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后,我更想回农村了

财经
2021
11/29
14:36
亚设网
分享

走出大山后,我更想回农村了

作者丨顾见

监制丨阑夕

“希望孩子们走出大山后,从此不要回来。”

这是很多乡村教师的美好心愿,也是他们面对乡村问题时的无奈之举。毕竟在主流观点看来,乡村缺乏就业与创业机会,年纪轻轻如果不走出山里纯属浪费光阴。

然而近年来,公众对乡村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

无论是李子柒镜头下的绝美风光,还是拼多多上带着泥土芳香的健康农产品(000061,股吧),都让“城里人”大呼过瘾。就连很多民宿、网红打卡点都选择“抄乡村的作业”,以田园主题迎合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国内有关“养虾博士”、“大学生投身智慧养猪”的新闻层出不穷。不少走出大山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重返家乡——有的带着回馈乡里的赤诚之心学成归来,有的则是看中了乡村中隐藏的商业潜力。

昔日略带丧文化气息的“逃离北上广”,变成了一场积极向上的农村创业大潮。

这些片段,只是乡村振兴事业的一个小小缩影。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开始涌向田间。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创新电商平台,就在身体力行加入乡村振兴的“先锋队”,用科技与商业模式的力量来改善乡村营商环境。

1

如何让话语权重新回到农民手中?

不久前有专家做出预测,春运期间的“农民工返乡潮”将在未来彻底消失。其中两个重要依据分别是国家为“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倾斜,以及乡镇电商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后者,大大增加了新农人的创业积极性。这意味着,原先不得不走出去务工的年轻人,将在“家门口”得到大展宏图的机会。但在此之前还需要解决一个大问题:如何让农民真正实现“当家做主”。

众所周知,农民群体处于农产品供应链上游,且以“小农经济”为主。没有规模优势,直接导致农民与渠道方的博弈中处于弱势一方。为此,有年轻人在B站上发文诉苦,称家里的农产品长期被菜贩子压价,要承担“烂在地里”的风险不说,在销售旺季还享受不到应有的溢价。

走出大山后,我更想回农村了

甘肃天水花牛苹果商家赵小雨对此深有同感,他的花牛苹果在本地只能卖到1、2元一斤,传统渠道模式到终端消费者手里却高达10元以上,层层加价的弊端一目了然。好在赵小雨学会了使用拼多多,通过百亿补贴等活动的联合营销不断做大规模,让利消费者的同时提升了生产端话语权。目前他的花牛苹果已经在拼多多店铺做到年销5千万斤,还带动周边数千家果农共同创收。

相比之下,还有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户受限于“数字鸿沟”,没能及时拥有技术和电商运营能力,在电商时代举步维艰。比如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交通运输困难等诸多痛点。在电商平台高速发展之余,这些地区无法摄取到先进的农产品电商理念,很多独有的特色农产品也没能发挥出产业优势。

但事在人为,只要有发展的可能性,市场总会出现迎难而上的“开荒者”。

青海格尔木的冯常俊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在事业上屡败屡战的他开始卖起青藏高原卖特色农产品藜麦。起初,外界对藜麦的营养价值认知度低,他的产品销量上不去甚至连快递员都不愿来发货,线下批发商给出的收购价格也时高时低,完全没有保障。

经过反复考察调研后,他选择没有佣金、推广效果更好的拼多多寻求破局。在拼多多开店之初,冯常俊一个人扛起了采货、运营、销售、打包、物流、客服、售后等所有工作。虽然忙碌但功夫不负有心人。

走出大山后,我更想回农村了

如今他已经是格尔木最大的电商商家,以年销过千万、日销2千单的好成绩带动了藜麦产业蓬勃发展。同时,藜麦品类通过拼多多杂粮类目销售排行榜为公众所熟知,本地快递公司也争相开出更低廉的收货价,让冯常俊可以拿出更多资源回馈消费者。

上述励志故事只是拼多多上的冰山一角,去年5月,国务院扶贫办和拼多多联合启动“消费扶贫百县直播行动”,旨在为贫困地区丰富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产销对接。随后,贵州黔东南州、青海海西州、四川凉山州、阿坝州的消费扶贫大联播接连而至。

这些举措让新农人有了从销量、方法、技术到视野层面的系统性提升,让单打独斗的小微创业者不再势单力薄。他们通过拼多多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有效带动周边人群乃至整个产业带共同进步——每“少一个帮扶对象”,就会多一个造福乡里的“新农人”。

随着农产品的话语权和议价权回到农民手中,相信每个农产品细分品类里,都能走出更多“冯常俊”。

2

技术手段赋能,

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从1到N易,从0到1难。

对于乡村振兴事业来说,“最初一公里”至关重要。所谓最初一公里,就是让扶贫产业经营者、新农人都能借上乡镇电商的“东风”。正所谓“扶贫先扶智”,最初一公里的建设要把前沿的经营理念带入深山、戈壁和沙漠。

早在3年前,拼多多就设立多多课堂,在线上线下共同开启“扶贫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培训通道。这些课程涵盖农产品电商趋势、定价营销策略、直播与基础运营、拼多多平台入驻指南等,能够快速帮助电商小白走上正轨,成为各自领域的“致富带头人”。

丰富的培训课程通过手机电脑走进青海、宁夏、四川大凉山、贵州黔东南等欠发达地区,每次的消费扶贫新农商培训都能得到数千名积极学员的全程参与。

走出大山后,我更想回农村了

开店解惑、选品答疑、获客引流...新农人关注的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几乎每次课后都会出现一次“拼多多开店潮”。截至2020年,拼多多带动超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成为最大的人才兴农平台。在此基础上,平台又启动了新一轮“10万新农人”培育计划。

此外,拼多多还在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为新农人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在产业链方面,拼多多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和传输配送等方向均有投资布局。去年,拼多多与赵春江、朱有勇等院士和多家农业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将优秀科研成果导向农业领域。

通过农业示范基地,拼多多尝试探索到更适合新农人的创收模式进行科技普惠,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能适应市场竞争,提升品牌力。

在最初一公里给予科技帮扶的同时,拼多多也在关注“最后一公里”的闭环打造。

走出大山后,我更想回农村了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农地云拼”模式,即通过拼多多的平台势能将需求端“拼”到一起,与不同规模的农户实现精准对接,打造从田间直达餐桌的“绿色通道”。在这个过程中,免除了传统渠道中多余的6~8个环节。没有了层层渠道费用,农户自然可以拿出更多价格空间回馈消费者,实现销售规模的快速提升。

这相当于用中国庞大的农产品消费基本盘,为小规模农户提供风险对冲机制,不再受制于销量的大起大落。

为了进一步帮农民锁定销量,拼多多还陆续推出虚实结合让消费者在手机上“种出真水果”的多多果园、提升流量效率的多多直播助农、高效连接农产品与消费需求的多多买菜。多元化的产品和模式背后,是一套以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助农理念在发挥作用。

不难发现,无论是最初一公里,还是最后一公里,都离不开拼多多的技术赋能。从无到有的产业知识、从少到多的销量保障、从乡村到城市的“一站直达”,或多或少都源于技术带来的驱动力。

当消费者通过拼多多“技术管道”享受大山里的优质农产品时,也为“山里人”带去了增量价值。来自用户端的强劲购买力,正在转化为产业资源改变着农村、农业和每个新农人。

3

新电商平台的终极使命

如今,电商已经是发展超过20年的成熟行业。

面向未来,新一代创新电商平台不能满足于“走老路”,而是要带动更多群体成为科技创新的受益者。

以农产品销售起家的拼多多就是一个案例:自成立以来,拼多多带动农产品上行换道超车,连续多年农产品交易额保持三位数的高速增长,成为农产品销售占比最高的头部平台。带给消费者超预期的农产品购物体验后,拼多多没有选择过度追逐商业价值。相反,平台携超8亿年度活跃用户和沉淀下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回到泥土中”。

在拼多多出现前,农产品电商之路举步艰难。很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没有信心经营好家中的一方土地。“搞农业赚不到钱”、“收入不稳定”、“看不到发展空间”...大国小农的特殊国情下,农业创业过高的机会成本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而拼多多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通过技术、模式、人才培养、基础设施投资等创新帮扶模式,让农产品电商像传统制造业一样,持续受益于消费升级和规模化、标准化的经营方式。

比如在物流方面,拼多多建立了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和冷链仓储,让农产品得到妥善保鲜和快速流通。科技普惠方面,拼多多通过多多农研、智慧农园、机器人大赛、农创客大赛、未来食品科学研究引领新农人拥抱智慧农业,用先进生产力提升产品竞争力。

走出大山后,我更想回农村了

在全新的销售模式下,农民逐渐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一举打通了农产品电商的上升空间。

瞭望智库发布的《2021农村电商发展趋势报告》也认为,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持续深耕农村市场,助力农产品上行,支持各地立足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带,建立健全了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以拼多多目前的体量来看,深耕农产品电商不仅是出于商业层面的考量,更多是在以强烈使命感打造数字时代的乡村振兴范本。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拼多多希望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可观的有生力量。

相信这份对乡村振兴事业的使命感,会让拼多多走得更快、更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阑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