港元/股,总市值曾一度接近4700亿港元。公司最新股价收于21.05港元每股,已较高点蒸发超过3500亿港元。

闭店约300家

根据公告,海底捞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关停300家门店。

关停300家门店对海底捞来说,是个不小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海底捞门店已经达到了1298家,不包括今年上半年新开门店数量,这个关停规模达到了23%以上。

要知道,在今年上半年底,海底捞还在维持扩张策略。根据中金公司此前的预测,受限于各种因素影响,海底捞的开店速度受到限制,但仍然预估上半年新开店约300家。

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策略转向。

在公告中,海底捞坦言是2019年制定的快速扩张策略导致了这些门店的经营未达预期,并罗列了四项原因:

一是部分门店选址出现失误;二是让各级管理人员无法理解且疲于奔命的组织结构变革;三是优秀店经理数量不足;四是过度相信连住利益的KPI指标,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

在承认策略出现错误的同时,海底捞也给出了调整方案。

为改善上述经营表现,海底捞董事会决定开展由执行董事、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负责领导的“啄木鸟计划”。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包括海外门店,并相应采取果断措施;重建并强化部分职能部门,并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在科学考核各部门的前提下,持续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并大力倡导爱和信任为核心的奉献精神;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若海底捞门店的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海底捞门店。

同时,海底捞表示,此次关停门店不裁员,公司将在集团内妥善安顿相关门店之员工及管理层。

成长性见顶?

今年以来,海底捞的成长性就一直遭受市场质疑。

上半年,海底捞实现收入约为200亿元,同比增长约106%,实现净利润约为人民币9452.9万元,同比增长109.8%。

相比2020年同期,这份成绩单已经有了明显好转。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收入约为98亿元,净亏损约9.65亿元。

但如果与疫情之前的表现相比,海底捞的增长可谓大大不及预期。2019年上半年,其实现收入约117亿元,当年中期净利润为9.11亿元。也就是说,相比正常经营下,海底捞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仍有8亿之差。

市场一直认为,这主要由于翻台率恢复低于预期、新店爬坡期拉长及产生开办费用、国内疫情反复、员工成本短期上涨等因素造成。

尤其是翻台率数据的变化,一度让海底捞遭遇诸多非议。

2016-2019年,海底捞翻台率每天分别为4.5、5.0、5.0、4.8次,2020年海底捞翻台率下跌至3.5次/天,到了2021年上半年,整体翻台率已经下滑至3次/天。

但海底捞一直以来都没有放慢开店的步伐。截至2020年底,海底捞门店达到了1298家,2017年-2020年,海底捞每年新增门店分别为99、193、302、530家,以60%-70%左右的增速扩张。

以此来看,要恢复到平均翻台率4次/天,海底捞仍然有不短的路要走。

海底捞对自身情况亦有清醒认识,此前公司在接受投资机调研时坦言,整体门店速度扩张过快,导致加密型门店翻台率下降以及新店爬坡期拉长。

而对于海底捞是否“增收不增利”的疑问,张勇曾表示,“大家神话海底捞了,我本人非常反感。你们要理性,投资要谨慎。我常常讲,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符实,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所有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我们同样面临;所有餐饮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依然没有解决。盲目扩张的事情肯定会发生,一旦我整合好现在的门店,我还会扩张,因为这是我的使命。稳定了我就冲锋,不稳定了我就稳定,稳定下来就再冲锋,直到海底捞倒下来为止。”

从当前情况来看,寻求海底捞的“稳定”大于一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曾报道,火锅行业被普遍认为是餐饮的最优赛道,其供应链标准化程度在餐饮赛道中最高,且在人员成本上还存在一定优化空间。不过,火锅品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质化严重,各种火锅品牌层出不穷,明星投身餐饮也首选火锅,使得火锅品牌持续生存、做大有难度。

业内专家在受访时指出,火锅品牌增长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门店翻台率、业绩下降,其实是对比过去的高速增长,但这其实是创新红利带来的,是一种超额收益,现在(下降)只是逐步回归正常。如果保持合理、稳定的单店业绩,以此作为基础去复制,是连锁企业发展正常的路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