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股价上涨14倍 九安医疗“妖王”跌停 业绩难料

财经
2022
01/19
06:30
亚设网
分享


两个多月股价上涨14倍 九安医疗“妖王”跌停 业绩难料

年前暴涨,年后又狂揽5个涨停的九安医疗,18日收盘跌停,最高锁定在88.88元,全天成交额81.44亿元,主力资金净卖出21亿元。过去短短两个多月,九安医疗股价最高涨逾14倍,被投资者封为“妖王”。


过去十多年,九安医疗一直押注海外市场,也一直在盈亏线上挣扎。虽然一则“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FDA EUA授权”的公告开启九安医疗股价疯狂上涨,但热衷追随热点的九安医疗,未来业绩难料,百亿元大订单可能随时中止,投资者此时介入不排除会重蹈2015年6月到2021年10月的覆辙。

海外百亿元大单

有可能随时中止

截至18日收盘,九安医疗报74.53元,而就在去年10月28日,最低只有5.80元。如果按最高计算,短短两个多月,暴涨了14.32倍。

九安医疗股价暴涨要从去年四季度说起。去年9月,美国授予了四份总额为6.47亿美元的合同,用于购买非处方COVID-19测试套件。两个月之后,九安医疗公告称子公司iHealth(下称:美国子公司)家用新冠自测试剂盒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使用授权,可在美国等地销售。

随后订单接踵而来。1月14日,九安医疗又公告称,美国子公司和美国ACC签订了《采购合同》金额为12.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02亿元。至此,九安医疗已累计获得美国有关方面102.26亿元人民币的采购订单。

在股价一路飙涨中,市场质疑不断,监管层在2021年11月23日、12月14日、12月24日以及2022年1月12日分别下发监管函。九安医疗不得不在1月16日发布风险提示,特别指出美国政府有权随时因自身因素中止公司美国子公司与美国HHS签订的合同。

2010年到2020年,一直在盈亏线上挣扎

九安医疗的业务并不复杂。根据官网,该公司主要产品有血压仪、温度计、血糖仪等家用医疗器械。有分析认为,相比机构医疗器械,家用产品技术壁垒并不高,在强生、罗氏、欧姆龙、三诺等国内外巨头林立的市场中,九安医疗并没有太多的含金量,只是喜欢“抢风口”。风口过后,业绩和股价都难以持续。

2013年前后,“互联网+”盛行,特别是移动设备成为风口,九安医疗先后“绑定”苹果和小米。引发二级市场一路热炒,股价自2013年初到2015年6月,最高涨幅超过8倍。

但在追风口中,上市公司并没有真实改善。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间,九安医疗一直在盈亏线上挣扎,扣非净利润七年亏损,累计亏损额度达9.55亿元。另外三年实现的盈利合计为2.74亿元。其中,2020年,九安医疗全年实现营收20.08亿元,扣非净利润达到2.47亿元。然而好景不长,根据财报,2021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只有7.9亿元,同比下降50.82%;扣非净利润出现2478万元的亏损。

二级市上,九安医疗在2015年达到43.67元(前复权,下同)后一路调整,就在本轮行情启动前,也在6元左右的位置震荡。

精准为股权激励和定增“解套”,各方质疑不断

一份份订单,一个个涨停之后,市场发现一贯追逐市场风口的九安医疗更有精准的股权激励和定增解禁。在股价上涨中,各方质疑声不断,连交易所都发函追问是否借利好拉抬股价。

搭乘这波大涨的还有5家参与定增的资本玩家。根据公告,2021年3月,九安医疗完成以6.9元/股的价格合计募集资金3.16亿元定增计划,定增对象包括徐向东、天津仁爱聚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万顺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田春雨、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限售期均为6个月,即2021年9月22日上市流通,但当天股价收盘仅为6.99元。这也意味着,定增资本苦守半年只赚9分钱,如果算上交易税费,还会伤及本金。好在,上市公司一纸公告改变了股价走向,两个月股价大涨逾十倍。

股权激励、定增解禁、海外大单和股价暴涨,如此完美的巧合难免让市场生疑。以至于深交所在去年11月23日紧急下发关注函,要求九安医疗说明是否存在利用互动易平台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