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小分子药物仍占市场主导 自主研发管线保持动态20余项数量

财经
2022
09/02
18:31
亚设网
分享


成都先导:小分子药物仍占市场主导 自主研发管线保持动态20余项数量

今日,成都先导董事会秘书耿世伟在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DEL定制库和筛选服务收入同比下降,是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DEL技术的广泛应用,DEL筛选服务正处于升级转型时期,但不同于大型跨国药企同一订单项覆盖多个靶点,整体订单金额较大,某些小型或初创型生物技术公司可能会针对某一特殊领域的靶点进行筛选,覆盖靶点较少,这使得单笔订单金额相对较小。”


成都先导财报显示,实现营收1.387亿元,同比下滑10.01%;归母净利润-705.8万元,同比下滑134.17%。面对这一业绩,耿世伟称,新药定制开发服务等部分业务毛利率降低也是业绩不佳的原因之一。

耿世伟说,报告期内新药定制开发项目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同时较可比期间拥有不同的执行阶段和不同的开发难度,因此毛利率下降。此外,受原材料单价上涨因素影响,成本中原材料占比较大的相关业务报告期内毛利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

“目前公司正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例如针对已有客户延续定制库订单,以及增加小型定制库或特色定制库等,适用于更广客户群的业务模式。”耿世伟表示,同时,推出Open DEL相关业务,补充其在小规模DEL库定制业务市场空缺。另外,公司也在加大商务团队建设,以积极拓展对不同靶点类型存在DEL筛选服务需求的客户。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投资者提问中,随着创新药发现的减缓,未来小分子是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2-3年哪个板块会成为公司发展潜力最大的业务,以及业绩下滑之后,增长点又在哪里等均成为关注的焦点。

面对上述问题,成都先导董事长、总经理李进表示,一些重要影响疾病的生物机制,存在于细胞内部或需要跨越血脑屏障,小分子化学药几乎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由于生物技术药物发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小分子化学药在整体药品市场中的相对市场份额有所缩小,但从长期趋势看,小分子药物仍然会长期占据药品市场的主要份额。”

未来2-3年,公司仍专注于DEL相关服务,以及新药定制服务。在创新药的研发上,李进表示,报告期内,成都先导核酸化学CRDMO业务已初步展示了其商业价值,通过FTE、FFS等商业模式,向客户提供原料合成与工艺开发服务。

但在产业链中,药物发现为首要环节,它以新药开发想法——治疗领域,生物机制或靶点的产生为起点,以拟进行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临床候选药物(PCC)的确定为结束标志。

“这一环节往往是产业价值链中非常关键的步骤,也是技术难度和经济价值突出的步骤。为了发现一种新药物,通常需要筛选数以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化学物质。并且,随着新颖结构药物的化学合成难度增加,以及可供筛选的物质的匮乏,这一环节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但药物发现阶段,对于新药的研发成功率非常重要。”李进继续说道。

“如果处于药物发现阶段的化合物,在各方面的成药性不理想,后期药物开发的时间、成本以及失败率将会显著上升。这不但会造成企业巨额研发费用损失,同时也浪费了漫长的开发周期,失去了市场机会。制药企业在药物发现阶段,如果能做好基础的研发工作,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后续潜在的巨大时间和资源浪费。”

基于创新药的研发过程,《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成都先导上半年研发费用约为4258万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新药研发服务服务和自研管线研发投入。

李进称,这其中,多个项目处于早期发现的不同阶段,“早期项目开发具有很高不确定性,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费用。由于成都先导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所有在研新药项目,可以在研发不同阶段,灵活合作模式对外转让,即部分/全部权益。因此,从营运现金流平衡的角度审慎考虑,当前自主研发管线会保持动态数量20余项左右。”

“至于未来,由于公司已经在美国建立子公司先导特拉华,负责技术研发与商业拓展。今后,会根据当前及后续的环境形势,会考虑是否在美国扩展研发团队和商务团队规模。”李进进一步称。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