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发布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 以长跑者姿态引领金融行业绿色发展

财经
2022
03/21
08:31
亚设网
分享


中国平安发布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 以长跑者姿态引领金融行业绿色发展


中国平安发布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 以长跑者姿态引领金融行业绿色发展

人类在自然的面前总是渺小的。


近年以来,关于气候和自然的话题越发引人关注。今年1月13日,澳大利亚西部的一个沿海小镇昂斯洛迎来了50.7℃的极端高温,创下当地近50年来最高记录。2月上旬,美国西部95%地区都迎来了罕见的干旱。3月初,日本气象厅研究人员发布监测数据研究结果,认为今年夏季有极大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将导致全球气候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挑战,绿色与低碳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目标。

自国家提出“3060”的双碳目标,金融行业已在行动。近日,中国平安(601318.SH)发布《中国平安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这已经是平安连续第十四年披露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中披露了平安2021年在可持续发展层面的战略、管理、业务与运营,及环境绩效、社会绩效、环境公益绩效等详细指标指出。报告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驱动下,平安将ESG核心理念和标准全面融入企业管理,结合业务实践,构建起了一套科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作为较早开始践行ESG理念并致力于实现金融行业绿色发展的金融企业,从其在报告中反复重申与论证的“净零”计划中不难看出,中国平安已经展现出了长跑者的姿态。

“双碳”再入政府工作报告绿色发展大有可为

谈可持续发展,就绕不开近年来最热的“双碳”目标,“双碳”也再次写入了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的目标,和多项具体任务,包括:推动能源革命,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

自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双碳”概念频频出现在文件与解读中。2021年10月,“双碳”目标首次明确了“1+N”顶层设计,指出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订能源、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业和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并从政策层面明确了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一年多来,“双碳”工作的思路愈发清晰。

而伴随着政策的东风,绿色金融、ESG等相关领域也在过去一年迎来了飞速发展。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7个百分点;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此外,国内众多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已开始积极探索ESG投资、践行ESG理念。

热土之下,金融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呢?

业内人士表示,绿色转型过程中,背后需要的资金体量无疑是巨大的,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无法全面覆盖,还需要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体系,为绿色转型目标实现提供长期、稳定、市场化的资金支持。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对于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

平安的长期主义与“绿色”选择

对中国平安这艘总资产超10万亿的综合金融超级巨轮来说,其每一步战略上的抉择都至关重要。平安近年来引入ESG理念,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其背后固然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绿色发展本就与平安所追求的长期价值息息相关。

在长期主义的导向下,企业需要真正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结合自身条件规划发展愿景,长期投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坚持做正确而困难的事情,最终实现既定目标。中国平安近年来开启的科技布局、医疗生态布局、寿险改革、可持续发展战略,无一不体现着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2021 年,平安集团全面深化绿色金融工作,宣布五年业务目标,明确到2025年,绿色投资与绿色信贷规模达到4,000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总额达到2,500亿元,并承诺2030年达到运营碳中和。

那么,绿色发展与平安的长期价值之间究竟有何关联?

谈及绿色发展,重中之重就是环境与气候问题。学界普遍认为,环境与气候风险可被分成两类,一类是物理风险,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对财产的损害,例如台风、洪水、干旱、极端高温天气和森林火灾等。另一类是转型风险,未来数十年所有高碳产业与企业都将面临转型挑战,如果不能有效减碳,金融机构所做投资可能会出现相应的金融风险。而这两者,都将对平安集团的保险、银行等金融板块业务产生巨大影响。

在2021年底发布的《中国平安2020气候风险管理报告》中,平安亦详细展开了对这两重风险的认识。其中指出,物理损失主要通过受灾主体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单个金融机构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稳定,其中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尤甚,其原因是,投保之后的物理损失成本主要由保险公司承担。而针对转型风险,《报告》认为其主要通过资产价格、政策节奏和可信度等渠道影响金融稳定,进而对银行风控、保险定价都产生影响。

为应对包括气候风险在内的ESG风险,《中国平安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平安将ESG的核心理论和标准与集团“251”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在现有金融风险全面管理体系内覆盖ESG风险管控要求,以进一步提高集团风险治理能力,助力平安可持续发展。平安将科技创新融入风控,利用创新技术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全面管理 ESG 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以实现保险产品的合理 ESG 风险定价,以及承保风险管控和规避。同时,平安针对产品开发、核保、理赔、产品管理、准备金评估、再保险管理等各环节,建立并实施了 ESG 专项保险风险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采取特定的 ESG 风险管理措施把控保险产品中的 ESG 风险。

可以说,将ESG融入风控和业务全流程,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是平安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础。

此外,中国平安2021年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已近3.92万亿元,如此庞大的投资体量也同时意味着,平安在绿色投资领域空间巨大。

险资具有规模大、来源稳定、投资期限长等特性,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与绿色投资的特性高度契合。此外,险资可为绿色金融提供多样的投资渠道,还可以将绿色投资的外部性内生化。当前绿色产业无疑是险资一个重要的配置方向,且从长期价值的视角看,平安的未来与绿色发展可谓共荣共生。

在绿色运营层面,《中国平安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也指出,平安集团将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在业务运营中坚持通过节能改造、智慧办公和业务电子化等方式,切实减少企业运作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并披露其2021年碳排放总量为42.9万吨。

从绿色运营的思路中不难发现,其本身与平安集团的数字化战略高度重合。报告中也指出,在平安第4个十年战略中,全面数字化战略及经营是至关重要的工程之一。平安将利用数字化在战略、组织、管理、运营、人才、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实践带来系统变革。

当绿色发展与平安的长期价值追求真正达成高度一致,这也意味着,在绿色发展的赛道上,中国平安势必会成为一路同行的长跑者。

绿色金融战绩公布责任投融资近1.22万亿

作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推力,绿色金融是中国平安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报告中也以独立专题详细介绍了中国平安2021年绿色金融的发展成果。

报告中指出,平安2021年成立了集团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绿色金融相关战略、规划、制度等制定和审议。并在集团绿色金融委员会下设集团绿色金融办公室,各专业子公司均同步设立绿色金融办公室,负责绿色金融工作的具体落地。绿色金融在平安集团及各子公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组织架构调整优化之下,绿色金融取得的成绩如何?

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平安的责任投融资规模近1.22万亿元,其中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近2245.80亿元,普惠投融资规模近684.67亿元,社会投融资规模近9268.60亿元。负责任银行业务规模近4913.84亿元,其中平安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达729.74亿元;普惠贷款余额达3821.59亿元。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保费达445.692亿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平安2021年绿色投融资规模近2245.8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729.74亿元,总规模已近3000亿元,据其宣布的五年目标―——2025年实现绿色投融资与绿色信贷4000亿元已经完成大半。

从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来看,主要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加大对绿色产业和企业的扶持和投放,另一条则是对棕色资产的排查并逐步退出。

平安集团对于“两高一剩”行业也在报告中表示始终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审慎对待其贷款、投资以及保险支持,定期审视资产组合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力争在2060年前达成资产组合层面的碳中和。

此外,对于海内外愈发关注的棕色资产,报告中也给出了平安集团最新的措施。

报告指出,对棕色资产的直接投资,从2022年起对所有动力煤开采和火力发电的项目进行100%项目制评估,要求出具评估报告作为记录。原则上,预计在2035年底全部剥离项目性质的直接股权、债权等非资本市场投资(可实现净零排放的项目除外)。而对资本市场证券投资,预计在2035年底退出持有该业务收入占比30%以上的公司的上市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证券投资。

这一退出力度和决心可见一斑。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目前其实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支持企业绿色转型的贷款、债券类工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不少高碳企业主体往往自身杠杆率较高,而大量面临转型的中小企业可能在技术上并不成熟,可能需要股权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参与其中。而转型必然伴随着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在参与绿色投资时如果没有足够的风控能力,也可能面临商业上的损失。

对于中国平安来说,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同样存在。

长期来看,平安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是屈于形势,而是怀抱真正诚恳的初心,一面是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理想,一面是长期价值导向下对新的商业与运营模式的勇敢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平安的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共进将更进一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