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深度登陆科创板 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保驾护航

财经
2022
08/18
06:30
亚设网
分享

投资要点:

1.行业领先的网络可视化综合服务商,业绩持续增长。公司长期专注于互联网流量管控及数据智能化应用领域,经过二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成功打造了以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为基本架构的完善业务体系,位列网络可视化行业第一梯队。2019~2021年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3.67亿元以及4.1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597.83万元、5336.22万元以及5845.62万元,营收、净利持续稳健增长。

2.研发创新持续推进,技术积淀深厚。一方面,公司大量投入研究经费,用于核心技术迭代和前沿技术跟踪,2019~2021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69亿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91%。另一方面,长期进行人才培养和引进,截至2021年末,公司研发人员175人,占员工人数的41.18%。目前公司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软件企业认定等多项资质,拥有38项专利技术以及108项软件著作权,并且获得诸多科技奖项。

3.以电信运营商市场为基础,持续拓展客户资源。目前公司在网络可视化的运营商市场中具备较为明显的市场领先优势,报告期各期均实现了对三大运营商的销售,并在2018~2021年中国移动总部的互联网DPI集采招投标中取得超过50%的中标份额。公司业务已拓展至全国范围,受到客户广泛认可,近来加大对政府、企业

北京浩瀚深度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浩瀚深度,股票代码:688292)成立于1994年,秉持“做称量互联网天下的国之栋梁”的发展愿景,长期为电信运营商等客户提供网络智能化及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国内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自设立以来,公司始终聚焦于互联网流量的智能化管控和数据应用领域,通过持续研发创新掌握了以DPI技术(即深度包检测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在海量数据获取、高速数据处理和深度信息挖掘等方面持续积累。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通信行业中极少数从设备制造到数据采集、从大数据平台构建到海量数据挖掘、从流量管理到流量经营,可以提供全程解决方案的企业。

公司采用“以采集管理系统为基础,全方位拓展延伸”的业务发展模式。在持续迭代升级智能采集管理系统的同时,纵向拓展各类智能化应用系统,横向延伸开发信息安全防护类产品,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等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高性能、跨平台的网络智能化及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为各层级网络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与国内运营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相关产品已广泛部署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主要国内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城域网/省网、IDC出口等各层级网络节点。报告期内(2019~2021年,下同),公司新增链路带宽管理规模接近400Tbps。

公司目前业务已成功拓展至全国范围,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5亿元、3.67亿元以及4.1亿元,2019~2021年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7%;综合毛利率持续增长,分别达到43.67%、50.59%以及52.98%;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597.83万元、5336.22万元以及5845.62万元。

根据招股书,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情况总体较为良好,预计营业收入将达到1.9亿元至2.1亿元,同比增长7.39%至18.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00万元至3000万元,同比变动-4.78%至9.87%。

立足网络智能化

产品覆盖多个系列

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大规模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全流量识别、采集及应用技术。同时,基于对通信网络及流量、数据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公司采用基于FPGA专用芯片,并结合ATCA、CLOS等专用硬件架构的硬件DPI技术路径。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网络智能化及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软硬件设计开发、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智能采集管理系统、智能化应用系统为代表的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及互联网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异常流量监测防护系统为代表的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

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大规模高速链路串接部署的DPI技术”等三大类核心技术为支撑,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方案设计,充分满足客户对于流量管理、网络优化、数据获取及信息挖掘等方面的需求。其核心组成部分是以硬件为主的智能采集管理系统,以及软件为主的各类智能化应用系统。

具体来看,“智能采集管理系统”是公司长期以来应用DPI技术实现产业化的核心产品,具备互联网流量识别、分析、管控以及数据采集功能,是实现流量及数据智能化应用的重要基础。公司基于多年来对DPI技术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运营商等客户的需求进行全面深入调研,相继开发出多种技术路径的产品方案,主要包括“硬件DPI系统”以及“软件DPI系统”。

硬件DPI系统方面,公司基于大规模可编程芯片(FPGA)技术,采用ATCA等专用硬件架构所实现的智能化采集管理平台,应用公司自产TMB系列、KG系列、HDT系列等高性能DPI探针设备,对外提供GE、2.5G、10GPOS、10GELAN/WAN、40G和100G等多种接口类型。同时支持串接和并接两种接入方式,具有性能高、稳定可靠、功耗低、集成度高、转发时延低等特点,适用于骨干网、互联互通出口、省网、城域网等大规模高速网络环境的流量分析管控及数据采集。

公司自产高性能DPI探针是硬件DPI系统的核心设备。长期以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产业政策,紧密围绕运营商发展需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迭代升级不断加速,从TMB系列持续升级至KG系列、HDT系列,单台设备带宽处理能力从2Gbps/台提升至标配3.2Tbps/台,产品单位效能从最低1Gbps/U提升至标配200Gbps/U,单位效能提升最高达200倍,有效满足大规模高速互联网的流量管控及数据采集需求。

软件DPI系统方面,主要通过在x86、华为鲲鹏等通用硬件设备中安装软件的方式,以实现客户对于流量及数据的智能化应用需求。公司所自产的软件DPI探针设备是软件DPI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比如,公司推出的HDS2000互联网流量监控系统,在2U通用服务器中,可灵活配置支持GE、10GE、25GE、100GE接口,最大处理能力320G,主要适用于并接部署的网络场景,可部署在运营商3/4G移动核心网、城域网、企业专网出口等位置。

此外,近年来5G、IOT、云计算、SDN/NFV等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类应用产品层出不穷。公司推出了可稳定运行于x86、ARM、MIPS架构并支持32位、64位等多核系统的嵌入式DPI引擎产品,支持单包、算法、数据连接、IP/Port等多种识别方式,满足企业客户对于流量识别及数据智能化应用的需求。

智能化应用系统,是一系列构建在智能采集管理系统之上,针对客户不同应用场景和应用目标,由公司自主研发的以各类多功能软件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合成和内容还原系统”、“网络深度可视化分析系统”等多款应用产品,是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应用系统相关软件由公司技术服务人员在运营商提供的通用服务器中进行安装、调试,主要采用“软件”的方式完成交付。

报告期内,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2.53亿元及2.8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6.35%、68.94%及68.53%,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其中,硬件DPI系统是智能采集管理系统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收1.17亿元、1.34亿元以及1.4亿元;智能化应用系统营收分别为1.01亿元、0.94亿元以及1.07亿元。

发力网络信息安全

业务保持较快增长

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是公司以“大规模网络异常流量和内容检测技术”等核心技术为支撑,而推出的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异常流量监测防护系统等产品。通过对运营商大规模大流量网络环境下的流量监测,以实现大范围安全防护,保障大规模高速互联网的安全运行。

具体来看,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IDC/ISP业务经营者必须建设的安全系统,具有基础数据管理、访问日志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功能,支持大规模的网络数据流量的采集、分析、监测、内容还原、违法违规信息封堵。该系统与电信管理部门建设的安全监管系统(SMMS)进行通信,以实现工信部规范要求的相关功能。

异常流量监测防护系统部署于运营商骨干网、省网、IDC出口等大流量节点位置,针对僵尸网络、木马、蠕虫等异常流量,可进行监测发现、样本还原、研判分析并处置防护,有效维护公共互联网安全。

该两款产品通常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向客户独立进行交付,不存在相互间的运用关系。该等产品的主要客户群体均以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为主。由于各地运营商需求及项目特点不同,该类解决方案具有定制化特征。

报告期内,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821.71万元、9057.09万元及9894.0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21%、24.70%及24.15%,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62.58万元、3913.67万元以及4076.13万元,异常流量监测防护系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59.13万元、5143.42万元以及5817.95万元。

随着“新基建”的持续推进以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的数字化信息都在网络和链路上进行传输及信息交换。国家对于承载海量用户及应用的上网信息和行为记录的运营商公用网络的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予以监管。

为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行业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监管能力建设,电信运营商将组织对“全国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统筹构建数据安全监管平台,一体化推进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例如在中国移动2022年IDCISP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二阶段工程招标中,浩瀚深度在网络安全监测设备标包中综合排名第二,中标30%的份额。工信部对运营商公用网络安全性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将直接拉动相关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

网络可视化需求旺盛

市场规模超300亿

公司长期专注于网络可视化领域,一方面,持续迭代升级智能采集管理系统等基础架构产品;另一方面,不断开发各类智能化应用系统,持续丰富产品种类,并且能够直接面向下游客户提供方案设计、产品交付、项目建设和技术服务等全流程业务。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网络可视化领域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发展的企业。根据长城证券研报,浩瀚深度业务规模相对较大,已进入网络可视化行业第一梯队。

在5G新基建战略以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

网络可视化的内在需求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信息安全与威胁加强,面向内容的监管势在必行;二是互联网流量急剧增长,运营商“智能管道”及“流量经营”成为必然;三是挖掘网络流量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经营优势。

目前,“新基建”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应用持续发展。流量、数据的持续增长以及分析应用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未来三到五年,网络可视化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国内网络可视化产业的市场及用户主要集中在政府、运营商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三大主体。根据观研天下《2020年中国网络可视化市场分析报告》,我国网络可视化需求中,政府市场目前是该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超过50%;其次为运营商市场,占比通常约35%左右;其余为企事业单位市场。存量项目扩容以及新项目新市场的开拓,成为公司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扩容与新建双轮驱动

加快市场开拓步伐

公司网络智能化及信息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属于运营商在进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中所必需的流量管控、数据应用、安全防护类产品,具有“流量基建”的属性。

相关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移动2009年以来各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在1200亿元以上的水平。近年来随着“新基建”产业政策的持续推进,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移动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规模在各年基本的情况下有所增长。

中国移动2019~2021年“购建固定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的现金支出”分别为2049.65亿元、1904.49亿元及2073.11亿元。同时,中国移动计划将560亿元IPO募集资金投资于“5G精品网络建设项目”、“千兆智家建设项目”等多个项目。

公司报告期内产品销售增长,主要来源于中国移动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持续投入,以及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而对流量及数据多元化应用的需求。报告期各期公司均实现了对三大运营商的销售,并于2018~2021年中国移动总部的互联网DPI集采招投标中取得超过50%的中标份额。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应用持续发展,国内“数字经济”浪潮将全面兴起,互联网流量及数据的持续大规模增长将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扩建以及升级提出客观需求,相应拉动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升级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将相应推动运营商对公司相关产品的采购需求。

公司确立了“扩容项目+新建项目”双轮驱动的市场开拓方式。一方面,公司长期服务于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存量设备部署优势,在存量机房的扩容建设以及新项目建设中更容易抢占先机。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政府、企业类客户市场。公司已于2020年确立了“以硬件设备为主要切入点,优先开拓政府市场;发掘合作伙伴,适度开拓企业市场”的拓展战略,并且已完成了部分产品及资质的储备工作,取得了一定拓展成果。

根据招股书,公司未来收入将主要来源于电信运营商的扩容项目、新建项目以及新市场的新建项目。截至2021年末,公司“扩容项目”在手订单金额为3.40亿元,“新建项目”(含运营商、政企客户)在手订单金额为0.72亿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研发激活成长动力

二十年成果斐然

公司长期专注于互联网流量管控及数据智能化应用领域,经过二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成功打造了以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为基本架构的完善业务体系。

公司曾重点参与“03专项”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已形成了“大规模高速链路串接部署的DPI技术”等五大类核心技术,具备大规模高速网络环境下的深度包检测能力,能够有效实现高速数据处理、海量数据获取以及深度信息挖掘。

1999年,公司创始人雷振明教授基于ATM异步传递模式理论和FPGA技术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ATM骨干交换机BTC9500,相应“10G比特秒ATM交换机(BTC9500)”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公司成功推出第一代自主研制的TMA互联网流量分析系统,采用DPI技术对互联网流量进行分类,可有效识别出P2P下载、VoIP、HTTP等市场主流业务。作为专业研究DPI技术、DPI高性能应用实现的厂商,公司目前HDT5000硬件DPI系统在处理性能、设备集成度、设备能耗比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6年、2021年中国通信学会专家委员会、国家工信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分别对公司进行了相关鉴定、评审,均认定公司相关产品“总体上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备了在国内市场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持续的研发经费和人才投入是保障公司技术领先的源泉。一方面,公司大量投入研究经费,用于核心技术迭代和前沿技术跟踪。公司2019~2021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1.69亿元,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91%。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内部培养和人才引进,公司已搭建一支技术能力突出、专业方向全面的研发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75人,占员工总数的41.18%。

凭借二十多年的研发投入,公司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外观设计专利5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8件。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公司多年来获得多项荣誉,包括“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领域高成长企业”、“中国通信工业100强”等。

聚焦主营业务

募投项目布局长期发展

浩瀚深度本次IPO公开发行新股3928.67万股,发行价格16.5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6.51亿元。本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及核心技术展开,着眼于提升公司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行业发展趋势。募投项目包括网络智能化采集系统研发项目、网络智能化应用系统研发项目、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网络智能化采集系统研发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1.3亿元,主要针对网络可视化采集系统的硬件探针设备和虚拟DPI网元进行性能提升和功能升级,系统演进到大容量平台架构,满足400GE链路环境下的流量管理需求,支持5G环境的信令和数据采集,支持虚拟环境流量采集,同时针对主流运营商的骨干网、省网、城域网、IDC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功能升级和定制化开发。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形成HDT9000全业务采集平台、SFT9000智能过滤分发系统、HFG1000-5G网络信令和数据采集系统、HDS3000全业务采集虚拟网元等四大产品。

网络智能化应用系统研发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9000万元,扩展公司已有网络智能化应用产品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加强平台能力,满足运营商两级大数据架构,推进三域数据融合,探索数据应用创新和变现方法,同时针对数据中心推出智能化运营方案。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形成智能数据中台、互联网精准营销系统、数据中心精细化智能运营系统3个产品。

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6000万元,基于公司现有产品和技术,建设安全技术研发中心,进一步升级现有产品及解决方案体系,使公司由网络智能化领域扩充到云计算网络安全领域,增强公司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本项目研发的安全产品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包括浩瀚方舟——云安全PaaS系统研究、浩瀚魔盒——物联网安全研究、云计算安全智能化研究。

上述研发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以为公司未来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以及业务领域的拓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研发资源支撑。此外,公司计划通过本次募集资金1.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从而满足经营规模持续增长带来的资金需求,为公司实现经营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未来公司将努力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紧紧把握国家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战略脉搏,密切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在网络智能化及信息安全防护领域的创新能力,巩固和扩大公司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为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体系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