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气荒”焦虑加剧:“北溪-1”能否如期复供成谜 这个冬天欧洲能否安枕?

财经
2022
07/20
16:36
亚设网
分享

“北溪-1”管道关停的第10天,欧洲的“气荒”焦虑只增未减。

当前正值欧洲国家为冬季储存天然气的重要时期,但“北溪-1”因管道维护计划自本月11日关停至21日,关停期间输气量降为0.在地缘局势影响下,俄方是否会让这一向欧输气“大动脉”如期恢复运营成为了他们目前最为关切的问题。

7月19日,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预估俄罗斯将如期恢复“北溪-1”,不过营运规模将低于正常水平。此前另有消息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已向其数个欧洲客户告知称,由于遭遇“不可抗力”,公司无法保证天然气供应。国际能源署(IEA)总干事Fatih Birol表示,欧洲需要在未来几个月大幅削减天然气消费量,为可能“漫长而艰难的冬天”做准备。

复供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欧洲天然气价格一路走高。北京时间7月20日8:40,荷兰TTF天然气近月期货合约价格报154.6欧元/兆瓦时,与6月8日的低位81.423欧元/兆瓦时相比,价格涨近两倍。花旗集团更是预计,如果俄罗斯不恢复供应,天然气价格达到每兆瓦时250欧元。欧盟估计,在最坏的情况下,俄罗斯停止天然气供应将使欧盟GDP减少1.5%。

“北溪-1”能否如期复工未明

输气大动脉被迫暂停,欧洲天然气供应压力骤增。

作为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核心管道——“北溪-1”运营商北溪公司(Nord Stream AG)此前发布声明称,自2022年7月11日至21日,公司将暂时关闭其天然气管道系统的两条线路,以进行日常维护,包括测试机械元件和自动化系统,维护期间输送量降为0。

“北溪-1”全长1224公里,东起俄罗斯维堡,经由波罗的海通往德国,一般而言每年可向欧盟输送总计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根据2021年的数据,欧盟从俄罗斯进口了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北溪-1”的输送量约占俄罗斯向欧盟总体输送量的1/3,可见其命脉作用,也因此,“北溪-1”成为了俄欧博弈的重要棋子之一。

此前,俄方称因设备缘故将这一管道的天然气供应量先后两次削减至40%。据了解,“北溪一号”的夏季检修属历年来的常规操作,只是,伴随着地缘政治的冲突、俄欧关系的恶化,“北溪一号”能否如期恢复运营被打上了问号。

这让高温笼罩下的欧洲更为焦灼不安。原本,欧洲意图在夏季进行足够的天然气储存以安然过冬。但从目前进度来看,进度压力犹在。

根据GIE(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组织)数据,目前欧盟的整体储存比例为64.72%,德国的储存比例为65.05%,与目标均有一定距离。按照欧盟的要求,各成员国需要在2022 年11月1日前达到80%,而德国的目标是要在12月达到90%

德国能源监管机构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局长克劳斯·穆勒称,德国储气设施的当前储量已经是近几周来的最高储气量,但仍不足以让德国民众在缺乏俄罗斯天然气的情况下顺利度过冬天。

新纪元期货研究所所长王成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洲已有多个国家就天然气供应发出‘预警’,目前欧洲天然气库存水平仍低于五年均值,若地缘危机未能实质性缓和,俄罗斯供应不能恢复,预计欧洲各国要实现存储目标有一定难度。”

如今最大的变量因素在于,“北溪-1”能否如期恢复供应,将供应多少。7月19日,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预估俄罗斯将如期恢复“北溪-1”,不过营运规模将低于正常水平。此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已在信件中告知其数个欧洲客户,称由于遭遇“不可抗力”无法保证天然气供应。据悉,这一“不可抗力”因素适用于自6月14日起的供应,关于结束日期则无说明。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曲兵看来,“目前俄方最有力的反制裁措施,或者说‘杀手锏’就是天然气。俄方对于北溪管道的语焉不详,也是作为一种向欧施压的手段。”

从结果来看,俄方的目的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俄罗斯在天然气输送的各种说法、做法,包括要求以卢布支付天然气、北溪管道这次‘意味深长’的关停等,其实已经产生一种恐慌情绪,这可能会导致国际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攀升。”曲兵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经济增长预期再度下调

深陷能源旋涡中的欧盟,其经济复苏步伐显得举步维艰。在欧盟近日发布的夏季经济预测报告中,经济增长预期再被下调。

欧盟7月14日发布的夏季经济预测报告显示,2022年欧盟经济增长预期为2.7%不变,2023年则从2.3%大幅下调至1.5%。欧盟经济专员Gentiloni解释称,202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之所以能保持不变,“主要得益于去年的强劲势头和好于预期的第一季度。”

通胀方面,2022年欧盟通胀率预测值为8.3%,2023年为4.6%。Gentiloni表示,在全球(经济)疲软中,大宗商品价格最近已显示缓和迹象。但“天然气是个例外,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以及对进一步减产的担忧推动欧洲基准天然气价格再次上涨”。

7月19日,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欧元区6月CPI同比增长终值为8.6%,高于5月的8.1%。其中,拉升欧元区CPI的最主要因素仍为能源(+4.19 %),其次是食品、酒精和烟草(+1.88 %)。

欧洲央行此前预计,在能源供应严重中断、价格进一步飙升的情况下,2022年欧元区经济将仅增长1.3%,2023年将萎缩1.7%。

经济阴霾中,欧洲能源公司首当其冲。德国能源企业Uniper近日表示,已开始从储存地点提取燃料以供应给客户。而且,公司监事会副主席Harald Seegatz称,Uniper正面临破产的风险,急需帮助。

在“北溪-1”减量、停供的过程中,Uniper走过了艰的一段路,包括高价购买市场上的现货天然气、被迫以储存气交货等。经济压力之下,Uniper申请提高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对其的信贷额度。此前,Uniper已用完该行可以提供的全部信贷额度。

作为工业强国,德国工业企业承压不断。王成强称,“德国天然气使用中,约三分之一被工业用气所消耗,由于天然气价格异常,工业生产不仅要承受天然气原料断供风险,还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若进入能源短缺第三级响应,还有可能迈进保民生而弃工业的危机状态。”德国联邦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19日表示,计划减少天然气发电和工业用气。

6月23日,由于天然气供应减少以及天然气市场的持续高价位,德国宣布进入天然气应急计划中的第二阶段——“警戒阶段”。在这一阶段,天然气应优先用于储备而非发电。在第三阶段“紧急阶段”,国家将直接干预,对划分后的优先级较低行业和设施实施“断气”。

与此同时,民生压力也在明显增加。德国经济研究所(IW)一份报告指出,其计算结果显示,在不考虑政府援助计划的情况下,陷入能源贫困风险的家庭比例从2021的14.5%增加到2022年5月的25.2%。其中,德国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群(收入低于德国家庭净收入中位数的60%)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有65%的人处于能源贫困的状态,与去年相比,这一比例增加了16%。一般而言,当能源支出占到收入10%以上,即被视为能源贫困。

天然气过渡角色不变

多年前,在欧盟毅然走向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时候,应该没有预料到地缘冲突的发生会对其能源转型造成如此广泛的影响。

曲兵向记者指出,如今的欧盟已然陷入两难困境。“近年来欧盟十分倚重可再生能源,也作出了低碳减排、绿色发展的种种规划。若有足够的时间,新能源的投资效果得以逐步显现,欧盟整体的能源转型是值得期待的。但俄乌冲突发生之后,欧盟处于被‘卡脖子’的状态,一方面想尽快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投入、时间投入都还没有成型见效。”

于欧洲国家而言,如今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之间的平衡似乎并不容易。以能源转型先锋德国为例,近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复活节一揽子”计划,其中对《关于加速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紧急措施和电力部门的其他措施的法律草案》作出了部分修改,里面提及,“到2035年实现温室气体中和”的目标从EEG(《可再生能源法》)中删除。

德国原本设置的目标为到2035年实现电力供应几乎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现调整为“在完成煤炭淘汰后,实现电力供应中的温室气体中和,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扩大将由市场驱动”。但值得注意的是,2030年实现80%电力供应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仍然存在。

与此同时,荷兰、德国等多个欧盟成员国先后宣布放宽煤电限制,在专家们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缓兵之计”,正如德国总理朔尔茨所言,德国重启煤电和燃油发电厂的决定只是暂时的,德国政府仍致力于“采取一切措施应对气候危机”。

民德研究院院长、前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认为,纵然压力不小,欧盟的能源转型之路并不会改变。他向记者指出,“长远来看,一个可能的结果是,欧盟会找到能源替代,既包括其他进口,也包括自身的新能源发展。反而俄方的能源出口或将面临压力。”他认为,欧洲能源独立是必然的路径,而俄乌冲突加速了这一进程。

在这过程中,天然气是否将继续承担“过渡”作用?陈卫东表示肯定。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经欧洲议会表决,支持把满足特定条件的天然气和核能项目,列入欧盟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分类条例所涵盖的可持续经济活动类别,即部分天然气和核能项目被贴上“绿标”。

欧盟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天然气和核能将在有限的情况和严格的条件下作为一种过渡活动被纳入分类。这与我们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一致,它们是向更多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垫脚石。

天然气角色未改,重点在于补充进口。7月18日,欧盟与阿塞拜疆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到2027年,欧盟从阿塞拜疆的天然气进口量将翻一番,达到每年至少200亿立方米。

“后续一个可能的变化在于,此前欧盟认为天然气(的使用时间)会比煤长,但如今看来,也许煤会比天然气更长。”陈卫东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