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围城,汽车厂商们不是“墙外人”

财经
2021
11/26
10:41
亚设网
分享

围城之中,酸甜苦辣。

年末将至,在这被称为行业寒冬的一年,一方面,面对来自监管、业绩等各方面的压力,险企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以追求更加精细化的产品和保障更加完善的服务。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保险行业的开放性逐渐体现,纵观各个细分险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

11月,百度与瑞士再保险达成战略合作,围绕自动泊车产品险这一重点,瑞士再保险将为百度提供包括Apollo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以及自主泊车在内的自动驾驶相关产品的风险研究和保险产品创新服务。今天,我们就以车险这一承压最明显的险种为例,看看今年其在荆棘中都取得了哪些突破。

纵观整个行业,在数据层面,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今年前9月全国车险保费收入5622亿元,同比下降9.44%,减少586亿元。自去年九月启动车险综改至今,一边,消费者的保费支出、费用水平降低,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9月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已累计为我国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1700亿元。

但另一边,险企在抗住保费压力之外,也需确保产品本身的迭代升级——交强险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保障水平由改革前的12.2万元提高至20万元,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保额提升56万元。

让利又提质,尤其是在存量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财险公司承受的压力可见一斑。在这一背景下,穆迪在报告中表示,车险业务面临的盈利压力在2021年之后将得以延续,这也可能会促使某些小型财险公司在未来12-18个月退出车险业务领域。但有趣的是,这一重压并没有阻碍上下游企业跨界入局的决心。

车险围城,汽车厂商们不是“墙外人”

上游企业布局保险市场情况

自建业务、获取牌照,汽车厂商为什么看重车险

作为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小米对其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规划逐渐成套。11月,小米集团副总裁林世伟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汽车金融未来也将是小米集团一个很大的业务板块,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供应链金融、车内支付等场景,在未来智能驾驶和电动汽车的大背景下,都是我们的智慧场景。”以业务的角度来看,从造车到“卖保险”,实际上并不是不务正业,反而是一种基于核心业务的拓展。毕竟,流量之后,场景的争夺变得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阐述之上,已经有人将这一观点实践了。以吉利为例,早在2018年2月,吉利就通过控股易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拿下了当年保监会批复的首张保险代理牌照。彼时在监管部门收紧牌照审批的大背景下,从成立到牌照获批,易保保险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但对于车企来说,通过设立中介机构进军保险行业成为常事,上汽、广汽等汽车厂商均拥有保险代理牌照。目前,易保保险已自主研发完成了国内首个驾驶行为评级精算模型及2B2C的互联网保险购买平台,在统筹吉利集团保险业务的基础上,承接了多家大型企业员工团险、曹操专车网约车车险等。今年,围绕“车”这一核心,吉利的保险布局显然加快。1月,合众财险发布公告,宣布吉利控股拟受让公司33.33%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4月,合众财险股东合众人寿、吉利控股和中发实业按照各方持有的股权比例对其进行同比例增资,合计投资6亿元人民币。随后,9月吉利关联公司的经营范围新增保险代理业务等,同时其11月于山东成立的汽车销售公司,经营范围中包括保险经纪业务。事实上,一方面,在销售场景下,汽车厂商们在保险领域的布局,对自身增值服务的提供是一种拓展。另一方面,依赖于车企在汽车技术等层面的深入了解,其在保险产品的设计以及风险控制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车险围城,汽车厂商们不是“墙外人”

2019年,特斯拉为加州车主推出了自己的汽车保险。该保险旨在为特斯拉车主提供比竞争对手低高达20%的费率,在某些情况下,费率折扣可高达30%。彼时该汽车制造商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由于特斯拉最了解其车辆,因此特斯拉保险能够利用特斯拉汽车的先进技术、安全性和可维护性,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保险。这一定价反映了特斯拉所有新车型标配的主动安全和高级驾驶辅助功能的优势。”迈入2021年,特斯拉的保险业务即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上线,可能未来会逐步拓展至美国各州及全球范围。针对国内市场,2020年8月,特斯拉成立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文提及的两方面因素,新能源汽车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以及理赔等核心环节与传统燃油车有很大不同,且传统险企在相关数据积累上并不占优势,可能会导致其对新能源汽车收取较高的保费。从这一角度出发,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特斯拉最了解其车辆,从而以更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比竞争对手低高达20%的费率。正因此,银保监会在发布会上曾表示,巩固好车险改革成果的同时,将适时推出新能源汽车保险,不断提高车险的服务实效。数字时代,产业链合作新模式

不可否认,如今汽车智能化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车企通过斩获牌照或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定制保险产品,都变得越来越常见。而技术的赋能,也在无形中丰富着上游企业与险企合作的模式。

车险围城,汽车厂商们不是“墙外人”

2018年10月,小鹏与太平洋产险签订合作协议,据亿欧报道,小鹏汽车和太平洋产险计划深度对接平台与数据资源,共同研发智能出行时代的车险服务新模式,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灵活、更个性化的全周期保险金融服务。详细说来,双方计划推出一键报案、智能定损、极速理赔等智能保险专项服务,以提升车险服务的响应效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能。

2020年4月,小鹏汽车智能车险服务迎来升级,车险投保、报案、查勘、理赔等服务均可通过小鹏APP进行。可以说,通过联合保险机构推出的智能车险服务,小鹏汽车在售后市场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加强了用户粘性。

值得一提的是,车电分离的模式也为新能源车险市场注入了更多新鲜力量。10月,人保财险与宁德时代(300750,股吧)达成战略合作,据报道,此次合作将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领域,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相关保险产品的销售、改善新能源汽车用户的服务体验。

险企的“突击”

汽车厂商们在车险领域打的如火如荼,险企自然也不甘示弱。

据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保险报报道,4月,平安产险率先宣布全面升级绿色金融行动,并从绿色保险、绿色服务和绿色投资三大方向着手,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经济发展。根据承诺,平安产险未来5年绿色保险保费规模将从80亿增长到250亿。其中,在新能源车险这一细分领域,平安产险正在聚焦电池安全、充电安全等保障新需求,探索开发新能源车综合商业险、动力电池责任险、充电设施责任险等专属产品。

聚焦国外市场,4月,Lemonade宣布进军车险市场,并在11月宣布其新的汽车保险产品现已在伊利诺伊州推出,远程信息处理成为其新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具体说来,Lemonade组建了整个团队来处理拖车、维修、车身修理厂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聊天式的体验,在线或通过应用程序获得报价,同时该保单还将附带路边援助、实时碰撞检测和紧急服务调度。

车险围城,汽车厂商们不是“墙外人”

图片来源:Lemonade

紧接着,Lemonade通过全股票交易收购UBI车险公司Metromile,进一步拓展其在车险产品线上的服务能力的同时,Metromile在美国49个州拥有的保险牌照,也将使Lemonade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实现成熟产品的快速复制。

实际上,数字化转型对于产品迭代以及销售渠道的影响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线下转线上。通过技术这根针穿起来的保险产业线,从用户数据收集、产品设计,到风险控制、理赔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种重塑。

因此,就算猛如Lemonade,产品线的扩充以及产品本身迭代升级在为其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同时,相应的成本投入也在飞速增长。例如,第三季度Lemonade科技投入达143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69.81%。

表面上看,在车险市场,上游企业与险企各有优势,同样也面临着挑战。对于中小财险公司来说,出于业绩考虑,以车险作为核心业务显然不切实际,也不可能像传统险企在服务体系的搭建上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

而对于上游企业,正如股神巴菲特评价特斯拉进军保险业务时所说,车企开展保险业务的难度不亚于保险公司去做汽车。毕竟,庞大的数据之后,还需要有强大的分析等技术能力做后盾,况且还要与传统财险公司掰一掰手腕。但不可否认,上游企业给车险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未来,我们期待能够看到更多创新性的合作模式以及产品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保险市场的发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