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家族重掌莱绅通灵控制权 能否扭转业绩下滑颓势?

财经
2021
12/08
02:30
亚设网
分享


马氏家族重掌莱绅通灵控制权 能否扭转业绩下滑颓势?

在以0.47%微弱劣势失去莱绅通灵控制权8个多月后,近期马峻及其一致行动人再次重掌上市公司控制权。

2016年11月23日,莱绅通灵在上交所挂牌上市,至今已满5年时间。而长时间“内斗”使莱绅通灵元气大不如前。公司股价已经从上市之初的20.52元/股(后复权)跌至现在的7.82元/股,跌幅超过61%。公司盈利能力也由2016年盈利超2亿元,下滑至目前盈利1亿元。如今作为创始人之一的马峻重掌公司控制权,未来能否力挽狂澜?

12月7日,重掌莱绅通灵后,马峻第一时间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的采访并表示,“我们会遵循公司章程和《证券法》规定,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董事会改选,重新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两年零研报

被分析师打入“冷宫”

莱绅通灵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马峻承袭家族翡翠玉石鉴定技能,并在云南瑞丽泰和珠宝公司担任业务员期间积累了翡翠玉石投资经验。于1999年与妹夫沈东军分别出资100万元共同设立江苏通灵(莱绅通灵前身),自此两人开启长达22年的搭档。

记者梳理公司历年公告后发现,沈东军及马峻方所持上市公司股权一直保持“势均力敌”状态。2018年,沈东军出资2000多万元增持部分上市公司股权,增持后持有莱绅通灵31.16%股权;而马峻、蔄毅泽合计持有莱绅通灵30.69%股权,可见双方持股差距不到1%。彼时双方保持着一致行动关系,均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事情在2018年发生变化。2018年,因经营理念存在分歧,马峻、蔄毅泽离开公司,不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事务。2019年11月20日,马峭向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请求判令与沈东军离婚并进行财产分割,这场离婚诉讼也将家族内斗推向高潮。不过此消息直至2021年1月份才被曝光。

在沈东军通过召开媒体发布会以及微博实名举报等方式,控诉马峻夫妇涉嫌职务侵占后,马峻夫妇决心与其划清界限,于今年4月份,解除与沈东军的一致行动关系。而沈东军以0.47%的持股优势成为莱绅通灵实际控制人。

长达3年的内斗让公司在资本市场形象一落千丈。

记者查阅多个信息资讯平台后发现,近年来,机构对公司的关注度较少。券商为公司撰写研究报告还停留在2019年8月份。近两年来,无一家券商发表过相关研究报告,曾经的“沪市珠宝第一股”被打入“冷宫”。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股东间内斗必然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影响。内斗会导致公司管理层之间存在分歧,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定位等都会受到影响。”

“这家公司在过去的两三年里,股价整体处于下滑态势,可见投资者对其缺乏信心。”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业绩下滑、关店频繁等

多重难题待解

“可以说目前公司业绩已跌入谷底。从三年前的二流珠宝企业已经沦为现在的四流珠宝企业。”对于当下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马峻表示非常担忧。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莱绅通灵营收分别为19.64亿元、16.63亿元、13.19亿元和12.2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09亿元、2.10亿元、1.46亿元和1.04亿元。可见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呈逐年下滑态势。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净利略有所好转,分别同比增长23.23%、9.91%,但盈利水平已退至上市之初的一半。

同时,近年来莱绅通灵的关店频率也一直保持高位。2018年-2020年分别关店133家、186家、112家。

记者注意到,2017年,为改变市场对公司“平民珠宝”的印象,莱绅通灵曾尝试通过王室IP的加持推动品牌升级。2017年4月份,莱绅通灵出资435万欧元收购已有160多年历史的比利时王室珠宝供应商Leysen珠宝公司81%股权,以期推动公司由大众珠宝品牌向奢侈品升级。

“收购境外知名品牌可以推动品牌与产品升级,但公司收购金额偏小。品牌能否对公司带来实质帮助值得深思。”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易主后

董事会或将“大换血”

从时间上来看,沈东军独掌上市公司控制权仅8个月后,这位“霸道总裁”就痛失公司控制权。12月6日晚,莱绅通灵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沈东军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裁职务。

“正常情况下,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是会重新改选管理层。请辞总裁职务也许只是一个开始。”有不具名法律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4月份,马峻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待公司股权关系尘埃落定后,会邀请离职高管回归,参与公司日常事务管理。12月7日,马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前述计划不变,且已基本筹备完成。”

面对当下诸多顽疾,管理层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建议,“珠宝行业发展关键在于设计。其供给端难大展拳脚,但需求端具有弹性,所以必然抓住当下时尚流行元素,吸引用户流量。”

“无论是什么品牌加持,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自己产品与品牌的段位,需要有耐心,走捷径恐怕难以持久。尤其是在国家快速发展、日益强大背景下,广大消费者的民族文化自信也很强,这对于培育民族品牌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况玉清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