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了!深圳楼盘推出15%的佣金

财经
2022
02/18
10:40
亚设网
分享

最近,一则消息在深圳楼市圈传开了。

罗湖新盘推出单套成交15%的佣金奖励,刷新深圳佣金上限;通常住宅佣金1-4%,公寓3-8%,15%完全算得上是豪佣级别了。

夸张了!深圳楼盘推出15%的佣金

据了解,该项目为罗湖兆鑫H+,15%的佣金对应的是“4.5米层高、52-93平创意空间”产品,备案均价8.9万/平,以最小52平计算,总价约463万,15%的佣金约69万

也就是说,如果成交,最低也有69万的佣金,中介开一单,基本2-3年不用愁了。

1

一年仅卖出64套...

兆鑫H+,也就是兆鑫汇金广场二期项目。根据深圳市***信息平台显示,兆鑫汇金广场,2020年12月16日获批预售,推售商务公寓、办公产品,总计914套。

夸张了!深圳楼盘推出15%的佣金

截至2月16日,后台数据显示仅有64套“已备案”,1套“分局锁定”,其余均是“期房待售”。

除去锁定的那套,总共913套房,卖出64套,去化率仅7%,这个成绩还是花了一年多时间的结果。

就在上个月的1月24日,兆鑫汇金广场又备案了18套住宅,可去化依然不理想,截至2月16日,后台数据显示,仅有1套签订认购书

兆鑫汇金广场,公寓、住宅都败阵下来,现又推出15%的佣金奖励,直接刺破深圳佣金天花板,看得出,开发商已经急了。

实际上,急也没用,一方面,现在的深圳楼市,深圳新房二手房全面遇冷,降价打折成寻常,换句话说,新房都卖不动了,公寓又怎能独善其身呢。

数据显示,2021年商务公寓供应成交都在下滑,全年批售公寓项目26个,总供应面积84.4万平,同比下降43%;公寓成交面积69.5万平,同比下降2.8%

去化周期漫长,贝壳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商务公寓去化周期长达34.6月

另一方面,公寓有它特定的群体所在,预算不多的刚需一直是公寓成交的主力,2021年深圳300万以下公寓成交占比达63.5%;卖得好的,比如会展湾水岸广场、世茂之都、深国际万科和颂轩等,这些公寓都有一个特点,小户型、低总价

公寓成交的另一类,要么非常有钱,这类群体追求的是圈层享受,核心地段的大平层公寓最受欢迎,比如深圳中心天元、恒裕金融中心,以及近来的华侨城新玺,深得有钱人的喜爱。

反观兆鑫H+,主流价位500-800万,对于刚需来说上车门槛太高,而富豪们又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这也是兆鑫+去化一直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再者,兆鑫+地处罗湖,近些年在深圳发展“一路向西”的格局下,罗湖的存在感不断降低,受大势影响很明显,不仅公寓去化不好,住宅也面临窘境。

但客观地说,兆鑫H+的位置不差,周边有集中式购物中心和大厦集聚,比如地王大厦、万象城、金光华广场等,这个地段在罗湖算得上优秀。

夸张了!深圳楼盘推出15%的佣金

2

公寓的硬伤:税费与信贷

公寓,一直是小众群体,经常有朋友问,看了某某公寓很喜欢,能不能买?

我回答不能买,却又被质疑,然后列出各种能买的依据辩解,“现在已经停止商务公寓审批,卖一套少一套”“公寓可以落户、通燃气”“公寓租金高”......

或许你已经忘了,公寓产权年限短、居住舒适性差、梯户比、容积率等等问题,但不要紧,因为也不是很重要,深圳市面已经有公寓逐个打破这样的问题,比如宝安会展中心片区的会展湾东城,几乎和住宅小区无差别,有小区、有花园、有配套,就连产权也做到了70年。

但从根本上,它的土地性质不会变,而这也决定了它在税费与信贷方面将与住宅拉开距离,这也是公寓最大的硬伤。

1、税费。公寓的价格相比周边住宅往往可打个8-9折,也正是这看似的便宜,使得许多人选择公寓,但实际公寓的交易成本极高,这点直接体现在税费上;

在二手房市场,公寓的税费一般为15-20%,比住宅高出一大截,以一套总价150万的公寓计算,单税费就需要花费20万左右。

高昂的税费成本,无形中吞噬了房子大半的涨幅,每交易一次,就得脱一层皮。

卖家不甘心、买家不敢下手,长期的僵持局面,导致公寓的流通性奇差,而房子一旦失去流通性,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2、信贷。信贷就是杠杆,**投资最大的魔幻力,2020年深圳房价疯涨,泛滥的经营贷、消费贷,就是幕后黑手;

2021年深圳房价能稳住,得益于指导价,而指导价的本质就是信贷,银行限贷后,3成首付变5成首付,5成首付变7-8成首付。

公寓的信贷天生不如住宅,公寓首套是5成首付,住宅正常是3成,同样150万的首付预算,买公寓,最大只能到300万,而住宅却可以达到500万。

其次,公寓贷款最长只能贷10年,住宅可以长达30年。

试想一下,未来接手你房子的人,会心甘情愿接受一个税费、贷款、涨幅、居住都不如住宅的公寓吗?很难了。

结语

税费与信贷是公寓的老大难题,从投资的角度讲,个人不赞成。公寓入场容易,脱手难,税费吞噬涨幅、贷款切断需求。

不要拿深圳湾壹号这种非典型案例作为分析对象,它是另外的投资逻辑,是仅对1%的人准入,与99%的人无关

从自住的角度讲,市面上的公寓大多不如住宅,虽然官方现在有意在把公寓住宅化,但是距离住宅的舒适标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果是作为过渡,尽量选择核心区小户型公寓,不为别的,只为以后脱手相对容易。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住宅名额用完,手里又有闲钱,且只执着于房子,个人认为,这类人需要的是置换,小房子置换大房子,大房子置换优房子,未来房子的数量不在多,而在优

当然,对于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富豪们除外,以上可以直接略过,随性购买。

(马金露 HF12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