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民商数科吴海荣:与时俱进,产业链金融成金融科技新着力点

财经
2021
11/10
14:40
亚设网
分享

专访 | 民商数科吴海荣:与时俱进,产业链金融成金融科技新着力点

近日,民商数科总经理吴海荣就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一体化以及风控等话题,接受中国电子银行网的采访。他分享了民商数科在产业数字化中的创新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连接金融与实体产业,助推实体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经验。

吴海荣介绍,民商数科是一家产业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将业务服务范围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全行业范围。民商数科全面承载了民生电商多年积累的科技资源,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的大数据、风控、支付、AI、互联网信贷等运用方面,具有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托管能力。吴海荣表示,民商数科的核心定位不仅仅是做系统的研发与设计,它更多被赋予的职能是金融科技的提升,为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的融合提供高效、合规的解决方案。

专访 | 民商数科吴海荣:与时俱进,产业链金融成金融科技新着力点

民商数科总经理 吴海荣

依托“两大核心平台”搭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科技桥梁

当吴海荣谈到公司的科技资源配置时介绍说,“民商数科有别于传统的科技公司,也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机构,我们是具备互联网基因+金融基因的科技公司”。

民商数科的重点业务方向也源于母公司民生电商的业务。

第一,消费金融一体化解决方案。民商数科在消费金融领域整合大数据及AI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线上化、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消费信贷系统。该方案实际上包括多个领域的消费,比如3C、二手车、保险以及教育的消费等。

同时,民商数科在信贷全流程中对客户进行反欺诈识别、准入判断、综合评分、贷后预警和催收等风险决策管控,能够对贷款风险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监控。吴海荣表示,“针对不同的消费领域,我们都会有专门的产品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第二,面向产业的金融科技服务。其中重点产品“民商信供应链平台”是为优质核心企业提供定制化应付/应收债权流转、拆分、融资供应链管理平台技术支持与服务。吴海荣介绍称,民商数科产业数字化主要分为两条线路:一是民商信平台,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提供基于应收应付帐款的供应链金融整体服务;二是基于产业数字化的情况之下,为这些核心企业的上下游,特别是企业的下游提供纯信用的小微金融解决方案。

“我们把民商信供应链平台又叫做产业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融合企业交易流与资金流,为大型企业量身定制应收债权流转融资平台。实际上,对金融行业来说,它会赋予更多的含义。我们会帮核心企业去搭建集采平台、代采平台甚至toC、toB端商城以及金融数据中台后,再去对接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平台主要服务的目标就是银行的核心企业,把场景化的数据变成金融可用的数据资产,搭建了核心企业跟银行之间的科技桥梁,真正解决了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吴海荣说到。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科技核心发展方向

民商数科将自身科技经验开放、输出给外部机构,为传统机构线上化转型提供科技支持。系统应用范围涉及3C、教育、汽车、家装等消费领域。据资料显示,民商数科与多家培训机构合作,提供消费分期功能、金融场景构建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与二手车平台合作,协助其构建面向二手车市场的金融服务平台,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当谈到民商数科自身的优势时,吴海荣概括说到“我们是更懂金融的科技公司,我们是更懂产业的金融解决方案提供者。”

具体介绍了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民商数科更了解传统金融机构的痛点,在互联网系统或者工具的应用上面,民商数科会比传统金融机构走得更前沿,更开放,所以在互联网工具(大数据、AI建模、RPA 、OCR、NLP、智能支付、音视频、分布式架构)的应用领域,民商数科也相对发展得更快、更深入。

其次,在金融解决方案层面,民商数科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跟传统的金融产品相结合,形成核心的产品竞争力,比如基于音视频技术的远程银行;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化仓单以及金融仓储监管平台;基于区块链、OCR、RPA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基于流程引擎以及分布式架构的互联网信贷;基于Ai规则引擎以及数据仓库的风控决策平台。

最后,民商数科是脱胎于整个民生电商的科技,公司重点产品也来源于民生电商很多业务,整个科技团队的配比80%是纯科技人员,10%到15%是金融方案的解决人员。吴海荣总结认为,“综合化优势,全方位助力了民商数科的发展。”

对于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吴海荣指出,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科技核心的发展方向。

从机遇的角度分析,“传统金融机构的科技团队会被现有的机制所固化,因此,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机会。那些传统金融机构没有办法服务到的优质企业,民商数科可以帮他们去服务,也就是说,传统金融科技服务走不出银行,那就由民商数科协同银行走出来,一起为产业提供金融科技服务。” 吴海荣表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子银行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