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财经内容集锦

财经
2022
06/14
22:32
亚设网
分享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湖南考察调研,入乡村、访企业、进高校,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三湘儿女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湖南地处我国中南腹地,是制造业大省、农业大省,红色资源丰富。

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脉腹地的湘西州。曾经,这里人多、地贫、山高、路陡,贫困问题日久年深,是湖南许多亟待脱贫地区的典型缩影。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从这一刻开始,我国脱贫攻坚进入了以精准扶贫为特征的新阶段。围绕“精准”,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展建档立卡,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并组织56000余名干部“点对点”驻村帮扶。从基础设施到民生保障,从特色产业到数字乡村,湖南走出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的脱贫路子。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依托苗绣、旅游、山泉水等产业红火起来的十八洞村,在2017年2月整村脱贫。2020年底,湖南省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南考察,在“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汝城沙洲村,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在岳麓书院,总书记希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为制造业大省,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嘱托。他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立足科技创新,湖南持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越发强劲。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等领域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一批先进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去年,湖南工程机械行业183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00亿元,占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的30%以上。未来,湖南长沙还将建成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如今的湖湘大地,乡村振兴绘就壮美前景,高质量发展聚集新动能,三湘儿女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振兴发展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务院日前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方案》提出,一是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二是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三是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四是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五是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将南沙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新时代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共中央宣传部今天(6月14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十年,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0.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远高于同期全球工业增加值2%左右的年均增速。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这十年,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

这十年,我国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跑遍神州大地,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居世界首位,从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再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投入运行,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

这十年,我国制造业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实现翻番,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小巨人”企业和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这十年,我国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历史性实现全国行政村村村通宽带,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不断加快。

【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我国已收获小麦2.56亿亩 夏种进入高峰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我国夏粮主产区已收获小麦2.56亿亩,进度接近八成半。随着麦收由南向北大面积推进,夏种也进入高峰。

目前,河南、江苏小麦收获已经结束,陕西、山东、山西、河北麦收正加紧推进。

在山东莱西,66万多亩小麦进入集中收获期,当地30多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队活跃在麦收一线。吴家屯村农民辛喜花的孩子在外打工,在志愿服务队帮助下,她家3亩多小麦不到一小时就收获完成运送到家。

在陕西渭南,为赶在雷雨大风天气到来之前让全市430多万亩小麦颗粒归仓,当地组织农业农村部门干部下沉一线,包村包户,昼夜抢收。

在河北肥乡,为保障32万亩小麦收在适收期,当地265个村全都组建党员帮扶小分队,实行网格化管理,建任务清单,明确帮扶对象、机收时间等详细信息。

随着主产区麦收稳步推进,夏种也有序展开。

在安徽颍上,当地把无人驾驶插秧机插秧作为主推技术之一,大面积推广机插秧。种粮大户宋维大就新添了两台无人驾驶插秧机,水稻播种质量和效率大大提升。

农业农村部今天(6月14日)的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夏种已完成意向面积的44.3%,总体进展顺利。

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商务部今天(6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折合8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8%。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9%,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5.4%。

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2.8%、27.1%和21.4%。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6.1%、35.6%和17.9%。

北京高质量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北京市积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充分发挥一南一北两个机场的优势,推出一系列创新政策,高质量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

这两天,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区收到9个国家和地区、31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国际会展消费功能区建设方案。

今年,北京市发布了“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五年实施方案,创新性地在首都、大兴两个机场功能区拓展消费领域,明确24项重点任务,强功能、畅流通、补短板。前不久投运的大兴机场综保区打通了区港联络道等104个“阻点”问题,实现“当日通关”。

按照实施方案,“双枢纽”及其临空经济区不仅服务机场旅客,还将成为北京市民和游客消费的新去处。天竺综保区将着力布局升级型消费产业,围绕文化艺术、汽车等主导产业打造具有服务贸易特色的国际消费新高地。

今年1—4月,天竺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282.5亿元,同比增长18.0%。未来,北京围绕“双枢纽”将建成两个千亿级商圈,增强消费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

一线调研:积极作为 助力中小外贸企业“集体出海”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中小外贸企业遭遇订单减少、出口不畅的情况,济南高新区同样遭遇这样的困难,而前四个月,这里的进出口总额实现了70.2%的超高速增长,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山东济南高新区,一场特殊的会商正在进行。会商的一方是当地的龙头物流企业,另一方是三十多家中小外贸企业。让他们坐在一起的是高新区的外贸服务专班,核心议题就是“中小微企业集体出海”。

四月中旬以来,受疫情影响,山东多地港口不仅一舱难求,运费更是高企。中小微企业因为订单较为零散,发货更是困难,好不容易拿到外贸订单,货物却无法“出海”。

山东这家生产电子测温设备等产品的外贸企业接到了德国客户定制的货值十万美元的一笔订单,本该高兴的他们却犯了难。

当时这样的情况在济南高新区里并不少见。

这个设想得到了30多家中小企业的积极响应,于是政府作为代表,出面和国际货运企业进行谈判。零散的需求形成规模之后,企业拿到了议价权。而物流公司也通过整船发货降低了成本,获得了稳定的货源。

打通了外贸堵点,新的问题又来了,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无法外出拜访客户,吃了上顿愁下顿。

高新区外贸服务专班找到辖区里的外贸综合服务机构,利用他们平台渠道多、海外员工多的优势,帮着企业找出路。山左集团就是首批参与进来的外贸服务机构,利用他们在海外的网络,帮助辰亚机械顺利找到了来自海外的订单。

主动作为,今年1—4月,济南高新区在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破千亿的基础上,进出口总额进一步实现了70.2%的高速增长。

水利部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至Ⅲ级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来自水利部的消息,受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今天(6月14日)中午,珠江流域北江发生2022年第1号洪水,西江干流广西梧州站水位超警3.11米,珠江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水利部已于昨晚22时将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自6月1日进入主汛期以来,全国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三成,目前已有广西郁江、桂江,广东北江、东江,江西赣江等107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今年汛情主要呈现出强降水过程多、大江大河编号洪水多、中小河流洪水多发3个特点。

国内联播快讯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我国十年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超700万人

今天(6月14日),教育部发布,十年来,我国已累计培养硕士650多万人、博士60多万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近年来,我国新增院士和国家科技三大奖第一完成人中,自主培养的博士占比均达三分之二左右。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印发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我国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最高法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6月14日)发布司法解释,就森林资源民事案件受理、林业碳汇等新类型担保、森林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和赔偿等予以规范。明确人民法院可通过灵活运用生态修复、损害赔偿、认购林业碳汇等责任承担方式,推动受损森林生态环境有效恢复。

浙皖签署2022年迎峰度夏电力置换互济协议

日前,浙江与安徽签署2022年迎峰度夏电力置换互济协议。根据双方用电特性,今年6月20日起至9月30日,两省约定白天组织安徽电力增供浙江,夜间浙江电力支持安徽,力争每日置换规模达50—100万千瓦。这一创新举措将有力缓解夏季两地用电紧张形势。

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开幕

昨晚(6月13日),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在西安开幕。艺术节期间,围绕“秦腔的盛典·人民的节日”这一主题,西北5个省区33个剧团将为群众献上70多台秦腔大戏。本届艺术节将持续至24日。

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开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今天(6月14日)开机。节目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以中国经典诗画作品为载体,坚持“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结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生动展现中华文明伟大成就和思想成果。

《走进县城看发展》明天走进贵州龙里

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走进县城看发展》明天(6月15日)走进贵州龙里。党的十八大以来,龙里县发挥自身区位优势,抢抓机遇,深度融入省会贵阳发展,以城聚产、以产兴城,跑出了自己的发展“加速度”。

(文章来源:央视网)

文章来源:央视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